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孩创办公益联盟 借万人之力助聋儿康复(图)

发布时间:2016-11-02 19:53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9-11 | 查看:1047次

郭咏——90后创办公益联盟

  郭咏,生于1990年,山西临汾人,北京公益联盟创始人。童年命运多舛,年少时失去父母双亲,自幼便和奶奶相依为命。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仍不忘帮助他人。高中时代就积极参加公益活动。08年大学还没毕业的他一手策划成立北京公益联盟,求学公益兼济于身。北京公益联盟成立以来,他坚持每周末都往返近7小时的车程,到福利院、敬老院、残联和残疾人家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现在联盟已经发展成一个注册志愿者超过万人的大型公益组织。活动范围也由助残工作扩展到敬老、交通协管以及外来打工者关怀等公益服务。

  《百姓生活故事》之《友爱无障碍(上)》

  2012年9月4日

  《百姓生活故事》之《友爱无障碍(下)》

  2012年9月5日

  解说:在北京这座有着两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有许多对公益事业怀抱热情的年轻人,90后大学生郭咏就是其中的一名。2008年9月,他发起并创立北京公益联盟,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联盟的志愿者人数从六七个人发展到一万五千名,他们的公益行动得到的很多赞誉,郭咏也因此被媒体成为90后公益领袖,而接触过或了解郭咏的人不仅会敬重钦佩他,更会心疼这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

因为有小朋友过生日,郭咏亲手把自己带来的蛋糕点上蜡烛。

  郭咏:因为我们从联盟开始成立到现在,一直就提倡一个“随手公益,随地公益,随时公益”的一个理念,一直就是坚持在做的海淀残联这个活动,我们每周都不间断地做。

  记者:海淀聋儿康复中心,是吧?

  郭咏:对,跟身世有关系,我是跟奶奶一起长大的,没有去过孤儿院什么的,但是我看到他们以后对他们来说,老师毕竟少,那块的老师,孩子有七八十个,最多十来个老师,对他们来说他们还是缺少爱,我感觉到一个孩子,不管任何一种爱如果缺失的话,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大的阴影,至少我们去了,虽然说不能代替父母,但是我们能给他们一种关怀,让他们心里多一份阳光。

  解说:1990年7月,郭咏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一岁时,父母因为车祸双双去世,郭咏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成年之后,他在聋儿康复中心的孩子们身上仿佛看到了童年时的自己,虽然境遇不尽相同,但同样地都渴望关爱和交流。

  郭咏:他们大部分都是先天性的听力丧失,到后来他们就需要一个人工耳,人工手术,人工干预,在他们的耳朵里植入一个人工耳蜗,靠外界的设备接受他们的消息,他们来这儿主要做一个康复,因为一般的情况下,在之前他们没有这个人工耳,可能一辈子就听不见声音,有人工耳蜗以后,他们需要我们长期的一个康复,我们去了主要是帮他们学说话,因为孩子是全国各地的,他们父母都很少来,最多的也就是一个月来一次,有的是一一年或两年来一次。

  记者:是不是孩子们家庭条件可能也不是很好。

  郭咏:因为人工耳蜗的手术费是比较高的,比如说一般的情况下,20万左右,做完人工耳蜗以后,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已经没有能力来再经常看孩子。

