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8 09:33 |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2-14 07版 | 查看:895次
作者:郑泰安
中华文化历来把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把“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之首,作为作风建设之基,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刻把握,又赋予“修身”以新的内涵。因此,修身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法宝,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修身并将其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引坐标。严以修身,重在修,要在严。欲真正提高修养就必须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稳固信念的“压舱石”。具体来讲,就是要打通四条“路径”。
筑牢修身之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在基础上着力,在基础上下功夫,在基础上做文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催化剂作用;虽然偶然为必然开辟道路,但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形式是载体,但根本的在其内容。内因与外因,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这三对哲学范畴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均与人的长期修炼有关、人的内在有关、与内心筑的防线有关。
因此,要筑牢修身之基,首先做到自律,他律与自律通常是孪生兄弟,但他律再重要,最终要通过自律才起作用,否则,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有是反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最大的好处表现在做事多看缺点,少看优点;多找差距,少找成绩。在做人上表现为多看自己的短处,少看别人的短处;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自己的优点;多用别人的优点来比自己的缺点,少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畅通修身之路
学习是修身的必经之路,贯穿于人生始终和各个方面,修身之路有千万条,条条通罗马,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条:
向书本学习。向书本学习首先要坚定“读书好”的信念。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扩展胸怀;读书可以陶冶情操、锤炼品行;读书可以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把读书作为工作、事业、生活的一部分。要具有“读好书”的能力。首要具有选择好书的能力,具有读懂好书的能力,还要具有宣传好书的能力。读好书首先要读马列经典著作,读原著,读与自己领域相关的经典,读法学经典等。
向实践学习。实践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实践永无止境,向实践学习也永无止境,实践是现实的,也是鲜活的,向实践学习,除自己亲身实践外,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尤为重要,故我们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要树立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更没有决策权的意识和观念。
向群众学习。真理虽然最初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要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谋福祉;把群众当教师,虚心向群众学本领、学方法、学思维、学境界;把群众当裁判,工作怎么样?责任心怎么样?能力怎么样?实绩怎么样?群众说了算。
铸造修身之魂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修身之魂,理论信念有三个层面,首先要坚持三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论自信、法治体系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坚持三个自信,才能正确把握大事、判断大势、预测大趋,掌握风险、预判结果。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不迷失方向,才会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过好三关:即权力关、金钱关、美人关;权力要用好、用对、用够、用实、用活;要依法用法、为民用权,廉洁用权、高效用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官道、商道、学道各有各的道,各行其道;要挡住美人诱惑,美人腐蚀。总之坚持三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过好三关是修身之魂。
培育修身之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弘扬,修身需要具有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需要具有践行真、善、美,抛弃并阻止假、恶、丑的行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在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升点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强化点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有机结合。
此外,必须强化培育四德,作为社会的人,必须讲社会公德;作为有工作的人,务必讲职业道德;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成员应该讲家庭美德;作为社会的个体需要锤炼个人品德。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四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厘清他们之间的边界,同时清楚他们的各自目标、方法和实现的技术路径以及艺术策略。
最后,要树立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律精神,强化道德对法律文化的支撑作用,增强法律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以法律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义务、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