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以脚步丈量 23年画出北京胡同全图(图)

发布时间:2016-11-08 17:53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9-11 | 查看:1215次

舒了——八旬老人23年画出北京胡同全图

  过去的20多年,有一位老人走遍了北京老城区的所有老胡同,他个头不高,身材削瘦,戴一幅黑框眼镜,骑一辆老旧自行车,每到一个胡同他就把自行车停靠在大树下,在胡同里踱来踱去。 他叫舒了,今年80岁,是个地道的老北京,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走胡同,那时候他脖子上总挂着一部照相机。舒老先生打小在南城胡同里长大,出于对北京胡同的深厚感情,他利用23年的时间,手绘出北京胡同的全图,单绘制胡同的小本子就有几尺高。这是舒老先生永远怀念的岁月,他用23年时间画下了北京胡同的模样,他为生活留下了一份不褪色的记忆,为平淡的人生写下了美丽的注脚。

  《百姓生活故事》之《画胡同的老人》

  2011年12月6日

  记者:过去的20多年,有一位老人走遍了北京老城区的所有老胡同,他个头不高,身材削瘦,戴一幅黑框眼镜,骑一辆老旧自行车,每到一个胡同他就把自行车停靠在大树下,在胡同里踱来踱去。

  人家觉得您挺奇怪的?

  舒:有人老说你是不是拆迁办的,我说不是,他说你们这要拆了吧?我说我不知道,我说我是了解老胡同的。

  记者:这位老人名叫舒了,今年80岁,是个地道的老北京,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走胡同,那时候他脖子上总挂着一部照相机。

  舒:那就是拍,了解胡同的历史,我记录下来,以后可以写啊,是吧。

  记者:那就是80年代了?

  舒:对对,80年代,老百姓不是呼吁改善居民住房嘛,呼吁的挺厉害,我就想反正要一改善就得拆,我说我这辈子没做什么事,得了,我说我做这事吧,把它保留下来,1987年3月1号走胡同开始了,

  记者:您记得那么清楚那天的日子。

  舒老先生打小在南城胡同里长大,对北京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当他拍完胡同拿到照片后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舒:东直门以内,北新桥一带往北有这么几条胡同叫什么呢,永康胡同,还有前永康,还有后永康,还有永康一巷、二巷,回来的时候呢,这样哪个跟哪个连着,哪个跟哪个通,都是永康俩字啊,我说这走了半天,我连它这个关系我都弄不明白,白走了,我就从那下定决心了,我说我得画。

  记者:坚定了画胡同的决心,舒老先生以后走胡同的任务就更重了,没有任何测绘基础的他,只能从零开始一点点的摸索。

  舒:借了一个大皮尺,弄一个铁丝钩子,不是骑自行车嘛,我就钩上,钩着后座。后来我使了一次就不行了,大胡同那老有人,我一拉人家过来,我赶紧就得那什么。

  记者:躲了。

  舒:躲开了,就没法弄了,再说这长度我更不好办,那尺也没有那么长,我这一段一段的,哎呀,我说不行,要按这个速度,再下辈子也弄不了,完不成。

  记者:正当舒老先生一筹莫展时,一次他和朋友闲聊,无意间想到了一好主意。

  舒:没事就聊天吧坐在屋里,说咱们屋里多少米啊,他说15米啊,这不是这面3米,长度5米,3、5,15米嘛,无意我就站起来了,我说我量量去。

  记者:您就从这儿开始走。

  舒:12345,我这五步正好是3米,嘿,我就想想,这要是我走步,我把步数记下来,回来折合米数那就快多了。

  记者:从此舒老先生开使用脚步丈量错综复杂的活动,他拿着下本子数着自己的脚步,在胡同里一步步的走,而这样一走就是二十年,采访那天在舒老先生家里,我看到了他走胡同的记录,小本子厚厚的摞着,足有一尺多高。

  记者:这几十本了小本子?

  舒:都在这儿呢反正是。

  记者:写着22、11,步数是吗?

  舒:这是步数,这点是怎么回事,它有墙退回去了,这是6步。

  记者:就是胡同不平的时候凹进去那一块宽度也记下来了。

  舒:反正有个角,有个什么拐弯啦,都按照它那个。

  记者:就完全按照那个记录下来了,你看一条胡同里面有宽有窄,旁边测的?

  舒:那是死胡同,

  记者:那也得走一圈出来。

  舒:对对对,得量啊,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些记录,很难想象舒老先生的工作量有多大,本子上每条胡同的宽窄长短拐弯和交汇处都用细细的签字笔标着脚步数,胡同里的会馆、古树、门墩等等也都有详细地记录,此外对文史颇有研究的舒老先生,在走胡同的时候过程中还挖掘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舒:我走这些弯,我就发现这门并不大,但是它那上面有四个字,乾世忠辞(音),我就跟周围人的打探,周围人说不知道,正在琢磨当中,里边出来一个人,我就跟他请教一下,我说这个乾世忠辞是怎么回事啊?他说我爸爸有关系,到我家来吧,他爸爸就是乾隆王的第33代孙子,叫乾鸿世(音)老人,他就给我介绍乾世忠辞是怎么来的,尤其是他提到乾隆王执政的时候做得那些好事,我当时就挺感动的,我说这个我一定要写。

  记者:2002年舒老先生已经走遍了北京老城区的所有胡同,并着手绘制北京胡同全图,他买来了专业的图纸,在自家阳台上摆了张方桌,趴在上面细心作图。

  舒:就在这儿。

  记者:在阳台上。

  舒:算盘这样一折合。

  记者:算盘。

  舒:多少步啊,多少部折合米数,有时候一抬头半天就过去了,我觉得很快很快了,我说怎么过这么快,这一个礼拜怎么这么快啊觉得。

  记者:就这样八年的时间在忙碌中匆匆而过,这些年舒老先生除了常到胡同里测量一些数据外,平时很少出门,长期伏案画图,让舒老先生的视力变得很差,但凭着顽强的毅力,他最终在今年完成了北京胡同全图的绘制。

  记者:这么多?

  舒:30张嘛,都转到这儿了。

  记者:这上面写着东城九张,宣武区南部三张,比如说东城九张,

  舒:全是东城的。

  记者:外面包着这个报纸,都已经泛黄了,这么大的纸。

  舒:对。这1米2多。

  记者:这个纸长1米8,宽多少?

  舒:8尺8。

  记者:那么多胡同啊这张纸啊?

  舒:这就说明胡同的这些事,这是齐白石。

  记者:齐白石故居,这是在哪条胡同?

  舒:跨叉(音)胡同,

  记者:对对,在右边,这还有您画的?

  舒:这已经死胡同,这死胡同里边大树很多,特别好,我就把它画出来了。

  记者:我看有那个树枝,还有叶子。

  舒:对对。

  记者:地图上的每个标志都收藏着北京的胡同记忆,看着这地图,舒老先生常常能想起他自己儿时在胡同里奔跑的画面,仿佛还能嗅到胡同里浓浓的人情味。

  舒:我小时候,那个时候住的是陶然亭边上,西边有一个龙爪槐胡同,门口有大树,夏天大树底下拿凉席铺在地上,在那玩什么的,老太太在那也坐在那,年轻的纳底子,小孩就随便走,随便玩。

  记者:这是舒老先生永远怀念的岁月,当他用23年时间画下了胡同的模样,我想此刻舒老先生心中应该充满欣慰和骄傲,因为他为生活留下了一份不褪色的记忆,为有些平淡的人生写下的美丽的注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