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7 15:0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6月07日 01 版 | 查看:1448次
为农村学生找到“文化自信”与“全球视角”
6月6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举行。中美人文交流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七大领域,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本轮磋商,双方预计将签署12项合作协议,达成135项成果。
此刻,在距北京1000多公里的安徽省黄山市万安古镇,一场发自民间的中美人文交流刚刚在休宁中学迎来十周年庆典。双方代表向休宁中学创始人胡晋接先生铜像敬献花篮,并共同植下一棵桂花树。
雅礼协会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于1901年创立的非营利组织,一个多世纪以来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教育、医疗事业,促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2006年起,它与休宁中学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高标准遴选和培训两名母语为英语的耶鲁大学优秀毕业生,“驻点”担任英语教师,每人服务两年,同时休宁中学也帮助前来“支教”的教师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10年来,先后有20名不同肤色的耶鲁毕业生扎根黄山脚下,与学生同吃同住在校园里。他们的到来不仅有助于当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还为很多的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无形中也激发起他们融入世界的文化自信。
就在高考之前,高三学生胡韵颖谈及未来的专业、职业选择时,已经有了方向。去年4月,胡韵颖入选“耶鲁全球青年学者计划”,获得全额奖学金赴耶鲁大学参加研修项目。
该计划每年从全球110多个国家的高中生中选拔出600名学生,前往耶鲁大学分别参加全球政策、法律、经济、科学与创新等领域的学术活动。其中,绝大部分为自费生,极少数农村中学的学生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
“它的申请过程就像美国的大学申请,程序严格繁琐,申请成功的一般都是大城市的国际班学生。”该校老师贺学优说,当外教司友林介绍这个项目后,品学兼优的胡韵颖很快被学校选拔出来。
给司友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并扩散至欧美时,胡韵颖每天都与在美国度假的司友林联系,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当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坚定地表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行业,为人类的健康与和平而工作时,司友林深受感动。
尽管胡韵颖中考时英语曾经考出了147分的成绩,但她缺乏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和知识面。在司友林的指导下,胡韵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反复打磨自荐信,最终她在申请环节自信地展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表达了科研设想,从而通过审核并拿到全额奖学金。而作为指导老师,司友林和其他几位外教牺牲了自己的寒假,放弃了同家人团聚的机会,对胡韵颖进行进一步的口语训练,并指导她学习美国文化。
“国内一同去的学生共有4人,大部分都是奔着报考耶鲁大学的目标而来的。”尽管此行并不是为了获得耶鲁大学的“敲门砖”,但胡韵颖最大的收获是,现在可以自信地与世界一流的教授、各国的高中精英围绕着既定课题,进行分组互动和交流。
司友林离开休宁中学后,外教章晴梅、石琳接过“接力棒”,在她们的指导下,“奇迹”再度延续——今年4月,贺济元、豫飞、汪雪3名学生获得“耶鲁全球青年学者计划”全额奖学金。
至此,一所山区中学,接连两年,共有4人入选该项目。
“外教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这4名尖子生上,他们让我们真正爱上英语,学英语不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与世界对话。”休宁中学的毕业生陈莉(化名)说。这名理科生原本对生物感兴趣,正是受到外教的影响,报考了理科生并不占优势的外语专业。
“我是班上公认的发音最好的学生之一。”当她介绍自己来自休宁中学,跟着耶鲁外教学英语时,“他们都会投以羡慕的目光。”
和很多山区孩子一样,陈莉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对上台恐惧至极,脑子一片空白”。
“我有幸成为外教组织的辩论社的一员。”在她看来,“参加辩论对我影响很大,改变了我对舞台的恐惧,此外,思维的逻辑性,英语的发音、语调都有了改善”。
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今天,当司友林流利地使用汉语甚至黄山当地方言进行交流时,他同样收获了一种“成就感”。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在毕业后选择来到休宁中学做一名志愿者。两年时间,他深深地爱上了徽州的山水与风土人情,将此视为“第二故乡”。这段从教经历,更是让他对中国教育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尽管我在耶鲁学的是认知科学,但是与人的沟通能力并不是很强。”他坦言,“休宁中学除了教会我当好一名老师外,还让我知道了中国学生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这段从教经历还让司友林走上了创业路,他与同伴在香港创办了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我们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可以对中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线上辅导,帮助他们申请美国的学校,同时为他们定制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记者王磊)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