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2 19:14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3-03-18 | 查看:982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志愿医生》
2013年3月15日
记者: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叶如陵今年73岁,是一位曾经援藏30年的医生,2000年退休后他回到北京,在社区里开始免费给居民义诊。为了寻访这位老人的故事,3月11号这一天,记者慕名来到了他所在的朝阳区西坝河西里社区,走到小区深处远远地看到一间橙色的活动板房,走近一看门牌上写着叶如陵团队工作室,窗户上还挂着一张白板,上面写着义诊时间,周一下午一点半到四点,虽然还没到开门的时间,已经有老人在外边等候了。
大爷,我看您在这儿张望着,您是在等叶大夫吗。
居民:他不是礼拜一下午义诊吗?
记者:对,您经常来这儿看病吗?
居民: 经常咨询来,他以前在西藏自治区医院,他是那儿的负责人,副院长吧,人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待遇的专家呀。这您不服不行,他人特好,这不是他吗?这就是叶大夫。
记者:叶老您好。
居民:我还继续说一下你知道吗?他有一个条幅,他就是按照这个去实践的。
记者:这个条幅上写的是?
居民:他写的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把我的爱心和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他是这么他的,也是这么实践的,也是我们小区的保健医生,不用花钱的保健医生。
记者:叶老,看到您的第一印象觉得您不像70多岁的。
叶如陵:头发都花白了。
记者:虽然花白,但还是黑头发多,皱纹也没那么多,而且精神气色也挺好的。
叶如陵:所以人家就问我说你当志愿者有没有收获?我说我有三大收获,第一个我有一个好心态,第二个我有一个好身体,第三个我只是在更新。来来来。
居民:这儿有事啊?我说量量血压,真不好受。
叶如陵:两会还站岗啊。
居民:说不好受就不好受,昨儿忽然一下就一晕。
叶如陵:我先给你量个血压,你先别说话了啊。
记者:就在叶如陵量血压的时候,屋子里又走进来三四位老人,他们都自觉地坐在窗边一侧的凳子上。
叶如陵:血压挺好的,142、84,来来来。
居民:排队啊,排队啊。
叶如陵:你啊,多休息,今天别站岗去了。
居民:今天来得早啊。
叶如陵:你好长时间没来了。
居民:我上个礼拜来你不在呀。
叶如陵:上个礼拜我上开会去了。
居民:我明儿上中日瞧瞧去。
叶如陵:对,你到正规去看看那个呼吸内科。
居民:这是心脏的毛病吗?
叶如陵:你主要是一个老慢支,肺的毛病,你别紧张。
记者: 阿姨,您经常到这儿来吗?整个下午前来问诊的居民可以说一个接着一个,屋子里最多的时候,待了六七个人,其中很多都是老病号,叶如陵对他们的病情很熟悉,叶如陵作为退休医生,没有处方权,他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有的人是在去医院之前听听叶大夫的意见,有的人是在医院看完病拿着报告单和CT片来听听叶大夫的看法。叶如陵给每个人看病的时间基本上都在10到20分钟,尽管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说话有些重复,叶如陵依然耐心地解答,稍有空档,记者见缝插针和叶大夫聊了起来。
现在是3点10分,这开门快两个小时了,才有点消停。
居民:很辛苦的啊。
记者:我注意到您这屋一共有四张照片,我觉得每一幅照片都是您每一段生活经历的一个缩影?
叶如陵:这一张是他们街道给我拍的,这一张是我在西藏拍的。
记者:这一张您和胡锦涛同志拍的这是哪一年的事啊?
叶如陵: 就是1988年他到我们西藏担任区党委书记,他进藏是我接的,离开西藏是我送的。这一张是到新疆给咱们少数民族看病,也挺感动人的,知道我们北京来了专家给他们看,半夜就去排队了。这一张是在上海世博会北京馆服务。
记者:展现北京的胡同文化是吧?
叶如陵:对,胡同文化。
记者:叶老师您现在说起来还是特别欢乐的那种记忆,但是我在网上也看到一张照片,您在一个屋子的角落里,就在一个蛇皮袋子搭的那个床上睡着了。
叶如陵:那是他们偷拍的,实在太累,因为我们早上6点钟就要上岗。
记者:世博会是2010年,那一年您已经70了?
叶如陵:对。
记者:您是那一年世博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叶如陵: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后来世博会完了以后,上海世博会执行局评我为上海世博会优秀支援者。
记者:我觉得很多年轻人看到您这样的人,他会觉得……
叶如陵:来了?这是我们从内蒙的老同志生病以后,现在到这边来。
记者: 刚刚展开的采访又被前来问诊的居民打断了,整整一个下午,叶如陵除了起身敲打病人的穴位,或是帮着病人穿上衣服,就没再动过地方,也没喝过一口水,时间已经过了下午四点,义诊到了该结束的时间,但是还有居民前来看病,这个时候叶如陵的电话响起来了。
叶如陵:喂,小张,还没完呢,病人还没走,我一会儿回来,你先吃吧。
记者:您称呼您爱人叫小张?
叶如陵:它叫张玉飞。
记者:叶老师,我想我能不能问她两个问题?
叶如陵:她特别内向,她不愿意接受采访。
记者:叶如陵和老伴已经结婚44年的,早在1970年的1月2号,叶如陵带着新婚4个月的妻子参加中央医疗队支援西藏,一干就是30年,直到2000年叶如陵从西藏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回到北京,奋斗了一辈子,他闲不下来,一个偶然的契机让他决定为社区居民义诊。
叶如陵: 我刚回来的时候啊,社区老人都知道我是医生,那天我去锻炼的时候,因为我有几天没出去,那天我去锻炼的时候,他站在路边叶老师你两天没出来了,当时我挺奇怪的,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两天没出来了?他说我在这儿等了你两天了,想请您帮我看看病。这句话给我震动挺大的,我就感觉到我在医院里面显不出我什么,但是我在社区里面,我要是给老人他们看看病,那我的作用发挥就大了。
记者:叶如陵为居民免费义诊已经过了13年,从最初揣着听诊器到居民家里看病,到后来2007年在北京市红十字会和街道居委会的帮助下,成立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开始在这间小屋里给居民义诊。再到参加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工作,叶如陵一直乐在其中,乐从何来呢?从他给自己书屋起的名字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叶如陵: 我给自己书屋取了一个名字叫舍得书屋。我给自己取了外号叫舍得老人,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舍是主要的,我舍出了很多,但是我也得到了很多,我前面肯定讲了好心态、好身体,我自己越来越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