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透明才能让百姓理性讨论与判断

发布时间:2016-04-07 16:07 | 来源:安徽日报 2015年09月16日 A02 | 查看:653次

  [新闻背景]昨日,合肥市公布了水价调整的听证方案。两套方案除了国家“政策性”涨价的污水处理费与水资源费外,自来水价格的上调也几成定局。在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也公布了参加听证会的各类人员,并抽取了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消费者(相关报道详见本报今日A03~A04版)。

  不少人认为,听证会就是垄断企业向老百姓兜里多掏点钱做一个形式上的“铺垫”和“过场”。坦率说并不是百姓有偏见,而是很多场听证会印证了这种说法,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以悲观消极的态度面对已经令人悲观的现实。

  价格听证会之所以在中国沦落到“涨价传声筒”的地步,与听证会机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信息不够透明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有些地方的听证会虽然邀请市民参加,但却落得无人问津的窘境。

  这次合肥市也邀请了市民代表,先“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揣测,这显然是一种不怕挑刺的开放态度。但是从昨日的市民代表抽签来看,30选10也还是“碰巧”抽中了媒体“熟人”,至于共有多少市民报名,报名人数、人员的相关信息(个人隐私除外)又在哪儿,暂时还没有“看得见”的信息。

  “巧合”不是件大不了的事儿,不过市民希望看到巧合产生的透明过程。涨价其实也并非不可接受,毕竟“蒜你狠”、“火箭蛋”,一个个都涨了,关键要让百姓看到涨价背后的坚实论据。比如,合肥市公布了中部省会城市的水价比较以及各类用水成本的现状,如果能更详细地说明成本中哪些是应由公众承担的,是不是更好呢?毕竟,污水处理企业是面向社会经营的,而提升水质的耗费也不能视为单纯市场行为。说白了,要搞清楚哪些是百姓用水必须要花的钱,毕竟在交水费之外,几乎每个人都是“纳税”人,而我们之所以纳税就是为了保障公共民生。

  价格听证会并不是“涨与不涨”的投票箱,而是管理者更大程度听取民意的大广场。如果会场向外传播的是公众想要得到的信息,那么公众自然会渐渐理性地做出讨论与判断。有一种情况必须避免,那就是听证会组织者的目的只有那个“想要的结果”。

  因此,管理者要想办法把更多人拉到这个过程中来,用实实在在的态度调动公众的参与度。作为公众,也要积极参与,体制的健全必须在监督中逐渐成形,这就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条不可为而为之的“路”,大家都要走一走。如果我们都当真了,“他”也就不得不当真了。
  □马翔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