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板”张全收(5图)

发布时间:2016-05-31 09: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2-11 第177期 | 查看:10944次

10余年化解数万农民工就业难题 被誉"农民工总司令"

  他是一个从豫南大地走出的农民老板,拥有万名员工。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曾经像他一样的打工者,去帮助和他父母一样曾在农村吃苦受累的老人。他就是张全收,深圳市全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10余年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公益捐款千万。在河南,在深圳,他的名字被无数人记住。2014年12月,张全收荣登“中国好人榜”。

图片3.jpg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民,13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南征北战”卖过冰棍,搬过砖,开过饭店,跑过运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而他,也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拼搏出了一个大企业,10余年解决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公益捐款2000余万。

  这个农民就是张全收,媒体说他是几万农民工的“总司令”,上万河南老乡叫他“好大哥”。其实,他只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有心人。

  1.“能干活 我全收”——“总司令”化解数万农民工就业难

  年近五十的张全收,来自河南上蔡县朱里乡拐子杨村,高高的个头,红红的脸膛,面对采访,他淳朴一笑:“我就是一爆玉米花出身的打工仔。” 

  说起自己的事,张全收不无感慨地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经历的苦难也不少,成功失败,失败成功,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1966年出生时,当地庄稼丰收,天天都梦想着吃饱穿暖的祖母给长孙起名“全收”,取“全部丰收”之意。但这个名字也让张全收收获了数不清的苦难。16岁时他做爆玉米花工作,此后,卖冰棍、烧砖、当炊事员蒸馍、当油漆工……当了一年油漆工,领工钱时工头却不见了身影;开了一家烩面馆,因一场大火而一无所有;搞过长途运输,一个月遭遇了3次交通事故……这一切都没能难住这个有雄心大志的小伙子。 

  当年张全收借了25块钱只身闯深圳。从开餐厅,到做汽车站“客运总代理”,这回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有了一些资金,开始向实业进军,开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混出模样的张全收没顾上摆“老板”架子,就将目光放在了更多农民“打工仔”身上。

  一天,来自信阳的3个打工妹找到他,说她们找工作时,几家工厂竟在大门口挂出“不招河南民工”的大牌子。他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帮家乡的孩子!他亲自出面和需要用人的企业谈判,把一部分孩子送进了工厂。另外一些孩子因为自身原因不能胜任这些工作,张全收干脆把他们留在自己的厂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企业临时需要用工向张全收“借人”。双方成功合作后,张全收发现“借人”照样能为工人保吃、保住、保工资、保权益,这不失一个好商机!2004年,张全收的全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了。“全顺人力”开创了一套经营思路: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对其加以培训、组编,形成“劳工团队”。如果一个行业进入生产淡季,“全顺人力”立即将这些“团队”转移输送到生产旺季的行业中。他们用“团队作战”的方式去与用工企业“谈条件”,确保打工者的合法权益。 

张全收和他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图片来源:央视《聚焦三农》

  几番尝试,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慕名前来的老乡们,张全收大气地为公司“代言”:“我的名字叫‘全收’,公司叫‘全顺’,我可以负责地说,只要是河南人,年龄在16岁-45岁,能干活,我全收,全包。家里盖不起房子的,娶不到老婆的,我保证他们能挣到钱,保证家里建楼,保证你能吃好,保证你有问题能马上给你解决。”

  说到了,也做到了。十几年来,全顺公司累计安排培训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每年为农民工创收十几亿元。张全收被广大媒体称为“农民工总司令”,他的劳务派遣经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全顺模式”。

  名气大了,责任也大了。有一年年底,深圳一工厂总经理外逃,几百名河南打工妹半年的工资没了着落。在这些打工妹哭成一团时,张全收拿出240万元支付了她们的工资,并将她们安置到另一家企业上班。“工厂的总经理跑了,怕什么,你们的工资我来开!”张全收对这几百名河南农民工大声说。 

  正是这样的担当让农民工安心放心舒心,让他成为一个有温度的老板。“我们找工作,有老哥去操心,我们待工了,有老哥包吃包住发工资。我一百个放心,一百个舒心。”深圳打工的小王这样说。

  2.“有困难 再找我”——“好大哥”呵护老乡过得好

  张全收不仅要为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要让农民工获得“家”一样的温暖。张全收就是这个“家”的“大家长”,是关键时刻“扛得起”的“好大哥”。 

