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路桥鲍文陆(图)

发布时间:2016-05-18 18:48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15-08-18 15:12:04 | 查看:976次

一个真正“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下午1时,午餐时间已过,但在台州路桥区桐屿街道共和小学的食堂里,一位瘦偻老人正在独自吃饭,饭菜都是厨房里剩下的。

  老人名叫鲍文陆,今年80岁,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背还很驼,身上深灰色的中山装和浅灰色的裤子都已经是古董级的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已经当了30年的县(区)人大代表,村里人都把他当做当家人,大事小事都会来找他;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把自己八成以上的收入都捐献给周围贫穷、困难的人们,为此,他甚至放弃了常人眼里正常的生活,每天为百姓的事情忙碌奔波。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鲍老师。”

  如今的鲍老师依然住在当地卫生院的一间宿舍里,没有空调冰箱洗衣机,更没有汽车手机,有的只是一张老式木床,另一张床板上堆满了报纸资料,再有就是一张六七十年代的课桌。不过老鲍却有着一台电脑和一台相机,这是他平日里工作的必须装备。

  “不容易啊,老鲍做好事做了40多年,应该去参加‘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共和小学原校长余满华感慨地说。

  日程安排,一天四次访贫问苦

  “你让我怎么说?他好事做得太多,数都数不过来。”当记者向葛明华打听鲍文陆的事迹时,这位老鲍当年的学生如此回答。

  老鲍是路桥城区人,曾就读于台州农校和温州师专,后在路桥镇工会职工学校任教。1971年,他转入原路桥共和公社的公社中学任教直至退休。之后他一直留在学校所在的丁前村。

  在鲍老师的一本笔记本里,密密麻麻、极其工整地记录了每天的日程,每天分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到周边各村人家走访、调查记录下的。这成了鲍老师退休后生活的全部。

  “鲍老师,这张老照片能不能翻拍呀,这个我不会。”“鲍老师,我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吃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您能帮我看看吗?”“鲍老师,我这里是种蘑菇的,但电费却是按照工业用电在算,这个可以解决吗?”“好好好……”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他都会尽力帮大家去办。

  大家是不会忘记的,如今进出村子的公交车就是鲍老师不分昼夜跑下来的。脚下的这条水泥路,是老鲍争取来的。还有共和小学的新校舍,也是用他的心血换来的。在老百姓的心中,他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还有一些更大的事,鲍老师每年都会拿着提案到人代会上提意见。

  数不清,那就不数了。只要每天看到鲍老师骑着辆破自行车、拎着那个破公文包上路,大伙儿心里就感到踏实。因为老百姓们知道,鲍老师一定又是在为他们的事情忙碌了。

  只留生活费,八成收入用来助人

  “只要看到有困难的人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来帮忙,帮贫困户、病人渡过难关,或是资助穷人子女上学。”余满华说:“老鲍的退休工资每个月有好几千,但他自己只留下两三百块最基本的生活费,其余的全部都给了困难户。”

  “10多年前,盐岙村一位村民出车祸死了,他的子女一下陷入困境。老鲍听说后,到处打听那家的住处。找到后,不声不响地把500块钱放在那家的桌子上就走了。那家人还不知是谁留的钱,查了好久才知道是老鲍。”

  “丁前村林家三个女儿学习成绩都很好,但他们的父亲生着病,付不起大学学费,都靠老鲍慷慨解囊。1996年他给了大女儿6000元,1997年给了二女儿8000元。现在两个女儿工作了、赚钱了,要还钱给老鲍,他一直不肯收。”

  “后洋金村34岁的朱海燕患了白血病,她丈夫是大车司机,没钱治老鲍就给了她几千元医药费,还自己骑着自行车到椒江去买药。大冬天的,他骑了一个多小时,到椒江商业街药房买了三斤灵芝。药店经理听了他的故事被感动了,原价2800元的灵芝,660元就卖给他了。”

  ……

  在别人讲述这些事时,一旁的鲍文陆一直沉默着,神情淡然、若有所思。对于自己无私的助人事迹,他并不愿多提。

  但他们还不知道的是,每年过年前夕,鲍老师都会骑着自行车,到他所在的街道每个村每个村跑过去,挨家挨户走访困难户,了解他们的情况,还会送上鲍老师自己的心意。这样的事情,旁人又怎会知道的一清二楚呢。

  人们在猜想,鲍老师这样一直在帮助别人,身边应该也没有积蓄了吧。但鲍老师却偷偷地告诉朋友,自己还是攒了一些钱的。那是他打算在身后,把这些钱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帮助穷苦人家的孩子上学读书。

  老鲍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一点都不为自己考虑,一个人怎么能这样生活?”在当地的采访中,记者也听到这样疑惑的声音。的确,这样的生活是常人的逻辑解释不通的。

  对此,鲍文陆淡然一笑:“我以前的爱人也不能理解我,离开我了。我没有儿子,没有女儿。但是我觉得生活得很满足。”

  他顿了顿,说:“你和我讨论生活质量,是的,很多人追求物质享受,穿名牌衣服、吃大鱼大肉、开高档车。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没有意义。你管你的,我管我的。你看看,我这身衣服这双鞋,穿着很合身、很舒服。我没有手机,你说不方便,但是可以打卫生院的电话和我联系。对于有诚意的人,讲的是真正重要的事,打打电话是完全可以的。”

  为什么要倾其所有帮助他人?“要是健健康康的,日子过得朴素一点,没什么。”老鲍说:“但要是生重病的话,生命都受威胁,还谈什么生活质量?两三百元的生活费,已经能让我活得很满足,多出来的钱,我拿来自己生活,并不能让我感觉更加快活,但是我拿去帮助那些病人,就可以救人一命,这差距有多大啊?何乐而不为?帮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小时候家里穷,很困难。”鲍文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切都是公家给的,我习惯了朴素的生活,物质上没有什么追求。现在的人喜欢攀比,好吧,我去比比那些流浪的人,那些吃了上顿还不知道下顿在哪里的人,我是不是比他们幸福得多?”他补充了一句:“所谓的幸福指数,其实不在于外在,而在于人的内心。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这些都是鲍老师最朴素的语言,但又会让所有人听着,心里都会油然而生一阵感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