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十里乔沟布口袋阵“打蛇”(5图)

发布时间:2016-04-18 08:57 | 来源:新京报 2015年04月20日 A14 | 查看:1447次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里是战斗最激烈的地点——乔沟。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乘胜追击,进入平型关城楼。新华社发

2015年4月11日,山西,平型关城楼进行重新修缮。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2015年4月11日,山西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时所穿的草鞋。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启示录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军一路沿平汉线南下寻找在保定的中国主力决战,板垣征四郎同时把战场扩大到华北屋脊的山西。由于“山西王”阎锡山判断失误,日军连续拿下广灵、灵丘、浑源等要地。此时,板垣征四郎把目光放在了平型关上。

  刚完成改编的八路军以第115、第120、第129师紧急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十里乔沟”布下口袋阵,歼灭1000多名日军,击毁日军汽车60余辆,缴获九二步兵炮1门、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挫伤了日军最精锐的第5师团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势头,打乱了日军第5师团企图翼侧迂回包抄平汉线方面中国军队的计划。这场布置周密的伏击战,涵盖中国古典伏击战术经典要诀。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此次大捷的政治意义尤为重要。平型关大捷前,日军在华北长驱直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本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而中国国内“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八路军出师首战大捷,大大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特约顾问:魏碧海(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器与术

  布鞋:高地争夺战制胜法宝

  没人能想到,一向以装备简陋著称的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的高地争夺战中,布鞋却意外成为制胜利器。

  115师师长林彪在战后总结称,日军笨重的皮鞋、皮靴在战斗中严重阻碍了其机动性,加之暴雨刚过,山地泥泞,步兵穿着皮鞋爬山速度很慢。虽然他们已经爬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先抢了上去,给他们一顿猛烈的手榴弹,日军只好像葡萄一样滚下去。

  除了布鞋,这场战役的“功臣”中还有一种“秘密武器”———铡刀。

  平型关大捷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设伏地困住日军的汽车,这样一来,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就很难逃走。让汽车瘫痪的最好办法是弄爆它的轮胎。但是,如果用埋地雷、破坏公路的方法,就会提前暴露伏击计划。如果用匕首、菜刀割破汽车轮胎,很容易使执行任务的战士暴露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之下。最终,我军指战员想到了个好办法:埋设铡刀。

  铡刀又称铡草刀,彼时在农民家中十分普及。这种铡刀刀锋锋利、刀背宽,很适宜道路埋设。战士们连夜在日军必经之路预先挖好一些浅沟,把收集来的铡刀刀刃朝上,露出地面约50毫米,或横或竖地埋好,并在上面作好精心的伪装。9月25日,日军的汽车碾上了铡刀后,并没有发出多大声响,就被困在了我军预设的伏击圈内。

  平型关关口东5公里,一座坐落在半山腰的小庙,灰瓦红墙被粉刷的簇新,香火鼎盛。

  这座供着关公像的小庙被当地人称为老爷庙。每有游人前来,导游或村民讲得更多的,却是77年前的那场战斗。

  1937年9月20日,林彪对着这尊关公像默默站了许久。八路军115师多位将领后来回忆,自9月中旬跨过黄河进入山西,彼时尚不满30岁的师长林彪心中一直焦虑。国共合作抗日后,八路军如何首战告捷?直到前往平型关一带进行侦察,在看过了白崖台一带的地形后,林彪突然觉得发现了有利战机,“在这里设伏,条件不错。”

  【策口袋】

  三面出击分割敌军

  平型关,先秦时期曾被称为“瓶形寨”,金代称“瓶形镇”。顾名思义,这里的地势像瓶子形状,口小肚子大。乔沟是瓶肚子,这里绵延十余里,是从涞源、灵丘方向前往太原的必经之路。

