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3 14: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2-18 第548期 | 查看:1975次
27年扶危助困成立家庭联盟 带领千人团队播撒公益火种
1989年,陈振参军入伍。很快,他不仅成了训练上的尖子,更是学雷锋的模范,并被部队保送到军校。2005年陈振转业到盘锦,把学雷锋、做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一同带到了新岗位。2009年,他创建了盘锦市第一个“雷锋家庭联盟”,开展家庭学雷锋活动,截止2015年发展成为1040个家庭、3062人的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形成独特的雷锋家庭联盟文化。2015年10月,陈振荣登“中国好人榜”。
“做一件好事容易,而把一件好事坚持二十几年极其不容易,如不秉持一种信仰、坚定一种信念、坚守一种信心,绝对不会做到,也不可能做得到。”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这样评价陈振。可陈振只是憨憨地笑道:“我做得还很不够,我要继续努力,在我有生之年,尽最大的能力去做好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1.从戎报国 从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始
1989年,陈振怀揣着立志军营,报效祖国的梦想来到部队。很快,他不仅成了训练上的尖子,更是学雷锋的模范。每天他主动打扫军营的厕所卫生、休息日义务照顾驻地五保户、帮助驻地牧民学生重返校园,成了全部队小有名气的“学雷锋标兵”,并在全团成立第一支以陈振命名的学雷锋小组,在军营内外开展活动,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
陈振帮他常年照顾的老人李清和理发。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陈振和学雷锋小组成员外出开展活动时,常看到一个老大爷吃力地拉着一车柴禾。每次遇到,他们都过去帮忙又推又拉送到家。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位老大爷叫赖德胜,已经80多岁,三个儿子全部成家立业。可是都不愿意赡养他,烧柴吃粮等事情也无人过问。回到部队,陈振把情况汇报给连队领导,经领导同意,学雷锋小组成员每周定期帮助老人料理日常生活,送水、送药、送好吃的,打柴、洗衣服、扫院子等。与此同时,陈振积极地去做赖大爷儿子和儿媳的思想工作。起初,赖大爷的儿子们很不理解,“我们家里的事,你一个当兵的瞎掺和啥?”陈振没有打退堂鼓,有一次,陈振去找赖大爷的二儿子调解,不但被撵出门,还差点被放出来的狗咬伤。对此,陈振不生气不发火,认准一个理儿:“人心都是肉长的,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的恩情大!”经过反复沟通、摆道理,老人和儿子们终于化解了矛盾,他的二儿子把赖大爷接回了家,圆了老人的梦。这件事在当时的《解放军报》进行了宣传报道。
陈振从军15年,兵种换了5次,驻地换了数次,但他坚持学雷锋、做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却没有动摇过。后来陈振因学雷锋突出被部队保送到军校,临行前,在驻地丰林小站,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几百人为他送行。
2.转业信访岗位 工作生涯充满浓浓人情味
2005年陈振转业到盘锦,把学雷锋、做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一同带到了信访工作岗位。每天和上访群众打交道,陈振总是用最真诚的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2007年,他在督办案件中,了解到盘锦双台子区铁西小区李清和一家生活举步维艰:80多岁的老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李清和本人身体残疾,老伴患癌症。陈振就和妻子经常去看望他们,帮助做家务,送钱送米送面送好吃的。时间长了,小区的人们都议论着,“没想到穷得揭不开锅的老李家还有这么一门好亲戚。”一晃8年过去了,时光没有冲淡他们的感情,反而让他们的联系更加密切。李清和总是骄傲地说:“陈振是我亲弟弟!”更巧的是,双台子区妇联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子活动,陈振无意中又与李清和的女儿一家结为互帮对子,至此,陈振就一直照顾着他们祖孙四代人。
陈振接待建国前入伍的老兵,耐心解答信访诉求。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一位来自黑龙江鹤岗的80岁老大娘张亚贤,到市委上访反映问题。陈振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认真接待,妥善处理。当时大娘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店,身上连吃饭钱都没有了,他主动将她领到自己家里吃住,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一直到大娘办完事回家。
陈振总说:“将心比心,谁活得都不容易,但凡有一点办法,谁都不愿意给政府找麻烦。”他认真对待每一起信访案件,分析前因后果,推敲事件过程,不放过一个细节,尽可能在政策法规的支撑点上找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上访的人群中经常有人说,“要不找陈振问问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事儿,陈振不敷衍、不推诿,总能给他们最诚恳最满意的答复。正因为心中有爱,他的工作生涯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3.三人成众 创建“雷锋家庭联盟”传递正能量
2009年,在陈振坚持学雷锋走过了20个春秋之时,他思考着如何带动更多的人与时俱进学雷锋,为社会作贡献。他选择了从家庭、从青少年入手,创建了盘锦市历史上第一个“雷锋家庭联盟”,开展家庭学雷锋活动。
当年2月,他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宣传“大手拉小手”带着孩子参加志愿服务,培育孩子道德观的志愿理念,当场就有20个家庭报名参加,这就是最早的“雷锋家庭联盟”。
2010年4月,陈振作为东北地区心理咨询专家到四川绵竹市第二示范幼儿园进行了为期15天的心理援助活动。他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绘画,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及状况。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因父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易伤感、好沉思、喜欢溜边、不爱说话,她妈妈怕她得自闭症,很是担忧。为了让孩子尽快走出心里阴影,陈振和她一起读书,一起玩玩具,抱着她讲故事,认真听她讲她小时候的事。经过几天反复引导和帮助,孩子的小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援助队离开的那天,小女孩紧紧地搂着陈振的脖子说:“叔叔,你和我爸爸一样爱我!”那一刻,陈振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热泪。
日积月累之下,他把这些实践经验总结了下来,形成了全新的志愿服务理念:致力于“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社会文明进步”,践行“尽己所能、传承文明、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社会责任,实现“重德为本、平衡做人、顺其自然、无私奉献”的生命品质。
陈振去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前组织募捐。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陈振与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交流志愿服务体会。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截止到2015年,“雷锋家庭联盟”已经发展成为1040个家庭、3062人的学雷锋志愿者团队,2010年被盘锦市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在盘锦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雷锋家庭联盟文化,并通过“爸妈在线”平台走向了全国。陈振雷锋联盟现在已经遍及盘锦市城市乡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团队涌现出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刘长里,十大杰出母亲岳红、赵欢等两对“五好”婆媳。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浙江杭州市、吉林松原市前郭县都在陈振的影响下成立了雷锋家庭联盟,这个由盘锦志愿者创建的志愿服务组织正在走向全国。陈振说:“这些成绩不属于个人,是源于盘锦人的大爱。如今,爱的力量在家庭中流动,默默蔓延、渗透到更多的家庭。”
目前,陈振和妻子的父母分别居住在黑龙江、内蒙古农村,生活并不富裕。但在十年时间里,他每年用在资助困难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献爱心的花费都在8000元以上。他觉得对家人和妻子挺愧疚的。陈振的妻子很朴实,她说:“我嫁给他就图他人好,一个能为别人付出爱心的人怎么会对我、对家不好呢?虽然我们物质上不富有,但是我们生活得很知足,他让我时刻感受到温暖,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本稿件根据《 “好信访员”陈振: 26年坚持扶危助困 让雷锋精神在千余家庭传递》稿件综合,感谢盘锦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50多年前雷锋在日记中写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今的陈振是一束光,一把火,点亮更多人的人生:人生于世需要关注自我,但不是只有“自我”。陈振手持一把“热心肠”的火炬,带着1040个家庭、3062人的团队找到了另一个自我: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回报则是旁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用金钱换不来的成就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