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积蓄办展览馆 孤单老人为信仰坚守一生(2图)

发布时间:2016-11-08 15:52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9-11 | 查看:1168次

何朝海——6旬老人35年坚持办雷锋纪念馆

  在北京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一条偏僻的胡同里,有一间民办展览馆,它是雷锋资料展览馆。简陋平房,没水没电,到处碎砖荒草,而馆长何朝海已在这住了20多年。 1963年号召学雷锋以后,当地成立学雷锋小组,何朝海被选为组长。从此,他就没有跟雷锋离开过。 1976年底,何朝海办了第一次雷锋资料展览,1977年,他自发创办雷锋资料展览馆,地址就在东营房,随后的十年间,展览馆经历了多次搬迁,直到1989年何朝海终于下决心给展览馆安家,他掏出所有积蓄十万块钱买下了现在的这块地,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垃圾场,垃圾堆得有两三米高,他花了半个月才把垃圾清理掉。 多年来,凭借着自己的信仰,何朝海就这样固守着清贫的日子,展览馆不收门票,也没有接受过捐助。

  《百姓生活故事》之《我这一辈子》

  2012年6月12日

  解说:在北京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一条偏僻的胡同里,有一间民办展览馆,那天记者赶了个大早,去采访展览馆的馆长,碰巧在门口遇到了一位前来参观的老先生。

  受访者:到这儿来一次,很那什么。

  记者:你从哪儿过来?

  受访者:从昌平。

  记者:您过来要多长时间?

  受访者:五点不到六点骑自行车骑到这儿,没想到是这么个地方,不给人家好好修修这个。

  解说:老先生骑了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特意来参观。但他完全没想到展览馆竟是这副模样,锈迹斑斑的红色铁门,任谁看了都心酸,如果不是大门上用白漆刷上了几行学雷锋标语,你根本无从知晓这是什么地方。口开大门,从大门里走出来的是一位清瘦的老人,他就是何朝海,这间雷锋资料展览馆的馆长。

  何朝海:这是雷锋当兵时用的手榴弹,这是雷锋当工人的工具。

  解说:何馆长见到我们,就像是家里迎来了客人,他一面兴致勃勃地介绍着馆藏的雷锋资料,一面为家中的寒酸向我们致歉,这是一间仅1400平米的院子,却只盖了几间简陋的平房,园子里没水没电,到处是碎砖荒草,但他已经在这里住了20多年,谈到为什么要建这间展览馆时,何朝海说,那得从沙县说起,他出生在安徽省全椒县,但更愿意说自己是福建沙县人。

  何朝海:在我9岁那年,1959年冬天,1960年的春天,因为闹饥荒,我就乞讨到了福建沙县,穿着一双布鞋,从我们老家步行,就这么走啊走啊,一共走了将近三个月,走到了福建沙县,我每天就到沙县有一个小学,叫沙县陈关第一小学,我每天在门口站着,听里面上课的声音,我就在那门口待着,待了有两三天,出来一个老师,说小鬼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想读书。

  解说:随后,在沙县的经历决定了何朝海的一生,因为沙县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何朝海:进那个小学,他们了解到我也没个家,父母也不知在不在了,就好像当孤儿看待,就向沙县人民政府公安局给我申报了一个户口,一个月给我12斤大米,这样我就饿不死了,让我免费在这儿上学,吃解决了,住怎么办?后来学校还不错,让我住在一个二层的模楼上,模板做的楼,所以我觉得是沙县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963年3月5号,《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随后在福建沙县,小学生何朝海也加入了学雷锋小组。

  何朝海:1963年号召学雷锋以后,3月7号我们知道了,就成立一个学雷锋小组,大家就选我当组长,虽然是小孩不懂得什么叫感恩,但当时我就想,要不是这个学校,我不就没了吗?让我这样活着我就应该为学校多做好事,没成立之前,我经常做好事,比如说扫教室、搞卫生,对老师有礼貌,因为人对你这么好,有老师给买吃的,还有老师给我买衣服,这样有一种感激之情,就是说从1963年开始学雷锋以后,这一辈子就没有跟雷锋离开过。

  解说:之后的几十年,何朝海都在做和学雷锋有关的事,他19岁入伍之后,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后来还因为学雷锋荣立过三等功,提起当年的辉煌历史,何老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何朝海:1973年,我们部队政治处给我办了一个何朝海学雷锋展览,周边有很多小学、中学还有部队来参观,参观有一次学校就喊着口号,说远学雷锋,近学何朝海,当时吓我一跳,远学雷锋是对的,怎么近学何朝海,何朝海有什么事迹啊,当时我就想我说我也没什么事迹,部队给我办的展览,竟然影响那么多孩子,如果我要给雷锋办一个展览馆的话,那不影响更大吗?因为我的事迹怎么能跟雷锋比呢?

  解说:1976年底,何朝海办了第一次雷锋资料展览,1977年,他自发创办雷锋资料展览馆,地址就在东营房,随后的十年间,展览馆经历了多次搬迁,直到1989年何朝海终于下决心给展览馆安家,他掏出所有积蓄十万块钱买下了现在的这块地,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垃圾场,垃圾堆得有两三米高,他花了半个月才把垃圾清理掉。

  何朝海:从1989年搬过来,我当时就搞个小棚子,搭个小棚,类似茅草棚,不用电,也不用水,就买水,最早的时候水比较便宜一点,比如说两块钱,就一大桶,电不用,就用蜡烛。

  记者:冬天冷的时候怎么办呢?

  何朝海:冷也没办法,冷就带盖被子,我一般到冬天盖三床。

  记者:您吃饭怎么办?

  何朝海:吃饭我一般吃两顿饭,我早上九点左右煮点稀饭,多煮一点,然后早上九点吃一顿,到晚上四五点吃一顿,一天吃两顿饭。

  记者:您这没有电,您怎么煮?

  何朝海:有一个黑锅,在地上挖一个坑,用树枝烧。

  解说:多年来,何朝海就这样固守着清贫的日子,展览馆不收门票,也没有接受过捐助,很多人不理解他,也曾经有人来展览馆搞破坏,但如今,何朝海已经不太愿意提起那些不太好的事情,他总想着事情好的那方面,比如一直陪伴他的志愿者,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志愿者赵老先生告诉记者,何朝海甚至不愿意让人进去他住的那间屋子。

  赵老先生:我要进去,他不让我进去,他说我这地方你不能看。我那天看了,我都掉泪了。就那么一个地方,拉开那个被子就睡,晚上不过12点不睡觉,早上三点四点五点起来,写材料,琢磨策划,这样的人我说太感人了,真的,他太让我感动了。我儿女说,你不要跑了,你这么大年纪了,你跑啥呢?我说何老师感动了我,我说我现在什么也不干,我就帮他,最后这段时间我就帮他。

  解说: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雷锋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恍然间,何朝海这一生也伴着雷锋走过了几十年,何朝海和这间展览馆一样,经历过热闹繁华,也挨过冷清寂寞,唯一不变的是他无私奉献的情怀和对雷锋精神的信仰。

  何朝海:我这一辈子虽然不被理解,我长年累月就一个人,你要讲实事求是地说,有时候也感到一点孤单,有时候甚至偶然还想到这么一件事,说有一天突然我不在了,人不知道,这儿有人来参观,敲门敲不开,有时候有一点觉得,多多少少有一点孤独感和寂寞感,但是我认为人生活在世上,来到这个世上走一圈,应该留下一点对后人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