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禄明:义务劝导员日行4公里送文明(图)

发布时间:2016-05-09 17:11 | 来源:首都文明办 2012-03-26 | 查看:1030次

  幸福语录:“做这事没工资,我是怀着纯朴的愿望为人民服务的,不管你理或不理,我劝定了,别人怎么说都没用。10个人中只要有一个人改过,我就会继续努力。”——杨禄明

  “小伙子,下次请你一定要走人行步道,乱翻护栏很危险。”清晨,尽管天空飘着雪花,杨禄明还是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对不文明行为的规劝工作。这不,在玉带路大街上,一名穿越车流翻护栏过马路的小伙子被她撞了个正着。

  40多岁的杨禄明是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西营社区的居民,右手先天残疾,为感谢政府和社区对她的关怀,5年来一直在社区义务巡逻和护送孩子过马路的她,从2011年起又利用空余时间干起了义务劝导员的差事。

  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套上红袖标、戴上小红帽、手拿小铲刀,每次上岗前,杨禄明都会这样全部武装一番。她的任务就是每天上街开展劝导工作,对乱吐、乱扔、乱倒、乱堆、乱贴、乱洒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说教育,引导大家讲文明、爱卫生、守秩序。至于小铲刀,那是她专门用来对付居民楼道、墙上小广告的有利武器。劝导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她总是铲不离手,走一路铲一路,只要一看见“牛皮癣”,就上前立马儿清理干净。

  每天风雨无阻坚持工作8小时,步行4公里左右,不定期走访小区、街巷,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的杨禄明成了社区的“名人”。

  “唐僧式”规劝  礼貌用语不离口

  如今,居民们对这位“管闲事”、“爱叨叨”的杨禄明称赞不已。但回忆起刚做劝导员那会儿,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可没少让她遭白眼。“刚开始,一些居民随地吐痰,租住在社区或在社区做生意的外来人员乱丢东西,我过去劝导时没少挨瞪。”然而,面对“较横”的居民、他人的责骂,杨禄明从来不急、不气,依旧轻声细语,展开“唐僧式”的劝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她每天至少重复上百次。渐渐地,这些人被杨禄明的喋喋不休的“口水战”折服,有的人还加入了劝导队伍,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文明新风。

  曾经因吃早点乱扔纸巾被杨禄明劝教一番,当即弯腰捡起垃圾的居民杨女士,每次回忆起这件事都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谢谢杨姐的提醒,其实我也住在这个社区,大家都自觉了,家园环境好了居民都受益。”

  年轻人乱嗑瓜子  劝导员微笑捡壳

  受杨禄明的影响,同住一个楼的小王也加入了义务劝导员队伍。小王表示,2011年,曾有3名年轻人在小区门口嗑瓜子聊天,地上留下很多瓜子壳。杨禄明上前劝说,青年人很不理解地说:“小题大作,这点瓜子壳影响不了环境,要捡你自己捡。”话音落末,杨禄明带着微笑开始捡拾散落地上的瓜子壳。一颗、二颗、三颗、四颗……当她捧着瓜子壳放进垃圾箱时,那几名青年人感动了,将地上剩余的瓜子壳扫得干干净净。

  自制便民通讯录  居民办事一路通

  在社区里,杨禄明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一本薄薄的便民通讯录,将她和邻居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打开一个封皮写着“便民通讯录”字样的小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类便民、应急服务电话以及杨禄明居住的楼内所有邻居的电话号码,共300多个。

  “多亏了你这通讯录,让我没白跑……”与杨禄明住在同一小区的居民王老先生很高兴,他在办理社保前发现杨禄明每天揣在口袋里的“小宝贝”,有了它,提前打电话咨询,王老先生在家准备好所有材料、证件,到社保所大厅一次就办完了。

  便民通讯录出炉后,邻居们反映很好,当大家告诉杨禄明,他们尝到了通讯录的甜头时,杨禄明感觉很满足,她决定继续更新服务电话。

  杨禄明说,如果其他小区也想做通讯录,她可以免费提供样本,负责“技术”指导。

  “您好,我是社区义务劝导员,请你把这个往里面搬点,咱们占道经营了。谢谢您的配合!”虽然采访已经结束,但劝导员杨大姐耐心礼貌的纠正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在中仓街道西营社区的大街小巷,活跃着数十位象杨禄明一样的“城市新风宣传者”。他们当中,多数都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中老年人,他们亲切,人性化的劝导让市民和商家们都十分乐意接受。

  他们享受着那份把自己的文明行为传递给别人的快乐。

  我们收获着城市环境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善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