  如今,“十里乔沟”早已不再行车走人,沟旁山梁上建起了一条柏油马路。站在附近高地俯瞰,乔沟内宽仅10余米,两侧则是高达20米左右的陡崖,除了一条狭窄土路,沟内没有任何可以躲藏之处。在不远处的半山腰上,林彪曾长久驻足思考的老爷庙就是“瓶形镇”的瓶口。115师计划在这个瓶形地带布下一个“口袋阵”,而伏击歼敌的主战场就是乔沟。

  9月23日,115师连级以上干部齐集上寨村一所学校的操场。时任115师686团团长李天佑、687团政治部主任谭普仁等在回忆录里写道,百余人席地而坐,听候师部下达作战任务。

  “口袋阵”,这个战场上十分常见的伏击阵型成为了八路军抗日首战的选择。根据作战部署,685团设伏在关沟、老爷庙一带,是口袋阵的袋底。战斗打响后,迅速占领辛庄北侧和关沟北侧、西侧的高地。685团团长杨得志得令:“不许让敌人把口袋捅漏了”。

  686团是袋身,设伏在老爷庙至小寨村,即乔沟两侧,任务是割裂围歼进入沟内之敌。687团隐蔽在小寨村至蔡家峪以南地区,将敌军放入口袋后,即刻穿过乔沟,占领东河南镇以北的高地,扎紧袋口,切断敌人退路。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平型关东边开进,执行打援任务,配合主力作战。

  林彪把进入伏击口袋的敌军比作一条蛇,下令“杨得志一定要将蛇头打烂,让它不能自如行动,李天佑负责把蛇身斩成一截一截,再分别吃掉”。此外,战斗打响的顺序最好是袋底685团先开火,然后是袋口687团,最后是686团。

  【设口袋】

  雨夜冒险穿插敌阵

  如何去敌后区设口袋阵,成了115师的难题?

  “115师布阵设伏的乔沟地区,在当时属于敌占区。”研究平型关战役十余年的灵丘本地学者高凤山介绍,1937年9月21日,有“钢军”之称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派遣粟饭原秀大佐率两个步兵大队,绕过国民党军15个旅依险设防的平型关关前重地,突然出现在平型关左侧背后,致使数万国军仓皇后撤。于此同时,朝平型关正面推进的日军第21旅团占领了紧邻平型关的灵丘城。

  穿插敌阵设伏的决定是一招险棋。李天佑、杨得志等人回忆,林彪之所以敢做这个部署,是因为他在两支敌兵中间,发现了30公里的真空地带。

  去敌人身后设伏,师部一再告知各团指战人员,“暴露与否,是成败的关键”。24日深夜,115师各团趁着夜色出发,行军路线是最难行走的毛毛道。是夜,除了摸黑急行,115师遇到了暴雨引发的山洪。前一分钟才没过脚面的山溪,瞬间变成齐腰深的山洪,几个想要强渡的战士刚跳进水中,一下子就被湍急的洪水卷走。“这样趟渡,只能送命”,686团副团长杨勇命令,“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形成密集队形趟涉。”

  685团、686团、687团勉强通过后,688团几次试图强渡,均被激流阻断。聂荣臻建议,“我看688团不必强渡,向南转移隐蔽待命吧,否则徒增牺牲。”

  25日拂晓前,685团、686团、687团全部到达预设位置完成战斗部署。经过一夜风雨,埋伏在乔沟两侧坡上谷底里的战士已变成泥人,与阵地浑然一体。此外,暴雨还将连夜行军的痕迹冲刷干净,敌军难以侦察到蛛丝马迹。

  【扎口袋】

  日军“尾巴”钻进再打

  115师宣传部长肖向荣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日军进入口袋阵的情景。“约莫八时半光景,从小寨至老爷庙约五里路之间的马路上,开来了敌军载重汽车八十余辆,马车百余辆,连接成一线。汽车上有约千名的敌军,后面跟着少数的骑兵,押送着车辆,正由东向西,往东跑池输送。”

