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8 19:28 | 来源: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04日 03版 | 查看:716次
成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试点管办分离
像往常一样,赵海迪一进办公室,就赶紧打开电脑。她在中国西南建筑设计院工作,负责项目投标。出差几天,没顾上看信息,赵海迪有点担心,怕错过好项目。打开“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首页,还真有,一个项目下午5点截止报名,抬头一看表,4点了,要搁以前,她只能捶胸顿足。现在,迅速拿出报名卡插上,没一会儿,系统显示报名成功,赵海迪拍拍胸口,长舒一口气。
信息公开,竞争更充分
2006年,赵海迪就开始投标,这样的惊魂一刻绝不稀奇。而此前,大多时候她都遗憾收场。
最狠的一次,还有两天招标截止,她得到消息,抱着一堆材料赶去招标地。前面排着四五个人,一个大姐慢悠悠地审查,赵海迪急得直跺脚,4点……4点半……5点,大姐下班了,“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一大早,赵海迪又去了。前面还有四五个人,而且好像就是昨天那几个。大姐继续慢悠悠地翻,终于挨到下午,交上材料,大姐翻了一个小时,“你们少了东西”“公告上没说要这个啊”“没说也得要,没带不能报”,最终赵海迪只能失落而归。
这样的事不少见。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之前,招标人或者中介机构常自己招标,对不中意的单位,时常刁难。“如果是企业的项目还好,但政府的项目,资源是公共的,凭什么限制竞争呢?”赵海迪说,不过,现在她再也不用受这个冤枉气了。
2013年2月,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整合了原来的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服务中心、土地矿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服务中心、户外广告拍卖中心,涵盖了资产、资源、货物、工程、服务五大类53个项目。所有土地、矿产出让,政府采购,公共资产处置等事宜,全在交易中心进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走进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所有招标开标的项目在大屏幕上滚动显示,打开网站首页,各种信息也一目了然。报名时,投标人采用电子信息化方式,所有资质信息一次录入即可储存,不需到现场,也不用每次都准备成沓的资质原件,只要符合公告要求,在系统终端提交报名即可。
管办分开,竞争更公平
开标前20分钟,赵海迪终于知道了对手有谁。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报名成功后,所有信息都会被系统锁定,任何人要查投标人信息都需五个部门领导共同签字。而且只提前两小时,才开始电脑随机抽选专家参加评审,信息只告知何时何地被邀请评标,具体项目亦无从得知。
这一天,陈仕伟起得格外早,到年底了,手里的活多了些。他是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三部的部长,负责政府采购。中心成立前,他在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听上去,工作性质没变,但实际上,任务变化很大。此前,一个项目他从头跟到底;现在,受理、信息发布、交易、监督、财务,流程分开,不同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制约,陈仕伟管理的三部只需制作标书、组织交易。
对陈仕伟来说,中心成立意味着他从一个副处级单位进入了副厅级单位。中心直接归属于成都市政府,人、财、物均独立。
“管办分开”是中心得到最多的赞誉。以前,政府部门若想购买项目,只需自己或委托中介招标,这其中会否有利益输送,外界难免揣测。现在,部门将购买申请提交,中心依据具体需求,参考相应规范,制作标书。谈到这一点,陈仕伟的同事唐兴国颇有感触。他就曾遇到过,某单位要采购用车,将车身尺寸精确到毫米。“这样的要求没意义,若标书如此制作,那就是量体裁衣了,我们就是要避免因人设标。”唐兴国说。
智能服务,竞争更有力
下午两点,评标结果公布了。很遗憾,赵海迪这次没中,她有点沮丧。没多久,项目的相关信息就全部公示了。赵海迪清楚看到自己单位投标方案失败的原因:一项规范国家已有新规定,技术人员没注意。这样的失误很遗憾,“但很有帮助,我们不会再犯第二次”,赵海迪说,相比中标,这样的教训或许更有价值。“不像以前‘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更不会被无理由废标。”
赵海迪喜欢在成都投标,还因为省了很多琐事,尤其是退还保证金。成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首创了“投标保证金集中收付管理”。所有保证金由中心统一收取、退还。如果没中标,系统会在规定时间内自动退款。“就跟淘宝退款一样,特别方便。”赵海迪说。本报记者 刘 畅 张 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