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重庆志愿服务季”启动 首场活动关爱残疾人(2图)

发布时间:2016-06-23 22:42 | 来源:华龙网 2016-05-22 13:18:18 | 查看:1325次

  【摘要】21日上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重庆志愿服务季”正式启动,首场即联合市残联举办了关爱残疾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市文明委副主任、副市长谭家玲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华龙网5月22日13时讯(记者 阙影)“我可以出去玩啦!”21日早晨,天还不见亮,家住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天池村的智力残疾儿童小伟(化名)就从床上蹦了起来,对着妈妈兴奋地说着跳着。妈妈易洪秀给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他送到了早已在外等候的江北绿叶义工助残志愿者分队爱心车上。

  原来,21日上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重庆志愿服务季”正式启动,首场即联合市残联举办了关爱残疾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市文明委副主任、副市长谭家玲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聊聊烦心事解压 志愿者带App助残

活动现场,市民在接受心理咨询服务。记者 阙影 摄

  在活动现场,市残联设置了爱心服务岗亭,一款解决烦心事的治愈“神器”——心事APP受到不少残疾人朋友的追捧。

  “什么烦心事都能说吗?”坐着轮椅的石胜兰来到爱心服务岗亭前,兴致勃勃地扫描了心事APP的二维码。29岁的石胜兰在12岁时意外从悬崖跌落,不幸成为高位截瘫患者。腰部以下毫无知觉,终生要在轮椅上度过。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好心人的介绍,石胜兰开始学习刺绣。

  经过不断努力和刻苦钻研,石胜兰的蜀绣技艺也越发成熟了起来,在2007年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上,她的首部作品《牡丹小鸟》获得刺绣大赛优秀奖。在2010年11月重庆开办的第三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她的作品《绝美三峡》首次参展,就获得了银奖。

  “刺绣让我的生活更精彩,可有时候也会遇到瓶颈,遇到困难……”石胜兰说。现场志愿者告诉她,在APP上不仅可以倾诉心事,还有专家可以提供职业测评,给出就业建议。

  心事APP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将陆续组织心理志愿者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坐诊,向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测量、就业指导交流。有条件的残疾人还可以申请成为心事APP的倾诉师,获得工作和收入。

  蒙眼感受“黑暗世界” 体验残疾人出行艰难

志愿者蒙上眼睛,感受“黑暗世界”。记者 阙影 摄

  “慢慢地,现在我们要开始转弯了……”活动现场,助残志愿者李麒麟戴着眼罩,一手握盲杖小心翼翼地探着路,一边在引路者的提示下小步小步地向前迈,还不时侧头倾听着旁边地动静。

  这是由江北区残联组织的残健互动体验活动,由现场志愿者佩戴遮光眼罩,手持盲杖沿盲道过障碍前行,体验视力残疾人出行的艰难。

  “蒙上眼睛后,一片漆黑,走路真的很困难。”摘下眼罩,李麒麟告诉记者,“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帮助,不仅仅是出力,是要用心去做,只有亲身感知他们的不易后才更能知道他们的需求。”

  在鸿恩寺森林公园活动现场,20岁的傅瑜手持盲杖,在母亲的搀扶下经过一排茂密的树林,闻到一股花香,他示意母亲停下脚步“多留一会”。傅瑜母亲告诉记者,因有视力障碍,傅瑜经常宅在家中,“一有出门走动的机会就开心得不得了。”

  据活动组织者透露,残健互动体验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朋友们出行的不便之处,同时借助此次活动呼吁广大市民朋友给予身边残疾朋友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发起“喘息计划” 带残疾儿童游玩新重庆

  6岁的小伟在出生后不久就发现智力有问题,但他的妈妈没有放弃小伟,而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爱去陪伴孩子。活动当天,在江北绿叶义工助残志愿者的带领下,小伟来到江北嘴看了新重庆,还到科技看看了新奇的世界。一路上,小伟高兴得手舞足蹈。

  据了解,小伟是“喘息计划”的目标成员。“喘息计划”是江北绿叶义工助残志愿者在全市发起的一项助残活动。该计划会阶段性地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为残疾家庭提供专业护理人员和护理志愿者照顾残疾儿童,让其父母有机会度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周末。

  据重庆市残联介绍,重庆市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84万,其中农村残疾人占77%,目前还有15万农村残疾人吃低保,6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

  “如果你关心残疾人,愿意加入到助残志愿者这一队伍中来,欢迎你的爱心参与。”该计划实施负责人在活动现场发出倡议说。

  全年将举办7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重庆志愿服务季”是一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总称,主要在全国助残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7个重要节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个志愿服务活动都包含宣传展示、互动体验和利民惠民3方面内容,体现出有趣、有料和有味的特点。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万相兰表示,“重庆志愿服务季”的目的是吸引和吸收更多爱心人士参加经常性、常态性的志愿服务,从而将春夏秋冬每一季都变成志愿服务季。

  记者手记:让志愿精神融入常态生活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不少志愿者,他们有的是已经退休的老党员,有造诣颇深的教授、教师,也有心灵手巧的民俗艺术爱好者,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志愿者。

  对于这些人而言,志愿服务并不是一时“作秀”,而是一种常年坚持的习惯,并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更多人把志愿行动融入日常生活时,和谐社会的愿景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