  或许是因为之前经历的战斗太过顺利,或是认为行军区域已被占领,这支日军进入“口袋”前连侦察、开路的尖刀班都未派出。

  对比敌军的轻率,首战日军的八路军在情报工作上尤为重视。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将军介绍,当时共产党对日军的情报工作已有成效。从灵丘传回的情报显示,日军25日计划在凌晨出发,赶到团城与另一队日军会合。

  当日军钻进115师设立的口袋时,聂荣臻命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八路军研究会会长陈知建将军说,“我们武器差,要打赢必须距离三十米之内,还不能让敌人发现。”

  日军辎重队的总行军长度约4000米左右。林彪设想的最好开战情景是,当敌军“脑袋”到达老爷庙,“尾巴”正好在小寨村附近时再开火,这时敌军大部分已进入乔沟峡谷,歼灭起来最为轻松。

  687团副团长田守尧看见日军辎重队全部通过了蔡家峪,大半个身子钻进了乔沟里,认为时机已到,下令开始攻击。687团3营9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第一枪的瞬间,整个乔沟都响起炸豆般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裂声,公路南面山崖上的八路军,喊着震耳的杀声,向沟里的日军冲杀过来。

  等待已久的“口袋阵”终于扎紧。

  【收口袋】

  抢占老爷庙肉搏制胜

  时任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回忆称,部队开拔前往战场时,村里的一位老汉十分忧心,“连门炮都没有,咋个跟日本人打。”

  这位老汉的担忧并不意外。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就位于乔沟南侧约一公里处的山坡上,众多缴获战利品在馆内展出。从展出的武器可以看出,与配有三八大盖、轻重机枪、九二式步兵炮等精良武器的日军相比,以汉阳造、大刀、土手雷为主要武器的八路军装备显得过于简陋。

  陈知建将军说,“八路军普通士兵打大仗每人有十几发子弹,打小仗才发三五发子弹。只有手榴弹是给足了的,一个人四枚。剩下就是刺杀,大刀、长矛。”

  遭伏击的日军虽然是辎重运输部队,却并不好打。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甚至八路军最为拿手的刺刀战,也未占到多少便宜。

  双方激战时,日军6架战机一度抵达战场上空支援,但此时,双方官兵已搅在一起,展开肉搏。日军飞机无法投弹和扫射,盘旋了一会儿后离开战场。115师一些指战人员后来回忆,一方面弹药不足,另一方面为躲避日军炮轰和飞机轰炸,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就是最后的办法。

  687团3营9连副连长郭春林回忆,日军被挤在乔沟之中,人活动不开,重火力无法发挥,便拼死想要抢占乔沟两侧的山头。一股敌人偷偷地爬上了一个小山头,在那里架起了一挺机枪,向八路军扫射。研究平型关战斗的一些学者对比日军史料判断,占领小山头的正是这支日军的指挥官桥本顺正少佐。

  老爷庙所处的山梁被称作老爷庙梁,是整个战场的制高点,如若日军控制老爷庙梁一带,不但难以围歼,甚至115师师部指挥所都会暴露在日军射程范围内。日军部分人员占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一度变得紧张。

  高凤山称,为了夺回老爷庙,686团3营营长邓克明、副团长杨勇先后负伤,几个营反复冲击多次均未成功。1营3连绕到老爷庙岭北边一个更高的高地,居高临下发起突然冲击。郭春林命令2排长秦二愣端掉这挺机枪。为缩小目标,秦二愣带着排里仅剩的十来个人,从山上滚下去,滚到敌机枪阵前扔出一束手榴弹,将机枪炸掉。3营乘机发起冲击,终于拿下了老爷庙高地。115师占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立变,山沟里的日军只能到处躲藏,多次组织反扑老爷庙亦被打退。

  “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场景”,《滨田联队史》这样描述日军在乔沟受伏后的战场,“行进中的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倒着几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死亡者,以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从岭上向峡谷一看,公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人马的尸体堵塞。”

  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山西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