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晋系被查,该警惕非法私募陷阱(7图)

发布时间:2016-04-12 22:41 | 来源:腾讯网 2016-04-11 第3492期 | 查看:831次

  近日,中晋系因涉嫌百亿集资诈骗被查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又一个理财平台的倒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的e租宝被查,P2P跑路潮等,很多媒体的报道,也认为该事件不过是P2P行业的又一个地雷。然而,稍微了解一下便知,中晋系和P2P并无关系,不过,它的倒下却揭开了另一种投资理财乱象。

  和P2P无关,中晋系主打私募股权投资

  一提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人们多多少少会想到网贷P2P行业(P2P理财,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为他人提供小额贷款,同时收取较高利息回报),去年P2P的非法集资风险高发。而“中晋系”因涉嫌吸储和集资诈骗被上海警方查处,一石激起千层浪,P2P行业又成为众矢之的,“‘中晋系’被查 P2P行业风声鹤唳”这样的标题比比皆是。虽然P2P行业的风险在今年依然延续,但这次“中晋系”被查却和P2P没有一点关系。

  “中晋系”主打的业务是股权私募投资,而它旗下股权基金投资公司的全称是“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上,可以很容易查到该公司的备案信息,东窗事发前,中晋集团官网上也曾挂出过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牌照。

“中晋系”的私募投资牌照

“中晋系”的私募投资牌照

  “私募”指的是募集方式,顾名思义是“私下募集”,也就是说这种基金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股权私募基金”中的“股权”指的是投资方式,按照原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说法,“私募股权基金是把富人的钱集在一起, 投资于未上市的股权”。

  但中晋从事的是“非法私募”,操作不合规不合法

  真正的私募需要合法合规,满足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除了注册备案外,还对投资人资格、募集资金方式做了规定:

  而据媒体揭露,“中晋”主要通过独特的合伙人模式圈钱,向投资人承诺高额年化收益。所谓的合伙人模式,分为不同类别,其中超级合作人、高级合伙人以及永久合伙人,出资规模为1个亿,而一般合伙人的“入场费”是5万元起。我们尚无从了解投资1个亿的合伙人是否存在,很有可能这只是一个增加“光环”的噱头而已。但从已经披露的数据可以得知,作为一般合伙人的中小投资者占大多数。此外,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晋系员工业绩考核严苛,在压力和激励的双重刺激下,很多员工也购买了公司的产品,并在自己的“朋友圈”卖力营销。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当然,公司本身也想方设法提高曝光率,包括邀请“九球天后”潘晓婷代言、冠名赞助知名相亲电视节目《相约星期六》以及马队、帆船比赛等。

  那么,募集到的这些钱后中晋拿去投资了什么?据上海警方透露,中晋存在较多虚假项目,并且之前中晋出现资金链断裂,借新还旧。如果是拆东墙补西墙,那么中晋堪称一个变种的“庞氏骗局”。也有媒体报道,中晋系旗下控股百余家公司,其募集到的资金投向存在自融嫌疑(拿钱投资自己旗下的公司)。

  如此“圈钱”,已经与合法私募背道而驰,“中晋”不过是以私募基金为名,行非法集资圈钱之实。

  而类似的“非法私募”陷阱呈高发之势

  根据网贷之家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一共有3000多家P2P平台。而相比,目前登记在册的股权私募公司达1万2千多家,这还不包括很多没有备案就擅自从事私募活动的公司。大批量的民间私募机构冒出,但监管却跟不上,以私募名义非法集资的情况屡禁不止。

  去年1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涉私募基金刑事审判白皮书(2013-2014)》,数据显示,以私募基金作为敛财手段的非法集资案占比高:

  去年6月,北京市打非办公布工作情况,称近年来,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尤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类成为大案要案高发领域和非法集资主要方式。”而在今年年初,据北京商报报道,北京市工商局内部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的通知》,这意味着北京将全面暂停私募管理人及私募基金的登记注册。

  公众容易上当,曲解信息是关键

  光有诱人的高回报,不足以让人上钩,对一些小投资者而言,攒一笔钱并不容易,真要投资,还会在心里嘀咕这事到底靠不靠谱。“骗子”公司当然了解这一点,就会用各种手段包装自己,实现增信的目的。以“中晋系”为例,它的增信手段,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赞助知名电视节目,邀请名人代言外,还包括租赁高档商务楼,尽情让员工“炫富”等等。这些都是表面工程,最后能获得投资者信任,还要靠“中晋”晒出的各种牌照,因为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准入牌照就等于政府信用的背书。

中晋员工“炫富”

中晋员工“炫富”

  然而,有些时候牌照并不是信誉的保证。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登记备案不是行政审批,而只是形式审查,不设许可门槛,而监管机构是以登记备案文件为依据,对这些私募公司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督。这意味着,凡是以私募登记牌照或者证书来做增信的,都不可信,不可寄希望于政府为风险兜底,投资者最重要的是多了解合法私募与非法私募的区别,提高辨别力。“非法私募”骗局其实不难识破:

  其实,从去年6月监管层首次出手打击非法私募开始,净化私募行业的举措一直没有停止,事中监管事后处罚在执行,新制度、新规定业相继出台,北京商报称,私募基金步入了史上“最严监管年”。

  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还很不成熟,与美国做比较,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资金规模巨大,但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只有2600多家,行业集中度高,而我国已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是美国的近5倍。美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富豪阶层的个人投资者,而我国的投资者结构呈现散户化的特点。可见,我国出现的“全民私募”并不是正常现象,在规范行业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推动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