小伙照顾老人17年 “母子”情深超越血缘关系(图)

发布时间:2016-11-08 17:58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1-10-28 | 查看:1205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真情》

  2011年10月27日

  杨森:老妈,睡觉啊,白天睡,晚上就不睡了。

  智文萍:你把我吵醒了。

  杨森:把你吵醒了,就和小孩一样,千万多喝点水,你要不喝水的话,尿就少,慢慢喝,看烫不烫。

  主持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杨森)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老妈的床前给她喂水,陪她说话。年事已高的大妈已经瘫痪已经大半年了,吃喝拉撒都离不了人,为此杨森的媳妇现在全职在家照顾老人。

  记者:奶奶,您儿子照顾您照顾得好吗?儿子、儿媳。

  智文萍:我就仗着他俩。

  记者:多亏他们俩个照顾您是吗?

  智文萍:每天喂饭,吃饭都是一口口地喂,都挺好的,要不然我也活不了这样。

  主持人:智大妈原来身体好的时候,杨森常骑着自行车带她出去逛,但这对母子走在外头却总吸引来许多诧异的目光。

  杨森:我叫老妈,好多人回头看,2006年国庆的时候,我带着老人去天安门看花展的时候,我们去吃饭,我说:老妈,来,您坐着,让我给你拿着。”那边吃饭突然瞪着眼看,我一叫老妈,人家就说:“您多大了?”“我今年55了。”他说可不像。”我说:“不像吗?你看看我这褶子,多少褶子还不像?”

  主持人:杨森和老妈的年龄差了整整60岁,这也难怪大家纳闷了,为了敷衍陌生人的疑惑,30多岁的杨森常常谎报年龄,而他不想让别人刨根问底,其实是因为他和老妈的故事说来话长。

  杨森:1994年8月份我们认识的,就部队那个接道岗位,居民贡献,帮扶对子中认识的。

  记者:当时是您跟战友一块儿去干活吗?

  杨森:当时是一帮一,结对子,我正好跟老人就结成对子,有时候一个礼拜,有时半个月,看见玻璃脏了,我给你擦擦玻璃,递一桶水,更多的是聊聊天,就是嘘寒问暖的,特别感动的是,因为我是陕西人,爱吃面,只要我去,她保证把面和好,把卤做好,我一去擀面条。

  记者:特温暖。

  杨森:对,特别温暖。

  记者:像有个家一样。

  杨森:对。

  主持人:杨森的父母过世得早,而孤寡老人智文萍给了杨森母亲一样的温暖,时间一长,杨森对智大妈的称呼也变成了老妈,1997年,杨森退伍,原打算回老家的他,这时却变得犹豫起来。

  杨森:说实在的,在北京那时候我退伍的时候工作特别不好找,但是经过老年多跟老人的接触,我从内心来说又舍不得放下老人不管走了,再一个老人知道我要退伍,她就托人四处给我找工作,她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她就跟人说你看我家小孩也挺不容易,家里挺可怜的,就给我打听工作。

  主持人: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妈为了自己走街串巷四处求人,杨森咬咬牙,坚定地留了下来,1998年他经朋友介绍,到昌平一家公司上了班,工资待遇还都不错,但只有一点让杨森不太满意。

  杨森:不可以随便出去,这一走半个月、一个月,左邻右舍说老太太天天想你,你要回来,老人天天扒着门看,我心里确实感到确实是我已经融入到老人生活当中,她已经把你当成她自己的孩子看待。我记得是1999年11月份来看老人,我感觉她说话不对,一犯病就浑身哆嗦,所以我当时就没走,结果睡到半夜老人起来解手,摔倒了,我一看不行,幸好我在,我要是不在怎么办呢?

  主持人:经历这次意外以后,杨森果断地辞去了在昌平的工作,回到了老人的身边,但这次选择却让他陷入了生存的困境。

  杨森:说实在的,本来工作辞了,我没想到工作是那么难找,太难了,咱们从部队出来也没技术,也没学历,好多单位都要北京户口。我凑合,先在老人那儿凑合,但是关键一个问题你要吃,老人还要吃。

  记者:她身体也不好。

  杨森:对,她身体也不好,但好在离理工近,各种各样活动多,可以捡一些矿泉水瓶。

  记者:工人体育馆。

  杨森:对,我们捡水瓶,或者保洁、保安,推销,确实是那种最难的日子就过来了。

  主持人:走过最难的时刻,杨森的工作也出现了转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的广告销售,并凭着卖力的打拼,让自己和老人的生活改变了不少,但两天后,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杨森:突然早晨起来我就走不了路了,整个浑身发僵,两个腿特别沉,像灌了铅,但是检查不出来什么毛病,我对自己真的没有信心,我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对老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手里有一点积蓄,我说我也不看,把这点钱留下,让老人生活有一个着落,我就说我不看了,我就跟老太太说,我说回家,我姐他们都年轻,好照顾。老太太坚决不同意,说北京再怎么着医疗条件也比你老家医疗条件好,她说你哥跟你姐再对你好,哪有老妈对你好。

  主持人:老妈的一番话听得杨森热泪盈眶,又不再提离开的事了,杨森那次病了大半年,都是80多岁的老妈照顾着,那时老妈照顾打听偏方,为杨森熬药,期间,老妈还曾累病过。

  杨森:冬天,下大雪的一个早晨我起来了,老人正好给我盖药锅子,她突然一下就动不了了,吓得我往出跑,着急在门口来回转,正好一个街坊出来,他开出租车的,把老太太送到医院,给老人检查完以后也输液,人家说去给拿药,我坐在楼道里就忍不住哭起来了。

  记者:很无助。

  杨森:对,忍不住眼泪,真的是,就是怎么这么不公平呢?父母那么早离开,好不容易又给了我这么一个老妈妈还是这样的。

  主持人:想起当年的一幕,杨森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过采访那天,这动情的回忆被隔壁房间老妈的呼唤给打断了。

  杨森:干吗呀,撒尿啊?撒尿你撒吧,没事。

  智文萍:我怕人家笑话。

  杨森:没事,你撒吧。

  记者:没事,我在这儿看您。

  杨森:没事。

  主持人:在杨森中断采访,去照顾老妈的时候,我观察着他们现在的家,房子不大,但干净整洁,有着柔和温暖的光线,杨森两年前娶妻生子,贷款买了这个房子,把老妈接了过来。

  杨森:这么多年没有人知道我们是一种什么关系,就跟亲的一家一样。我们家妞妞有好吃的先给奶奶,前一段时间吃了一个草莓,孩子挑出来大的,大的给奶奶吃,小的宝宝吃,特别特别欣慰,孩子这么小,我们可以去引导她。我说我是一个完整的家,我孩子有奶奶,我有妈。所以我就特幸福,这些年,我苦点,我累点,我过来了,我知足了,真的,我知足了。

  主持人:确实是一个让人觉得非常感动的故事,这母子两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相依为命能够这么幸福地生活在北京,我们也祝福他们未来的日子更美好、更幸福,刚才您听到的就是今天的《百姓生活故事》真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