  解说:从2008年9月开始,直到现在,每个周末郭咏和联盟的志愿者们都会到聋儿康复中心来看望这些孩子,志愿者郭咏向我们介绍了与孩子们交流的情况。

  郭咏:有时候我们会带他出来参观一些地方,比如说动物园,我们还带他们去看过皮影戏,参观军博等等,不让他们脱离这个社会,我们当时带他们去参观军博的时候是两个志愿者带一个孩子,70个孩子,就一百四五十个志愿者,我们还和军博联系,军博还专门派讲解员给我们,专门把我们这个庞大的队伍,在里边四层楼来回,他们孩子真的很盼望出去,还带他们去国家大剧院看话剧,只能看话剧,可能他们听不着,但是他们愿意出去,坐在国家大剧院的椅子上他们很高兴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出去做什么不重要,他们要看到这些车来车往,人流在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眼神中闪烁着精彩的那种感觉,我们也很高兴,大家在那儿很封闭,他们那个圈子里只有和他们一样的孩子,他们中间有些孩子,康复中心尝试着把他们送到正常的学校里面普通小学里去上学,我在那里待过一段时间,我跟他们一块去过,虽然他们语言恢复得还不错,基本上交流没什么问题,可是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听得出来他们的缺陷,正常学校的孩子有些还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你跟着去的时候你会感觉很不舒服,可是那就是现实,老师除了教他们语言之外,还要让他们怎么样去融入这个社会,这点是最重要的,没有任何人能跟他们一辈子,所以我们做这个其实特别有成就感的原因是,一开始我们去的时候很多这些孩子不会主动去跟你交流,不会主动跟你说话,但是我们一次去了可能很陌生,两次去了可能他会给你微笑,三次四次五次,更多次去了以后,他会主动站起来跟你拥抱,那种感觉是很亲近的朋友的关系,就会感觉他们跟我们其实没有任何区别,他们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们联盟里好多人会把他们,这我是儿子,去得特别久了,跟这个孩子特别处得好了,跟其他人开玩笑,这是我儿子,就这样,好多好多。

  解说:在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郭咏接触了很多残障人士,其中有坐轮椅的朋友向他们表达了这样的心愿,希望志愿者能够带他们出去转一转,看看外面的风景。于是,去年10月,郭咏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作为“有爱无障碍”求助热线。

  郭咏:我们全称叫“有爱无障碍,身心障碍求助热线”,开通热线以后,第一个接到是从黑龙江那边过来的旅游团,他们也是二十多个残障人,要去故宫,其中的一个坐轮椅的阿姨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到北京了,我们跟着旅游团,但是我们的家属陪同很少,我们想要去故宫。

  记者:陪陪他们。

  郭咏:对,到后来我们又加入了信息无障碍,他们在家里出不去,推动网络可以获取一些信息,但是他们又没办法接触网络。

  记者:不太会。

  郭咏:我们慢慢教他们上网,后来又介入生活无障碍,他们平时要交一些水电费或者什么的,或者买一些什么东西。

  记者:帮他们跑跑腿。

  郭咏:对,这样的话,我们还做了一个一对一的,比如说在朝阳区某一个点,他马上需要,我们志愿者马上在就近的点儿我们就能联系到他们,倡导我们志愿者建立一对一的服务,有这个需求,可以就近为志愿者服务,或者有事没事可以互相地交流一下。

  解说:由于在公益领域的出色表现,郭咏被评为2009年北京市优秀慈善工作者。北京公益联盟有荣获了北京城市贡献奖,而这几年,做所有的公益活动,郭咏都没有拿过志愿者或是其他任何人的一分钱,所有的支出都有他个人承担,他靠勤工俭学支撑着这项公益行动,明天我们将继续带您了解,郭咏的公益故事和他的成长经历。

  解说:“有爱无障碍”,这句响亮的口号来自90后大学生郭咏发起创立的公益组织北京公益联盟,四年来郭咏和志愿者们帮助残障朋友实现了他们很多心愿,而昨天的故事里我们也讲到,这四年来联盟所有公益活动的支出费用都由郭咏自己承担,一共近5万元,这对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郭咏:开始的时候当然没有想到说我们会这么大的投入去做这样的活动,后来在有人来求助我们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还是尽我自己的所能吧,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还是尽量地满足他们,因为对他们来说,可能他们今年的身体状况很好,比如说想去故宫他们能去得了,如果明年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好他去不了的。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我要去做其他的工作,去做兼职什么的多挣一些钱,来满足这个活动的需求。开始大一的时候是在餐厅里边打工,因为我们那边做兼职的话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离市里边比较远。到大二的时候就自己学习软件了,开始做一些外包的比如说平面的设计、或者视频剪辑、或者排版工作之类的。

  记者:你每天打工的时间有多长?

  郭咏:差不多3点半下课的话,基本上没事就在电脑跟前就一直到晚上,甚至有的时候接的夜活比较紧的话,可能是连夜去做。整个时间基本上都用在学习、兼职和整个公益当中来。

  记者:钱够用吗,觉得?

  郭咏:比如说做一些大型的活动,或者第二天、第三天要做活动,现在钱还缺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

  记者:一般你想什么办法?

