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8 20:46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15-08-31 15:25:44 | 查看:1180次
耄耋倡慈善余晖洒榴岛
—记孙仲元夫妇的善行义举
孙仲元,一位86岁高龄的普通老者,从2008年起年年捐款1万元以上,累计捐出9万余元。
“做慈善没有先后,也不分老少。如果我做的这点事情,能让更多企业、个人参与慈善事业,那社会就更美好了。”说这话时,孙老慈祥地笑着,像春日里和煦的阳光……
为汶川地震捐首笔善款与慈善事业结上了缘
4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孙仲元老人位于玉城玉潭路的家中。院子里,草木苍翠,一株老樱花树正开着几簇樱花,格外扎眼。
在二楼的客厅里,记者见到了孙仲元老人和他老伴——今年82岁高龄的胡珮萱,两位老人精神矍铄,一脸温和。几年前,两老先后中过风,便腿脚行动不便,身体也不太好。房内,除了药品和保健品外,书柜和沙发上都是书籍。
谈及自己的慈善捐款路,孙仲元的回忆拉到2008年,那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也让孙老夫妇感触颇多。“当时,电视里一直播放灾后救助的新闻,国家领导人说要举全国之力捐助汶川,看了这些消息后,我老伴就提出‘是不是我们也给他们捐点钱,尽一份力’,我一听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孙老回忆说。
第二天,孙老揣着1万元一个人来到县慈善总会,要求将这笔善款捐助给汶川地震受灾群众。此后,孙老夫妇就跟慈善事业结上了缘。当年,他们又向县慈善总会捐了1万元,用于救助本地的困难群体。而当时,孙老夫妇每月的离休工资加起来不到6000元。
做慈善没有先后也不分老少将捐款进行到底
从2008年开始,孙老夫妇就决定每年年底都会捐出1万元善款,至今已坚持了7年。
选择年底捐款,在孙老看来这是有原因的。他“执着”地认为:“过年过节困难群众更需要资助,所以我们选择这个时候捐,想让他们过个好年。”其实,无论何时捐款,都能帮到困难群众,只是老人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心思,着实暖人心。
此外,要是遇上台风、地震、火灾等特大灾难时,孙老夫妇还会捐献赈灾款。
2010年4月,玉树发生地震,孙老带着6000元善款,来到县慈善总会捐给灾区;同年8月,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情,孙老夫妇得知后第二天一早便来到银行,将5000元善款汇到全国捐款账号……这些年,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每次捐款他们都没落下,“有多少就拿多少”。
高龄老人如此热心慈善,多少让周边一些知情者不理解。对此,孙老毫不理会,语气平淡地说:“做慈善没有先后,也不分老少。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尽力帮助他人。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心愿。”说话间,老伴胡奶奶点了点头,一脸认同。
现在,老人给自己制定计划,一年的捐款额要在1万元以上。孙老说,他要把慈善捐款进行到底,走不动了,就委托别人捐,因为他始终坚信“慈善是做人的必经之路”。
乐善好施勤俭生活平时喜欢读书看报聊微信
在两老的眼里,他们的善行不值一提。“我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的,大鱼大肉我们现在不喜欢吃,衣服干干净净的就行,省下的钱帮助其他困难群众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孙老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客厅里,两老坐的皮沙发开裂了好几个口,被黄胶带横七竖八地“堵”住。孙老却习以为常,他笑着说:“这没有关系,虽然我们有条件可以换新的,但我觉得钱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在孙老家做事有一年多的保姆阿姨告诉记者,两老为人亲善,对她和她的家人都很好。“在这里做事就好像在家里,去年暑假,老人知道我们想念在老家的孩子,还让我们接孩子来这住。虽说是我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却更像是我们一家被他们照顾,在玉环有了安稳的家。”
在采访的近两个小时里,记者发现,孙老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原来他在玩微信。“我喜欢在微信上看看新闻,看看朋友圈里的新鲜事。”谈到微信,孙老一脸兴奋,犹如孩子。平日里,几乎每天上午,孙老会开着儿子买的电动轮椅,胡奶奶在保姆阿姨的搀扶下,到县老年活动中心活动活动,这样的习惯已坚持了多年。在家里,两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看报,“我喜欢关注国际新闻、财经新闻,老伴喜欢写写诗、看看文学著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