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流动儿童不能无学可上(5图)

发布时间:2016-03-31 16:28 | 来源:腾讯评论 2016-02-20 第3441期 | 查看:747次

  导语:近日,四川留守男童峰峰不舍返城母亲,哭喊“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的一组图片在网上广泛传播,虐哭无数网友。有人责怪这位母亲太过狠心,“再难,也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但对于进城务工者来说,将孩子带在身边的困难岂是自己就能克服的呢?

  没人愿骨肉分离,但上学难使进城务工父母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

  儿子的哭嚎背后,也有母亲心酸的眼泪。没有哪位父母愿骨肉分离,错失子女的成长历程。但不管是生活经验,还是统计数据,都显示随迁子女很难跟着父母到城市里面去。

峰峰的哭嚎虐哭无数网友

峰峰的哭嚎虐哭无数网友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具体到每个家庭自身的原因、父母住宿条件有限、工作太忙无瑕照顾等等不一而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孩子离开原籍、随父母搬到不同居住地后,他们的受教权益常常无法得到保障。

  首当其冲的是入学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的不平等。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放的公办学校本就不多,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学校招生,往往还设置种种障碍,父母除了要提供就业、居住、社保等证明,往往还得缴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或“择校费”。否则子女就会被拒绝于免费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被迫到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短缺、教学质量低劣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先不说学生在此根本无法得到正规的教育,这类学校还常因教育管理部门取缔而关闭,致使随迁子女更加无学可上。

  以北京为例,2014年春季学期起,各区县的“外地”学童递交小学入学申请,在以往的“五证”(即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及户籍所在地开具的无人监护条件证明)上添上了更多细节。丰台区要求父母一方在丰台务工,昌平区则规定暂住证办理日期必须在去年之前。有些区县还对父母双方的社保缴纳方式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如通州区明文规定需“在我区”工作并缴纳社保。不少家长不得不将带出来的孩子送回原籍入学。

  但也不能怪流入地政府冷漠,它们背负了具体的财政负担

  对于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我国早在2001年就确定“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为何进城务工者要将子女带在身边读书还这么难?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想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等。这些当然是原因,但最大的瓶颈还是钱的问题。我国对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中,87%左右是由基层地方政府负担,省级政府负担11%,中央只负担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供给主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对当地政府而言,多一个学生,就需要多一笔资金支出。而当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流入地入学,该地的财政就会面临巨大压力,在一些外来人口比例高、甚至和本地人口倒挂的地方,更是如此。

对大部分务工人员而言,随迁子女入学所需的“五证”并不容易提供

对大部分务工人员而言,随迁子女入学所需的“五证”并不容易提供

  这里举中国“百强县”之一的浙江温州瑞安市为例。瑞安一直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低门槛的政策。根据2015年的数据,瑞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新居民子女占31.3%,逾九成在公办学校入学。与之对应教育支出也很高,近几年都占到瑞安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三成以上。尽管如此,仍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随迁子女入学的需求。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往往只能用软性的政策予以抗衡。比如通过设置多种高门槛来阻挠外来工子女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学。瑞安也开始了以社保换教育的政策——“新居民”必须提供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以及一年以上社保,他们的孩子方能入学。根据媒体报道,不符合条件的,孩子基本都回老家了。尽管如此,“瑞安在全国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

  然而即使中央也拨付了配套资金,依然无法保证随迁子女上学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2015年底发通知加大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的支出责任(过去,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农村,对外来人口流入多的东部城镇则基本没有投入),要求实现生均公用经费补助“钱随人走”(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国家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足额安排补助)。

  但这些对于解决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恐怕作用甚微。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对于以基层政府负担为主的义务教育而言,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比较薄弱的。而在政绩观影响下,基层政府常以是否能带来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长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对短时间内难于观测绩效的义务教育投入动力严重不足。所以,虽然上级财政给流入地多拨发了资金,但后者很可能并未相应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而把钱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本地财政收入上。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宋映泉即担忧,中央加强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持不足以激励地方,反而会使地方政府更不愿意担责。

  除了资金投入外,还应理顺责任,才能让亲情不被割裂

  要彻底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国家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把义务教育投入纳入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不能让义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还要建立一个更合理的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中央有负担随迁子女的义务。同时,流入地政府也应主动承担随迁子女一定的财政责任——他们的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这里的繁荣。具体而言,流入地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则要根据流动儿童的数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等,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充分保证流动儿童能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弟学校常被管理部门取缔

农民工子弟学校常被管理部门取缔

  此外,公平对待各类民办学校,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应有之义。

  曾经有人探讨过解决留守儿童现状的问题,就是把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可是,如果上学的钱都解决不了,当留守儿童变成了流动儿童,很多问题依然是难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