  员工们中流传着许多他“见难就帮”的故事。2006年6月,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向张全收哭诉:“我的儿子得了肺癌,眼看就要死在医院了,听说您是好人,救救他吧。”张全收了解情况后交给大婶8000元钱,并说:“有困难,再找我。”有一年,张全收路过福州,偶尔听说在此打工的农民李某被群殴重伤,无人过问。张全收当即决定就地住下,天天跑到公安机关问进展,直至凶手归案。

张全收看望受伤员工。图片来源:驻马店文明办

  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对自己的员工老乡,张全收更是呵护备至。 

  一个女孩来公司没到一个星期便发了老毛病:骨髓炎。张全收不仅拿出5000元给她看病,还免费派车送她到驻马店当地医院。商丘打工妹李娜,在晾晒衣服时不慎摔倒伤及脊椎,张全收及时把她送往医院治疗,并安排几名员工轮番陪护,并承担了7万余元的医疗费用;在商丘姑娘曹岩岩睡觉时从上铺跌落造成胯骨骨折,张全收听到消息就赶到医院探望,并支付医疗费20000多元。公司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张全收聘请了专职医生为他们看病体检;招聘了北方的厨师为他们做家乡饭菜。工作之余,农民工还可以看到电影、唱唱卡拉OK。中秋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公司还举行联欢会。张全收向所有员工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员工凡有不顺心的事,都可以直接拨打他的电话反映。他说:“他们(农民工)就是我的亲人。” 

  多年来,张全收共为伤病员工报销医药费1200多万元,为在无良企业劳而无获的农民工支付工资上千万元,为农民工维权128次,资助特困农民工上千人次数百万元。

  一桩桩,一件件,张全收的正义心、责任感和爱心,无一不让农民工敬服、感动,也让大家愿意发自内心喊他一声“好大哥”。

  3.“钱的事 我包了”——“有心人”回馈社会捐款几千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成功后的张全收时刻牢记做人当感恩。30多年前,张全收在河南渑池县山沟里的一个砖瓦厂打工时,十几岁的他,因身体患病走不成路,陷入窘境,当地一位中年妇女裴鲜草看他可怜,为他义务熬中药,待他如同亲儿子一般。老人过世的时候,张全收从深圳赶来为义母披麻戴孝送别。张司令说:一碗药,一生情,义母的恩情永世不忘。义母的善举打动了张全收,义母的善良张全收也传递下去。

张全收与村中老人们拉家常。图片来源:驻马店文明办

  家乡拐子杨村学校破败,张全收担心危及孩子的安全,捐款80余万元建成“全收希望小学”,并设立“全收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学生。朱里镇扩建敬老院资金不足,他听到后心里不是滋味,当场承诺“不再让老少爷们兑钱了,我包了”,出资60余万元建成“朱里全收敬老院”,成为当地敬老院建设的样板工程。“村村通”工程修路他捐钱,“户户通”工程他又没让群众掏腰包,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要处理垃圾、要栽种花草,还是他出钱……多年来,在支持家乡发展上,张全收已先后捐款数百万。 

  多年来,张全收一直醉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款2000多万元。汶川地震,他捐款数百万元,玉树地震他又慷慨捐款10万元;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患者生活困难,他捐款10万元资助。西华县女孩迟圆春,父亲患脑梗死常年卧床,她本人也得了甲亢,因病致穷,眼看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却没钱上学,一家人愁得抱头痛哭。张全收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给她送去25000元,鼓励她好好学习,并表示将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这种助学行为并非个例,每年张全收都会通过“希望工程”帮助贫困学子,至今还在资助20多名贫困大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发言。新华社记者朱祥 摄

  “帮一时不如帮一世”。我国有几亿农民工,能不能从国家体制和机制上参与顶层设计,给他们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能不能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贡献一份力量、赢得先机?2008年1月张全收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而张全收议案几乎全部围绕“三农”,“让农民工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农民更有自信地为美好愿景昂首阔步”,张全收正在为此努力着。

  (本网根据《张全收:上万老乡叫他“哥”》、《张全收:忙,说明你有能耐!》、《“农民工司令”10余年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送别义母裴鲜草》等稿件综合,感谢河南省文明办、驻马店文明办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在河南,在深圳,张全收,这个名字为无数善良的人们所记起。记忆,是因为他那博大的善和爱。无论他是“总司令”,还是“好大哥”,这个普通的河南农民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曾经像他一样的打工者,去帮助和他父母一样曾在农村吃苦受累的老人。或许张全收的公司管理模式无法复制,但是他对善良的坚持,对责任的执著,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复制,也值得复制的美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