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5 14:4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6-06-14 11版 | 查看:1212次
赵莹莹
家在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的武凤云,家境并不宽裕。丈夫患小儿麻痹,行走不便;儿子患脑瘫曾几次手术,每年光药费就需要近4万元。这些年爱人下岗,为给孩子治病家里欠下了不少外债,但在街坊邻居眼中,武凤云可以说是出奇的“大方”。
17年来,这位普通“的姐”在上路行车的过程中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残疾人打车一律不收钱。早晨打车上学的孩子少收1元钱,她说这是留给孩子的早点钱,让孩子有个好身体。
开出租车本来挣的就是辛苦钱,为啥还要立这样“亏本”的规矩?日前,记者见到武凤云时,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我自己家里也有残疾人,知道他们出趟门多么不易。”
今年45岁的武凤云,自1999年开始握起方向盘,扛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尽管起早贪黑地跑出租,也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生活及医药费开支。纵然这般不易,只要是坐轮椅的残疾人,坐武凤云的车一律免费。看到来京看病生活困难的外地人,有时她不仅不收钱,甚至还把自己的车份倒贴给人家。
有一次,一对从外地农村来的夫妻带患白血病的孩子打车到儿研所看病。在车上,孩子向妈妈要好吃的,妈妈拿出一个烧饼给了孩子。从后视镜里看到这一幕,武凤云禁不住直掉眼泪。待把车开到儿研所,她不仅分文不收,还把一上午挣的90块钱都给了孩子的父母。
“我家里也有个病孩子,父母心中的苦我最能理解,能尽力为他们减轻痛苦我心里会好受一点。”对于自己的慷慨,武凤云表述得云淡风轻,“我帮把手,顾客就少受点罪,少了的车费没关系,多干就赚回来了。”
2006年,武凤云开车行驶到左家庄附近时,见大街上两位小伙子搀扶着另外一位农民工模样的兄弟,由于头部受伤而满脸是血。街上的出租车司机都不想惹这个“麻烦”,几乎都是一脚油门绝尘而去。见状,武凤云赶紧把车开近三人身边,招呼他们上车,并安全送到附近医院。待到农民工兄弟无大碍后,她留下200元钱就默默地离开了。
武凤云至今记得2004年夏天,她帮助过的那位从东北来北京看病的残疾人。“我刚把他扶上车,瓢泼大雨就下来了。从阜外医院拉到八大处整形医院,下车后发现轮椅车带瘪了,又赶紧开车找修车摊把车带补好送回来。”那趟活儿跑下来,武凤云“赔”了好几十元钱,但她并未放在心上:“残疾人出门看病比我难得多,少挣点就能多帮帮他们。”
每逢几乎连轴转的“大班”,武凤云一天有20个小时在车上度过,日行近500公里。为了省钱,她早晨从家里带一瓶水喝完为止,中午一碗拉面支撑到第二天回家。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的姐”,却在日常的工作中真心诚意地尽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爱心给予他人温暖。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