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2 12:34 | 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16日 01版 | 查看:552次
写在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之际
本报记者 顾仲阳
在10月17日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到来之际,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产生。这些获奖者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表现出色、“战功显赫”的代表。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去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今年是首战之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真抓实干,社会各方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战声势浩大、捷报频传。
“兵力”投入更多
——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首次超1000亿元,对很多老大难问题拿出了“硬办法”
决战决胜贫困,“兵力”投入是保障。今年以来,保障明显加力,“打胜仗”底气更足。
资金投入更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到667亿元,比去年增长43.4%;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超过400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两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首次超1000亿元。
人力、组织保障更有力。中央组织部要求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任职,选派17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全国共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12.8万个,派出驻村干部54万多人。
脱贫攻坚合力更强。今年以来,通过加强协调动员,搭建平台,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态势初步形成。其中,“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已组织21992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12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工作特色、亮点层出不穷。东西扶贫协作进一步拓展,在完善省际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启动县级“携手奔小康”行动,东部202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西部259个贫困县。
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将重要政策举措101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目前已出台93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措施实,含金量高。各省出台和完善了“1+N”(一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文件,加上若干个配套文件)系列文件。出台的政策举措,既有在原先基础上的“加强版”“升级版”,比如江西省构筑“四道防线”,将贫困人口医疗自付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下;也有“创新版”,山东省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14万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对贫困人口产业脱贫缺启动资金、因病致贫高发等不少老大难问题,新出台的政策切实拿出了“硬办法”,充分体现了全国上下以超常规力度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
战术更有效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象更准、路径更明,发挥健康扶贫关键作用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今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战术更对路。
全国动员组织近200万人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录入应进未进的贫困人口807万人,建档立卡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数据精准度不断提高。除了扶持对象精准,在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为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目前,工程积极推进,精准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国家出台支持政策,各地积极探索,上半年新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92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160个贫困县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在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471个贫困县3.57万个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全部建成后可使70万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计划,2016年249万贫困群众将搬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山恶水,目前搬迁所需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下达,截至8月底,项目开工率达到85%以上,“挪穷窝”后续的“换穷业”“拔穷根”工作及时跟进。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户中有不少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两后生”)。教育扶贫探索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新模式。今年,已有18万多新入校学生提出专项补助申请,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将通过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有效带动全家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西藏在生态补偿金中安排18亿元,实现50万贫困人口生态保护就业。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积极衔接,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决胜全面脱贫,还要善于抓住“牛鼻子”。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超过四成,今年国家“对症下药”,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发挥其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两提高、两降低”的倾斜政策:提高新农合门诊报销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同时健康扶贫真金白银的好政策陆续出台,合力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战斗力更强
——创新体制机制,扶贫资金使用更有效率,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更强
打胜仗还要提高战斗力。我国不断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和方法,成为提高脱贫攻坚战斗力的利器。
扶贫资金使用更有效率。“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杠杆作用进一步凸显。”湖北省大悟县县长余德芳说,通过改革,财政涉农资金实现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彻底打破了“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县里有了自主权,能把钱花在脱贫最需要的地方。
像大悟县一样,全国已有超过1/3的贫困县纳入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明年将推广到全部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让扶贫资金能五指握成拳,突破过去一直“心有余但力不足”的脱贫瓶颈,也能让资金花在刀刃上,更好发挥减贫效益。
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得到更好激发。“以前是争着抢着要戴贫困帽,现在大家铆足劲,千方百计力争早日脱贫摘帽。”一位基层“老扶贫”这样感叹。
变化来自改革带来的压力。现在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考核扶贫实绩,今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出台。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科学院对2015年脱贫成效开展了第三方评估。扶贫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办、国办印发《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推进扶贫工作落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中纪委部署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最高检部署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审计署加强扶贫审计……
压力变动力。在各地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基层脱贫致富的心气明显更高了。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八庙乡普照寺村贫困群众陈幸福,养鸡养猪又养蜂。他道出了很多贫困群众的心声:“现在发展产业,小额贷款有优惠,技术有农技员、领头人手把手地教,遇到难题找帮扶干部。不早日脱贫,我都觉得对不起人家!不等不靠,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幸福生活才更甜!”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新河村村支书罗朝武告诉记者,“现在扶贫工作形势大好,虽然压力大,但动力也足,大家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互相学着、比着干。”
首战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喜人,贫困山乡风生水起。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层层加码、不实不准、滥用扶贫资金和内生动力不足等倾向性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尽快解决,同时继续加力,发展好脱贫攻坚良好势头,实现“十三五”决战贫困的开门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