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1 16:53 | 来源:今日话题 2016-03-30 第3480期 | 查看:1575次
导语:近日,新京报一篇名为《养生“专家”坐堂治抑郁症》的报道,揭露了国内抑郁症诊疗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饱受抑郁症困扰的病患满怀希望求医,没想到交了不少钱,遭遇的不过是一场诊疗骗局。为何这些明目张胆的骗局可以诱人上钩?抑郁症患者又该如何投医问诊?
瞎诊断,胡乱扯,猛要钱,抑郁症诊疗陷阱“向钱看”
抑郁症潜伏在我们身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全球共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而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也不低,加拿大学者费立鹏2009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研究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估算的“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成为经常被引用的一个数字。更官方的数据来自去年年末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安定医院院长马辛表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在1.6%-4.1%之间,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偏低。
抑郁症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能够正确认识抑郁症。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诊断,怎么治,恐怕鲜有人了解。正因如此,再加上抑郁症本身并没有短时速成的治疗方法,一些不规范的民营医院、私人机构发现了发财的机会。
不妨先来扒皮看看诊疗骗局有多荒唐。首先体现在不靠谱的“快速精准”诊断上,报道中,一家名为“身心统合康复中心”的私人机构里,一位“全能”专家单刀直入判断记者的“托儿”病情严重,并利用“高科技”的设备来检测验证。同样,一家名为“德胜门中医院”的民营医院,金字招牌为一种号称“精神心理科最为先进的仪器之一”的设备,可以“精确病因,标本兼治”。其次是“神秘有效”的治疗方式,私人机构承诺“不打针不吃药,一个月内就可以康复不复发”的治疗方法,是“借助宇宙能量去掉体内不和谐信息”。而那家民营医院,并没有对“托儿”的抑郁程度定性,就拿出来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并举的方案,其推荐的“经颅磁治疗”,国外一家专业医疗机构的网站上提醒道,“该治疗方式不适合所有人,需要经过专业精神医师评估安全性和适用性后才可使用。”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除了听起来不靠谱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贵。
求医者接受“经络检测”时脚上插满电线。 李强/新京报
一位抗抑郁组织志愿者称,“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十分脆弱,在经历过这种‘忽悠’后,很可能对病情和生活陷入更深的怀疑,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忽悠’更严重。”此外,忽悠人的诊断最坑人的地方,还在于耽误了患者治疗。
确诊抑郁症,医生与病人详细交谈是最重要的工具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虑,如何判断这些诊疗不靠谱呢?就拿诊断来说,通过简单问询,或者是单纯依靠一台“高科技”设备来准确判断病情几乎是不可能的。WebMD是美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健康医疗咨询信息,其网站上有关抑郁症诊断内容的介绍指出,血液检测或者大多数其他昂贵的实验室检测对抑郁症的诊断并无作用,医生与病人交谈才是最重要的工具。当然,交谈并非简单问询,医生不仅要详细了解有关症状,还要了解病人的生活史、家族疾病史等,而实验室检测主要辅助用来帮助排除病人其他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此外,诊断也非“空中楼阁”,国际上有通用的诊断标准作参考,一种是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一种是ICD-10(《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创立,多个国家参考使用)。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也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
即便是正规诊断,抑郁症诊断仍存在误诊可能性,比如《英国医学杂志》一篇研究提到,抑郁症里面有一种类型为双相障碍(既有躁狂症又有抑郁症),37%的双相抑郁患者会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而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治疗方式有显著不同。由于我国过去对抑郁症关注度不够,专业医生经验有限,2011中国“首届抗抑郁药物论坛”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全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抑郁症误诊率高达50%。
治疗需要“对症下药”,并不存在短期见效的神奇仪器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网站上有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建议。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治疗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对轻度抑郁患者来说,积极锻炼,参加互助小组自我调节会是最好的选择,对轻度到中度抑郁患者,可能最需要的是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而对中度到重度抑郁的患者,就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并联合心理治疗,出现极端的情况还会采取物理疗法,比如电击疗法。而对双相抑郁症患者来说,则既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又需要服用情绪稳定药物。因此,那种不顾实际情况“一视同仁”的做法完全是在忽悠人。况且,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长期坚持,效果并非立竿见影。
骗局可以得逞,除了有市场,还因为有生存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被提到的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2014年,财新网揭露“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的抑郁症诊疗骗局,其中德胜门中医院就被点名使用了该产品,致使患者耽误治疗,抑郁症患者小雷就是受害者,其在德胜门医院使用此设备治疗,花费近20万元,不过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其实,这个“疗效神奇”的设备一点用也没有,打出来的广告是虚假宣传,被曝光后,生产该设备的厂家遭到查处,网站关停。但使用此设备进行临床治疗的医院却并没有受影响。而现在,在百度上搜索“抑郁症治疗”,依旧可以看到德胜门中医院排名在第一位,甚至高于安定医院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两所医院都是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不过网站上专业设备一栏换成了“韩国SA自主神经检测仪”,据新京报的调查,这款设备并非专门针对抑郁症的检测,可信度实在难说。
“身心统合康复中心”夸张的宣传语
而名不见经传的私人机构“身心统合康复中心”,其官网醒目位置写着“治不好退款,复发免费治”“15天重获身心健康”等字眼,实在太容易吸引患者的注意。
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这些民营医院、私人机构肆意虚假宣传,没有辨别能力的很容易上钩。再加上违法成本低,患者们受骗上当也投诉无门,虚假广告不除,不规范的诊疗还会继续。
想要做到科学诊疗,避免上当,互助团体是有益补充
在认知存在误区,信息缺乏,而社会支持又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抑郁症患者的互助团体,能提供有益的外部支持。而且,成立互助团体,不止信息交流便利,还益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实际上,在国外,互助团体就被视为抑郁症治疗的重要一环。以英国为例,英国国家医疗服务官网的抑郁症专题里,专门介绍了互助团体,这种形式被认为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帮助,建立自信,共度难关。全英专门针对抑郁症患者的自助团体(Self help groups)超过50个,且网站上还可以很方便地自助查找互助团体的信息。
网友“走饭”因抑郁症自杀离世,她的微博至今还有人留言,一位疑似患有抑郁症的网友这样求助
有研究者观察了北京市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抑郁症患者互助的行为,结果发现,“交流治疗经验和提供心理扶助占主导地位,但提供治疗信息和情感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内容。病友之间的互助甚至还包括了物质支持。” 这点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体现十分明显,病友提出有关“抑郁症”的问题,而参与回答的很多都是“过来人”。
然而,目前国内抑郁症患者的互助团体还比较稀缺,尚未能形成规模,同时,自发形成的互助团体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发展以医院为依托、医患结合的互助团体,同时效仿国外互助团体的做法,多渠道获得公益资金的支持。
“向钱看齐”使得抑郁症诊疗市场上充斥着“陷阱”,越“诱人”的广告越不可信。对抑郁症患者来说,需要正确看待抑郁症诊疗,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遵循医嘱,不“急功近利”,必要时积极寻求病友组织的支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