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03 21:53 | 来源:检察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第04版 | 查看:839次
郑博超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受访者关注成为“网红”的官员,其中14.3%的受访者非常关注。55.9%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员成为“网红”也无可厚非(9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官员成为“网红”,是网络带给政府的新变化。在很多官员还习惯躲网、拒网的现在,笔者以为,应该自上而下建立并倡导官员当“网红”的积极氛围。
首先,官员成为“网红”,对于推动形成健康的言论空间有积极作用。官员也是公民,官员以个人身份在网上发言,也是公民享受个人言论自由的应有之义。不能因为官员的身份,就限制官员以个人身份自由发言。当下,越来越多官员具有较高的学识和较强的理论思维,加之长期的工作经历,掌握的信息更全面,思考问题更缜密,他们对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更理性。如果他们肯主动发声,积极发声,对社会特别是网民能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官员更能准确判断言论自由的边界。他们在党纪和国法范围内以其个性化观点和个性化方式,赢得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认同,并成为“网红”,有助于推动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言论空间。
其次,官员成为“网红”,也是对官员媒介素养的锻炼和检验。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认识到政府部门及其公务人员要善于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渠道与群众沟通。这就对公务人员特别是各级官员的媒介素养尤其是网络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官员愿不愿意广开渠道与群众沟通,能不能用群众特别是网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来“发声”,都关系到各级政府的认识有没有落实到行动的层面上。只有适应网民“口味”的表达方式,才有可能引起网民兴趣,进而成为“网红”。
也许有人会说,官员成为“网红”是柄“双刃剑”,发布信息不当,可能会对政府以及公务员队伍带来不良影响。官员的特殊身份、特殊岗位,的确会对他产生一定的保密要求。对于违反保密要求,在网上擅自发布信息的,自然有政纪和法律来约束。而且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要相信绝大多数官员是具有足够的政治责任和纪律意识的。其实,我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肯通过网络主动地、自由地发出个人声音的官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有一些官员不但不肯做“网红”,而且面对汹汹舆论,甘做鸵鸟。
在当今时代,官员成为“网红”,并能够在“网红”的角色中引导公共舆论,为网民提供公共服务,应该成为公务人员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标杆。因此,对官员当“网红”,不但要包容,更应该鼓励。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