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6 09:39 | 来源: 浙江文明网 2015年08月18日 07:42:53 | 查看:1126次
爱心“瓶”传聚大爱“瓶瓶”相助暖人心
平湖有个“瓶子帮”
在平湖,“瓶子帮”的故事广为传颂,尽人皆知。
“瓶子帮”有“帮主”,但永远的名誉帮主却是一位拾荒老阿婆。
“瓶子帮”有“帮规”,但所有的“帮规”都是为了一位拾荒老阿婆。
“瓶子帮”传递的是爱心,诠释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彰显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要听“瓶子帮”的故事,必须从这位拾荒老阿婆说起……
阿婆拾荒乐观坦然青年偶遇感慨万千
那是2012年3月的一个晚上,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沈罕辰路过平湖市关帝庙广场时,一位拾荒的老阿婆引起了他的注意。
“阿婆个子矮小,步履蹒跚,虽然衣衫褴褛,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沈罕辰回忆说,拾荒阿婆身上那种淡定坦然的神情令他敬佩,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沈罕辰试着和阿婆沟通,慢慢熟悉后,了解了阿婆的基本情况。
原来,阿婆名叫陈夏华,已年届七旬,台州温岭人,膝下有一个因小儿麻痹而双腿残疾的儿子,自2001年来平后,儿子开电动三轮车揽生意,阿婆就每天外出拣饮料瓶,母子相依为命。虽然全家的月收入只有千把块钱,但阿婆心态乐观,坦然面对。
这件事情给1988年出生的沈罕辰以心灵上的极大震撼。“当时连续很长时间,我的心情都难以平静,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沈罕辰将阿婆的故事写成日志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没想到,短短几天,日志就被转载、分享上千次……
看到自己的博文引起这么多好心人关注,沈罕辰干脆建起了一个群,聚集了20多位成员,而群的名字就叫“夏华婆婆的群”。在群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帮助阿婆,有人建议收集瓶子送给阿婆,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群友们将这件事情命名为“瓶子活动”,并戏称自己的群体为“瓶子帮”,而沈罕辰作为发起人,自然而然成为首任帮主。
爱心接龙不断壮大“瓶瓶”相传汇聚真情
沈艳,平湖市实验幼儿园老师。作为“瓶子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她每天都要把看到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同时还向周围的亲朋好友下达了收集瓶子的任务。张瑜,平湖市职业中学高中学生,同样为“瓶子活动”的发起者。收集瓶子,预约空瓶,是她和同学们的重要工作。在她们的影响带动下,为阿婆收集瓶子已从最早的个人行为发展为一个全校性的行为。学生在喝完饮料后会主动将瓶子保存起来留给婆婆。在不少班级中,都设立了“爱心箱”专门为老人收集瓶子。
“瓶子帮”的成员也从最初的20多人扩展到现在的100多人,除了帮助老人收集瓶子外,甚至还有“瓶友”开始为老人的儿子张罗起了工作。
在“瓶子帮”内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在帮助婆婆的同时,尽可能不要打扰到她的正常生活。“瓶友”在给老人送去空瓶时,遇见了就打声招呼,不在时就放在三轮车边上。在“瓶友”看来,他们只想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帮婆婆减轻一点负担,而不希望把这场活动变成一场秀。
“瓶子帮”的举动引起了平湖媒体的关注。作为特邀嘉宾,沈罕辰被邀请制作了一期节目。在节目中,他们讲述了“瓶子帮”和夏华婆婆的故事。节目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不少市民纷纷打来电话,有的要求帮助老人,有的表示要加入到“瓶子帮”。
“瓶子帮”凸显真善美“90”后延续爱心行
现如今,“瓶子帮”的“帮主”已从沈罕辰变为了1992年出生的封苗苗,“一方面是自己工作不便,但更主要的是她更加热心,且组织能力强。”沈罕辰说。3年多来,每逢老人过生日,或者遇到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瓶友”们都会出现在老人家里,和老人一起过节,平常隔三差五的探望更是家常便饭,“都是一群好孩子,没想到在平湖能遇到这么多好人。”这是夏华阿婆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我们这一集体当中,一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微薄的力量,能够唤醒社会中一些渐渐冷落的人心。”随着“瓶子帮”的不断壮大,封苗苗和“瓶友”们觉得有必要把爱心活动固定下来,把公益行动延续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3年,“瓶子帮”专程看望了嘉兴福利院的孤儿,送上了2000多元的善款和一些表达爱心的物品;2014年,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瓶子帮”成员再次捐款2000多元,资助患病学生;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瓶子帮”积极捐款捐物参与抗震救灾;此外,他们还不定期的向贫困地区捐赠衣服……
现在,“瓶子帮”又在策划着新一轮的爱心帮扶行动,而照顾拾荒老阿婆是他们永恒的使命……
“瓶子帮”的成员多为80后、90后,从2012年3月开始自发组建以来,这些年轻人已经持续关心帮助老阿婆达3年多时间,而且队伍还在充实壮大。和这些年轻人一样,平湖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而当地党委政府也顺势而为,出台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扶助措施,引导和扶持社会爱心暖流不断壮大,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