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王振田:因为爱心而富有(图)

发布时间:2016-04-29 10: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2-21 | 查看:1176次

49岁的王振田做了20年环卫工人,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一个月能赚3000元钱

  说他有钱,他买1000多元的二手三轮车都要管同事借钱,然后一点点攒钱去还。说他没钱,他却拿出2万多元资助无父无母的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逢年过节还要到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送吃的和学习用品。

  在立山区环卫处曙光环卫所,王振田负责新风社区和附近早市的垃圾清运工作。新风社区有十几个垃圾收集点,垃圾量多、地点分散,清运工作量很大。王振田每天4点就从家出来,一直工作到中午,下午还要再工作两个小时。从2013年起,他一个人包下了三个人的活儿,为的就是多赚点钱,赚到的钱,他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人了。

  2007年春节,王振田带着自己工作之余捡了一年废品攒出来的3000元钱,回到朝阳农村老家看望父母。听说邻家跟爷爷奶奶同住的孤儿苏丽考上重庆一所大学,却没钱念,王振田就跟母亲商量:“这个钱咱先别花了,帮苏丽他们家应应急吧。”父母对他的想法都很赞成。说起来,王振田1993年到鞍山工作的时候,苏丽还是几岁大的孩子,一晃两个人有十几年没见面了。他把钱送过去时,苏丽哭着要跪下给他磕头,被他拦住了。王振田说:“这都是咱应该做的,不能眼看着孩子上不起学。”

  那时,王振田做环卫临时工每个月只有780元工资。他经常半夜10点多钟就到清扫区里工作,一边清运垃圾,一边捡拾废品,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周围同事得知他资助苏丽的事儿,纷纷把捡来的废品送给他。就这样,在大家的支持下,王振田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苏丽读大学。到她完成四年学业的时候,他已经陆续捐出了2万多元钱。

  这几年,因为经常搬家并且丢过一次手机,王振田渐渐与在北京工作的苏丽失去了联系。但他对资助苏丽读大学的事儿一点也不后悔。他说,自己小时候也做过读书梦。“父母靠种地把我们九个孩子养大。因为生活困难,我们都念不起书。让自己的读书梦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变成现实,也挺好。”正是这种对贫困学子的同情,让王振田在资助苏丽完成学业后,又向同事张桂珍的孩子伸出了援手。

  张桂珍一家四口挤住在40平方米房子里,90多岁的公婆、患腰间盘脱出失去劳动能力的丈夫,全靠张桂珍一个人供养。2011年,张桂珍的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学费让一家人怎么也乐不起来。当时,王振田把自己捡拾废品攒下的500元钱都交给了张桂珍。每学期开学,他都会送去500—1000元钱资助孩子上大学。每年春节,从单位领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他也全部送给张桂珍。

  王振田给别人捐钱捐物,他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他离婚后带着儿子住过平房,也曾在没有暖气的垃圾收集站铁皮房里挤住过一年多,冬天最冷的时候,家里炒菜的豆油都结冰了。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有吃有穿有住就行”,平时一个错钱不花,但在助人救急的时候却一点都不抠。

  2010年冬天,王振田在住套间的五保户许大爷那里租了一间屋子,跟老人成了邻居。合住没多久,许大爷突发心脏病,脸色青紫不省人事。赶上王振田在家,他赶紧拨打120急救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医生说老人需要住院治疗,老人没有钱,王振田手头也没有钱。那时候,他一个月才挣900块钱,儿子念书,每月交完300元租房,剩的600元钱刚够生活。他跟楼下相熟的食杂店老板借了1000元钱,给老人办了住院手续。此后的半年多里,他主动承担起买菜做饭、照顾老人的工作,直到老人去世。老人临终时提出,要把这套房子送给王振田。没有房子的王振田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就伺候了人家几天,就要人家房子啊?再困难也不能那么做。”

  认识王振田的人都说他热心肠,谁有急事他都帮忙。也有人不理解,那么大岁数了怎么不为自己攒点“过河钱”,有了时间咋不躺下歇歇?王振田说,与歇着相比,帮助别人更有意义。“人做点有意义的事儿,就比不做强。”

  2012年,王振田从114查号台查到了市儿童福利院的电话,买了食品和学习用品给那里的孩子送去。第一次在福利院里见到那些智力和身体残障的孩子,他心里很不好受。打那以后,他逢年过节都去看望。时间一长,孩子们都记住了这个不大爱说话、总是笑眯眯的“王大爷”。

  颁奖词

  长时间的坚守,以极大的耐心挑战意志的极限;我们不能为道德而选择职业,却可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升华职业、升华自我、升华道德。道德的价值在于行动,道德的精髓其实就是平凡。他的言行如同冬日的朝阳一样,温暖人心。他的每一个踏实的脚印下面,都镌刻着我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诗行。(王振田 李经川 孙晓玲)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