  郭咏:没办法,有的时候可能会找,比如说我在哪做兼职,可能会向他们预付一些,或者跟朋友借一些。

  解说:郭咏是个苦孩子,他来自山西省汾西县的一个贫困小山村。一岁时父母因车祸去世了,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也是奶奶教会他要做一个好人。

  郭咏:因为我奶奶她也是没有文化,她没有上过学,平时她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行动,比如说村里有什么事喊都会去,能不能帮忙的话她都会去。我感觉那时候很不理解,人家家里有事咱们去干吗去,那时候也是很不理解。但是后来我是感觉到,确实我奶奶对我影响挺大的。

  记者:奶奶也是个热心人。

  郭咏:对,很热心的。包括那时候我们那块流浪汉比较多,经常在门口过的时候,一般都会给点吃的。那时候我们家里可以说刚刚能够保证那种,因为我爸妈不在以后,我爷爷第二年就病逝了,那时候癌症也花了不少钱,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卖掉了。唯一的收入就是种点地,那时候我奶奶养我挺不容易的。

  解说: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咏瘦小的肩膀从小就要承担生活的重担,但他从不抱怨、从不放弃。在他年少时写成的诗歌里,就铭刻了他稚嫩而勇敢的坚持。

  郭咏:那时候也是很迷茫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歌,写着“我总是不停地走,才知道什么叫追求,用汗水冲淡后退的路,永不回头。”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感觉无论什么事,既然我坚持着做了就没有退路,既然我冲锋出去了,我不想打退堂鼓说这个事我遇到困难了,做不下去。差不多12岁那年就开始去工地上给人家,我们那叫当小工,工地上有砖或者是混凝土那种的,那会儿就开始做了。

  记者:人不会让你干吗?

  郭咏:那时候主要是感觉你这么小,那时候我很瘦小,那时候去了以后,就感觉你能干得了什么呀?第一次的时候我们那临村盖学校呢,我第一次去了在门口,我就想能干点什么?不让你干,然后就一直坚持到下午的时候,到下午人家多下工了我还没走。

  记者:你就一直站那?

  郭咏:一直站那我就跟他磨蹭着,因为到别的地儿没地儿去干,我说给钱多少无所谓,只要挣点钱就行,那时候一天12块钱,从早上6点要到晚上8点,那是夏天的时候。中午别人都休息你不能休息,所有的东西就是一些零杂碎的活儿你得去做。

  记者:你都做些什么呢?

  郭咏:那时候搬砖必须多,因为其他的干不了,搬砖比较多一些。比如中午人家睡觉了,你得把所有的水接满了,那些废料给收拾了,这些都是你的活儿,可以说一天十几个小时你得做。那时候手什么都磨得出血,我不知道的。

  记者:是暑假吗?

  郭咏:是暑假,我每天往处跑,奶奶说干什么呀?我说没事,我说出去跟同学玩玩。其实那时候我很少出去玩的,她知道肯定不对劲。每天早早就出去了,晚上很晚才回来,后来知道了我在工地上,不让我干了,我说不行,这个还是得干。那时候至少是能够给她减轻点负担,因为单靠家里那点收入,基本上是没办法满足我上学或者是各种需求。我奶奶她一个人去弄这些事,我感觉她太苦了,没办法,我说我坚持着做吧。

  解说:郭咏18岁上大一那年奶奶因病去世,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苦难也教会了他如何爱别人。

  郭咏:也是很遗憾的,我想上大学之后带我奶奶来北京,但后来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所以我就想着我说不能让更多的人的梦想,或者说愿望落空,或者说变成一种遗憾吧。其实我给予的很少,但是我想集中大家的力量去给他们爱,我能做也就这么多吧,感觉。

  解说:在湖南卫视今年播出的《18岁成人礼》节目上,郭咏作为青年的榜样发言,号召年轻人参与公益。节目中郭咏四年来一直照顾的聋儿范杰朗读了一篇作文,相信这篇作文也是对郭咏以及所有志愿者最好的奖励。

  聋儿朗读:我喜欢他们,经常想他们,我看着他们来,我看到爸爸妈妈他们来了,我们在想家。后来老师告诉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