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荣:用生命履行警察的誓言

发布时间:2008-12-31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7-04-07 | 查看:1759次

  新华网杭州4月6日电(记者方列)从2006年9月10日至10月13日,通宵工作8天,加班至凌晨的有15天,国庆长假连续加班6天。期间共参与抓获嫌犯87名,摧毁团伙7个,破获盗窃案件60起、“两抢”案件20余起……

  这是浙江省瑞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余晓荣生命中最后一个月的工作记录。10月13日,由于连续超负荷工作,余晓荣在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倒下了。

  年轻的生命之树在第33个年轮的刻度上戛然而止。留给世人的,却是一抹永恒的绿色。

  破案能手累倒在岗位上

  2006年10月13日中午,一脸疲惫的余晓荣端着茶杯走出了审讯室。从当天凌晨开始,他和同事们一起对几名盗车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审讯,而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个不眠的夜晚。做完全部讯问笔录,已近中午。

  下午,本来可以回家补休的余晓荣,为尽快攻克盗窃惯犯贾某的口供,主动留了下来。已经“四进宫”的贾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激起了余晓荣的斗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下午5时,贾某终于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余晓荣随即安排两名民警带贾某去现场进行辨认工作,并一如既往地嘱咐他们要注意安全。两分钟后,站在院子里的余晓荣突然晕倒在地。队里的民警火速将他送往医院,医护人员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无法让余晓荣再次睁开他那时刻充满热情的双眼。

  10月14日,在整理余晓荣的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了前文中的那份工作记录。余晓荣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人民警察的誓言。

  追求完美的“拼命三郎”

  1997年,余晓荣从温州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了一名公安民警。在余晓荣工作过的每一个单位,他的工作能力和诚恳热情的生活态度都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许多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办案追求完美、工作废寝忘食的“拼命三郎”。

  2000年8月,当时还在派出所当民警的余晓荣,被抽调参与侦破一起发生在5年前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侦查过程中,由于涉案的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都已经去向不明,侦破工作陷入僵局。然而越是困难越是激发余晓荣不服输的斗志。作为主办民警的他迎难而上,没日没夜地连续工作,终于抓获了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接着他又开始在人海中寻找潜逃多年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丁某,连续蹲点守候半个月后,终于在北京将其抓获归案。

  同事张万贵对余晓荣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能“干什么像什么”。刚刚参加公安工作的余晓荣,为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几乎天天吃睡在派出所,翻阅案宗,查找资料,跟着老同志积极参加办案,争分夺秒学习业务知识,迅速掌握工作技能。不到三个月他脱颖而出,成为所里的业务骨干。做社区民警的时候,他调解邻里纠纷有一套,群众有事都爱找他做主。后来成了办案民警,让别人头痛的伤害案件他办起来往往很拿手。被提拔为刑侦三中队副队长后,他带领探组取得全市刑侦部门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每一个案件侦破得完美,理工科出身的余晓荣利用业余时间攻下了法律本科的全部课程;为了把每一个经手的案件办成铁案,余晓荣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办公室和审讯室之间穿梭。

  正是凭着这股子倔劲儿,余晓荣成了瑞安市公安局有名的办案能手。

  “他的心里总是只有别人”

  三九胃泰、诺氟沙星、金嗓子喉片……橱柜里,余晓荣生前工作办公室摆放着的一大堆药,很是惹眼。

  “他经常熬夜加班,胃不好,身边总带着药。有时见他大把大把地吃药,还硬撑着说‘没事,小毛病’。”三中队指导员林登波的眼睛禁不住又湿润了,“但他却总是劝同事多休息,把事情揽给自己。”

  贫苦家庭的出身,让余晓荣不论在办案还是生活中,具有一种浓厚的“草根情结”。2006年4月,温州龙湾区的董国盛摩托车被盗,余晓荣亲自牵头侦破。破案后,他又替董国盛办理了所有的领车手续。平阳人章再净店内价值5万元的电缆被盗,急得掉了眼泪。谁知第三天他就接到余晓荣的电话,叫他到队里认领电缆。“给支烟都被他拒绝了。”章再净说。

  同事陈成淼是跟着余晓荣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刑警。他说,余晓荣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就是让他们懂得了在做好破案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被抢劫的湖北打工仔、被诱骗的四川女大学生都曾经得到过余晓荣的帮助。垫付回乡路费、安排吃饭住宿、帮助介绍工作……陈成淼忘不掉余晓荣办案时说过的一句话:“你的工作压力大,但应该想到报案群众比你更难受、更急。”

  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总是向事业倾斜

  “结婚6年了,他只陪我去过杭州。这个国庆,一家人去了绍兴,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旅行。”10月3日,刚下了夜班的余晓荣带着妻儿去绍兴游玩,久违的团聚让一家非常开心。第二天一回来,余晓荣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队里。10月6日是中秋节,余晓荣也没能回来与妻儿团圆。

  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余晓荣总是向事业倾斜。但再忙再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亲人。工作回家不管多晚,他总要到妈妈的房间看一眼;每天都给父母打电话问个好。出事那天中午,他还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第二天要去安徽出差三四天,等出差回来再带妈妈、姐姐和妹妹去体检,还叮嘱妈妈一定要按时吃药……

  妻子苏晓燕说,当初会爱上晓荣,就是因为他在贫困生活磨炼下有颗坚强善良的心。因为家境清贫,余晓荣一家3口至今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平时生活非常朴素,妻子让他买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一旦碰到原则问题,他却毫不含糊。2005年8月,刚刚提拔为副中队长的余晓荣,主办一起案值200万元的诈骗大案。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余晓荣在队里加班,苏晓燕一个人在家。一位老同事前来拜访,一阵寒暄之后,老同事开始说明来意,称他外甥是该案的犯罪嫌疑人,希望余晓荣能够从中通融。表明来意后,他便丢下一袋用黑色和红色尼龙袋反复包裹着的“礼物”匆匆离去。深知丈夫脾气的妻子,赶紧打电话告诉余晓荣。他在电话里冲着妻子就发了火:“你想把我害了啊,马上把东西退回去!”受了窝囊气的妻子不敢怠慢,当晚就找同事代还了东西。

  余晓荣离开后,妻子仍然像往常一样,每天帮他的手机充满电。依然有很多人给他打电话、发短信。一位姓蔡的好友在短信中写道:“晓荣,已经很长时间没跟你联系了,昨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你的消息,我万分悲痛,特发此消息,愿你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