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医生刘加军:无怨无悔绽放医德光彩

发布时间:2016-05-10 20: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3-29 | 查看:2436次

  刘加军教授带着对边疆人民的关爱、带着对援疆事业的热诚,穿过浩瀚无限的戈壁,翻越绵延千里的群山,2011年3月从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来到——喀什。“刚刚来到喀什的时候,这里正是滴水成冰的寒冬,看到这里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塞外美景,祖国江山如此壮美,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和陶醉,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也许,离开喧闹的大城市,到一个偏远的地区,我会得到一次心灵的升华!”刘加军教授这样说着也是这样做的。

  初到喀什首先遇到的挑战就是生活适应关。从沿海城市一下子来到沙漠高原,几天的饮食让刘加军教授上火,口腔舌尖长上了经久的溃疡,贴上药膜还是在坚持工作,出现了身体不适反应。皮肤的紫外线灼伤,口唇开裂。反应使得他整夜无法入眠。这样艰苦自然条件,还是一次次地挑战着他的信心意念和身体的极限。千里之外,电话那头孩子的一声呼唤,让刘加军教授泪流满面。他很想家,妻子给他邮来的一个包裹不是家乡的特产也不是衣物而是一些医学资料,刘加军找当地的出版社翻译成维文。为了很快融入到民族同胞的环境中他每天学习一道两句的维吾尔语言。

  2010年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血液科,刘加军被医院委以重任,担任科室主任,上任后他从抓科室管理入手,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很快发现了科室存在的现状,管理和培养人才工作同步启动。血液科宣教工作开展起来,他还撰写《血液科工作手册》为科室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他组织科室所有医师每周五下午为血液科业务学习时间,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他还与科室艾克拜尔等工作人员共同编写了一部 《简明维汉血液病学》书,方便大家学习。除此之外,刘加军教授进一步的工作还要开展血液病的特殊实验室检查、指导科室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及科研标书、在病房安装层流化疗床以及为将来开展干细胞移植计划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主要抓了术前讨论制度、器械消毒管理制度及医生晨间交接班制度,杜绝安全隐患,明确岗位职责,强调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刘加军还非常重视培养医疗人才,为本科室人员传授血液病方面的知识,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了义诊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科室同事学习专业知识,他还向科内捐赠医学专业书籍。作为一名教授、医学博士后、血液病学专家、研究生及留学生导师,他深深的知道血液学方面的人才培养不容易,为了不影响援疆工作,今年5月底刘加军教授的研究生和留学生毕业答辩时,他都没有回到广州,没能和自己的学生照相留个纪念,但是他相信他的学生和留学生会理解他的。

  血液系统疾病头号杀手是白血病,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而贫血也是一个很普遍的血液疾病,它也严重的威胁着妇女和儿童的生命。刘加军主任每天都要接待数量不小的血液病人,这些病人多数是白血病和贫血病人,而且妇女、儿童最多。13岁的阿布都?沙拉木就是一位饱受白血病魔摧残的孩子。他患急性白血病,化疗完毕后,由于白细胞严重减少,免疫力低下,他的口腔感染,肺部真菌、细菌感染,病人每天高热、进食困难,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病情不容乐观。抢救病人刻不容缓,刘加军教授根据自己20多年来的从医经验,与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仔细分析病情后,立即制定了有效的抢救方案,并号召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给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捐款2000多元,经过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周密的护理,硬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是这种疾病要彻底根治需要一大笔钱,这对阿布都?沙拉木的父母来说那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春苗工程”能够在第一人民医院落地,那么对像阿布都?沙拉木这样患白血病的孩子来说将是人生的转折点。(通讯员闫丽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