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5 16:0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10-12 | 查看:1290次
“百善孝为先”,按照民间习俗,父母的后事,一般其子女承担。但赵根云为了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为89岁的周美珍老太完成了开追悼会、请吃豆腐饭、买墓地、落葬等一系列手续,最终为老人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邻居们说:“这样的过房女婿胜过儿子”。
66岁赵根云,是勤益村第二村民小组的一个农退老年人,与独居老人周美珍住在同一个村庄里。老赵的妻子小的时候认周美珍过房娘,因此两户人家略有走动。2003年的时候,村里为了弘扬美德新风,要求每位老人与儿子、媳妇签订赡养协议,而周美珍一手带大的继子不肯签,于是,就哭哭涕涕涕跑到过房女儿家中叙说心里的苦衷。
周美珍老人一生坎坷,第一次婚姻失败后,从青浦嫁到浦东蔡路,想不到第二任老公又死得早,抛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把丈夫与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抚养大。由于长期在农村超强度劳作,到老身上落下了许多病痛……。听了老人的悲苦一生,使赵根云动了恻隐之心。虽然自己是个农民,抚养着一双儿女,生活压力也很重,但他还是向老人承诺:“如果别人都不愿意赡养你,那就我来吧!”在村老龄书记的见证下,2003年4月,赵根云与周美珍签订了赡养协议,老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签订了赡养协议,就意味着担负起了一份庄严的责任。那时,老人已经八十高龄,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而且行走不便。老赵隔三差五上门看望,发现老太家屋面渗水,就请人替老人翻修了屋面;屋前场地泥泞不堪,就做了水泥地坪;到马桶不便,就安装了抽水马桶,把老人的生活起居安排得十分妥贴。节假日还把老人接到家中,享受天伦之乐。邻居们发现周美珍老人的脸上比以前多了几分精神,多了几许快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赵根云的妻子不幸患了癌症,老赵既要照顾病中的妻子,又要照料年迈的老人,还要安排好家中的一切,忙里忙外,力不从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周美珍老人主动提出,住进了敬老院,可配药、结帐、买生活用品等还得有人承担呀!赵根云又义不容辞地担当了下来。到了年底,老赵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一些人劝他:“你老婆死了,以后老人的事就别管了”,但他笑笑“既然承担了,就要负责到底”。
赵根云说到做到。平日里,他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家里做了或烧了些好吃的,给老人稍上一份,老人有些头疼脑热的,他跑前跑后替老人配药。2011年12月17日,他接到敬老院的电话,说老人突发脑梗,生命垂危,他放下手头的家务,急忙赶去,但老人已离开了人间。为老人办理后事又让赵根云犯了难。端送老人,先得火化,办死亡证明可是需要户口簿,可老人的户口跟继子的户口在一起,户口簿继子保管着。老赵上门与继子说明来由,可对方不愿意配合。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村老龄书记。经仔细询问,继子提出了无理要求,要收还老人所住的房屋使用权,大度的老赵表示,只要把修缮房屋的2万元费用还给他,他就把房子让出来。继子夫妇俩一算,那间破房子既不是产权房,仅仅只有使用权,出2万元不合算,但他们不甘心,又提出了上世纪90年代他们修理房屋费用的补偿,为了息事宁人,老赵又爽快地答应了。
本想这事可以了结,想不到在办丧葬费时,必须出示户口簿原件,这下又卡壳了,老人的继子不愿意提供。在村老龄书记的协调下,终于补偿给老人继子500元务工费,方才把事情办妥。
继子的刁难,让许多亲戚朋友不满。在开追悼会时,老太娘家人看不惯继子夫妇俩的行为,感到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母亲大人”这几个字不妥,要把母亲两字改掉,但老赵摆摆手,并以老人子女的名义致答谢词,肺腑之言令在场人感动,老太的娘家人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放,眼中盈满了悲伤而又感激的泪花。
一位与周美珍老人毫无血缘关系的普通农民,8年来,他赡养老太,关心老太,还为老太寿寝送终,他实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承诺,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李惠新 周光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