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5 15: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4-21 | 查看:815次
“椅子放在这里,旗帜系在栏杆上!”4月17日上午,滴水湖畔,几名志愿者正在布置舞台,临港养护院将在这里举办“祖国好、临港美、中国梦”诗歌会。这可是住在养护院的老人和残障人士难得的一次外出活动,所以,大家都很兴奋,拿椅子的、扛旗杆的,还有提零食、拎药箱的,有说有笑。“有的老人兴奋了好几天,晚上都不肯睡觉,像小孩子要去春游一样!”临港养护院院长黄飞笑着说。
养护院成员赋诗感恩
说是布置场景,其实十分简单。一个便携式音响,十几把椅子,几张凳子,几面旗帜,志愿者们把它们固定好后,诗歌会就开始了。“东海之滨、滴水湖畔,白云悠悠、碧草连连,冉冉升起一座阳光之城、彩虹之城,蓝天下是它美妙的画卷和华彩的乐章……”4名养护院工作人员以《七彩之城》开篇,收获了阵阵掌声。
随后,轮椅上的姑娘张晨凡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临港养护院》,“我那温馨的港湾,在这里,我们齐聚一堂,在这里,我们心存感怀,这是快乐的驿站,给予我们阳光般的温暖……”临港养护院的成员们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这个大家庭的感激。“替父母尽责,代子女尽孝,为社会分忧,是临港养护院的宗旨,”医生赵一鸣的《颂临港养护院》简单而直白,“设卫生所,办康复中心,建休闲公园,临港养护院,明天会更好!”
痛苦经历激发创办想法
养护院成员对临港养护院充满期待,是因为他们了解养护院创办的艰辛。
“1994年,我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孩子患有脑瘫。我们想找一个能接纳孩子的机构,可是当时的政策是只有孤儿才能进福利机构,我们被挡在门外。”由于夫妻俩都要上班,照顾孩子的任务落在了黄飞母亲的身上。1999年,孩子离开了人世,由于长期的辛劳加上悲伤过度,半年后,黄飞的母亲也去世了。“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开一家专门接收残障人士的机构。”身高1.8米多的黄飞眼圈泛红。
于是,黄飞辞去工作,下海经商,经过10多年的打拼,黄飞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2011年,位于书院镇的临港养护院正式开业,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还专门接收需要特殊护理的残障人士。目前,养护院共入驻150多人,其中残障人士有42名。
爱心人士背后支撑
“黄院长不容易,辛苦撑起我们这个大家庭!听说他一直贴钱呢!”一位残障人士家属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由于地处东海之滨,少有人知,临港养护院的入驻人数远没有达到规划的300人,也正因为此,养护院一直亏本经营。“一年光房租就是70万元,再加上人工、水电,的确压力不小!”黄飞说,但他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有很多爱心人士和我在一起!”
他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位是退休警察陈福康,他为养护院当司机,不仅分文不取,还将自己的车贡献出来。“老陈还利用他的人脉,到处联络志愿者,为养护院的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帮助。”另一位是海外华人王镜瀛女士,“我们萍水相逢,可当她知道我资金困难时,二话没说借给我100万元。她说这么多人信任我,就说明我值得信任。”
此外,老年人家属、残障人士家属都自愿担当养护院的志愿者,社区里的阿姨也加入其中,为临港养护院的老人和残障人士服务。“没有大家的帮助,光靠我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将临港养护院撑起来!”黄飞说道。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