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品公社:如何趟出一条电商扶贫路(图)

发布时间:2016-09-15 19:4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6-06-14 10版 | 查看:942次

  顾磊

果农在采摘黄果柑

  5月初,一场夹杂着冰雹的暴雨突袭四川省汉源县部分地区,当地农户种植的车厘子(樱桃)遭损,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善品公社无奈表示:“我们的樱桃没了。”

  在汉源县,善品公社有个2000亩的种植基地。暴雨过后,90%的车厘子被损毁,导致开卖的1000份产品无法供应消费者。

  这场暴雨不仅摧毁了水果,还威胁着刚起步的电商扶贫项目。

  出人意料的是,善品公社宣布退款事项后,竟有许多买家留言:“我们不要退款了,捐给果农吧。”最终,捐赠果农的众筹活动筹集了10万元,被用于基地的修复。

  由公益机构背书的善品公社,依靠公信力渡过了危机,但市场化探索还包含更多问题:模式是否经得起考验?如何建立起优势?未来如何发展?这些仍待思考和探索。

  解决电商扶贫三大难题

  201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试了一把电商扶贫,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但也有后怕。

  参与“试水”的是雅安的猕猴桃与大樱桃。通过微博、微信、淘宝等电商渠道售卖产品,三五天内,光猕猴桃就卖了三四十万元。在淘宝的“聚划算”平台,一个村庄的猕猴桃一售而空。

  “后怕”有两点:一是产品品质没有干预。如发生问题,基金会要担责。二是资源浪费。为帮助果农,名人、明星帮着转发,微博推广,媒体帮忙宣传,一个星期后,淘宝店成为“三钻”,但是猕猴桃卖完了,1年之内没产品了。

  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却后继乏力,电商扶贫有点难。

  这事究竟能不能干?大家讨论发现,目前,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互联网与交通铺到村里,电商也尝试下沉农村,但有三个问题难解决:

  一是规模问题,小农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保证不了供应;二是质量问题,如果不把控质量,就会出现风险与隐忧;三是信任度问题——即便农户有机生产,消费者也难以相信。

  中国扶贫基金会认为,要解决这三大问题,需以农村合作社为切入口。此前,该基金会在农村合作社领域深耕十数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成立善品公社是一次冒险,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在今年3月9日的启动仪式上,他将模式总结为“以合作社为组织基础,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认为,善品公社让“社区和市场、生产者和消费者、品质和品牌这几个关键的主体形成互动融合和价值交换”。

  社会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为了运营善品公社,中国扶贫基金会设立中和农道公司。

  “品控、销售、物流、考核,都需要专业人才,与基金会传统业务环境不一样,设立公司很必要。”刘文奎介绍。

  刘文奎将中和农道称之为“社会企业”,与一般的商业企业差别在于股东的利益分配方式:“股东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形成的资产是基金会资产,也是社会资产,属于社会所有。”

  善品公社被定位为“公益电商品牌运营商”,即供应商,它自身不做平台,苏宁、京东、天猫、微商等线上销售平台及线下的实体超市,都是可能的销售渠道。

  目前,善品公社在微信平台运营微商,与苏宁易购、腾讯公益均有合作。苏宁易购免了开店费,并在显著位置推销善品公社的果品,但在刘文奎看来,善品公社还是要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营,不能奢望每个电商渠道都会有捐赠。

  在生产端,目前善品公社已在川陕两省促成建立15家专业合作社,在品质管理、合作社治理、市场链接以及社区服务这4个关键环节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为此,基金会今年累计投入资金将达300万元。

  农民增收成为现实

  “网上的付款金额不停地往上涨,我都看傻眼了。”汉源县永兴村村民巨汝康说。

  善品公社车厘子上线之初,3天卖掉1.6万斤,销售总额近40万元。尽管遭遇暴雨,但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此前,另一场销售黄果柑的活动,直接触及电商扶贫核心难题。

  在雅安,善品公社研发的品控标准非常严格,在使用农药化肥,果子塑形,剪枝、通光、通风,保持树形等方面要求很高。一些农民十分怀疑,担心减产。400多户农户中,善品公社只吸引了80余户农民进行合作,以联保的形式保证质量。

  一年后,善品公社将黄果柑作为首期推销产品,轰轰烈烈地上市后,合标产品迅速售空。

  刘文奎算了笔账,商家收购黄果柑的价格一般是每斤1元左右。通过善品公社销售,价格卖到了每斤3元,最终销售了17万斤,直接让农户户均增收三四千元。

  农户尝到了甜头,面对收购商有了底气。除了在善品公社销售的黄果柑,还有70%的产品品质也很好,与收购商谈判后,以高于往年的价格售罄,又增收了一笔。

  其他农户不再怀疑,纷纷表示要加入进来。在雅安的周边,已有多地希望移植该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黄果柑是农产品,会否存在滞销问题?刘文奎说:“真正的好产品,起码在目前是供不应求的,滞销问题很多都是由于质量不过关或难以被消费者信任引起的。”

  “我们就是小品种,不会无限扩大规模。”刘文奎说,“我们希望每个品种都吸引一批粉丝,这样就不会过剩。”

  市场化步伐仍艰难

  车厘子之后,在下一波产品到来之前,是略显尴尬的空档期———无货可卖。

  这一现象折射出,善品公社的市场化步伐仍然艰难。

  目前,善品公社有3个收入来源:一是品牌使用费,二是公益捐赠,三是政府购买服务。在生产端,善品公社还要付出大量的成本,用来帮扶合作社。

  “消费者购买黄果柑和车厘子,究竟是献爱心的成分多一些还是认可产品从而产生购买欲望的成分多一些?”记者问。

  刘文奎思考了一阵:“献爱心的成分多一些,但如果二次购买,多半是认可产品。因此,我们‘吸粉’只有一次机会,要珍惜。”

  此外,黄果柑售卖过程中,当地政府拿出100万元给予支持。

  公众购买与政府支持消解了一部分成本,但也说明,善品公社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刘文奎希望未来靠市场、靠品牌收入就能维持中和农道与善品公社的运转,为农民创造价值。

  因此,善品公社在生产和销售两端都在发力,今年计划将合作社扩展至50家,在明年实现新品上市源源不断的目标。同时,除了自身的合作社资源,善品公社并不拒绝与其他合作社携手。

  “只要理念认同,产品好,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改造,纳入到善品公社体系中。”刘文奎表示,“但是我们不会跟供应商合作,我们希望供应商都是农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