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1 18:53 | 来源:新浪专栏 2015年11月30日09:30 | 查看:995次
有人曾这样说,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纠结中,“纠结”成了生活方式。官员有官员的纠结,老板有老板的纠结,百姓有百姓的纠结,纠结中就难免产生抱怨。
这抱怨,应该说是两个阶层的抱怨:
一方面是被服务者的抱怨,有企业主说,当今办事很难,难在政府服务者不作为,以前一个星期可办的事,如今可能一个月也办不成。我宁可请顿饭,送几个红包,也不愿跑来跑去,如此折腾。时间真的是金钱,事办不下来,企业势必受影响,有的时候损失是千百个红包也不止,甚至更多。他说他宁可多花钱,也不愿受这窝囊气。现在宴请他们不敢赴,送红包不敢收,找他们办事,人家态度也不错,就是拖着不办,还总拿出些响当当的理由来。
前不久,我陪同老乡去一个部门盖个公章,该部门的人说,管公章的人一个去广州培训,一个儿子生病请假了,你们过几天再来吧,人家千里迢迢赶来,又急着赶回去上班。我就想不通,一个单位岂能办公室缺位盖公章的人?
另一方面是服务者的抱怨,也就是坐在机关事业单位这些人的抱怨。
被服务者的抱怨在本文不展开来说,着重说说服务者的抱怨,也就是我们公仆们的抱怨。。
以前我们的公仆只要有些职权,就能吃香的喝辣的,由于手中有权力,这个权力就能转换成资源,有了资源就能活得滋润。资源是可以交换的,所以今天你托办事,明天我托你办事,互惠互利。有的官职不大,但权力不小,求他的人很多,这就是职位的重要性。
同在一个部门,科室的功能不一样,社会价值却不同。前不久某局“一把手”被查,科长挪位要3至5万元,也就是同样科长,部门不一样,资源分配也不一样,你要去有油水的科,就要向这个“一把手”送钱,当然你要保住这个位子,也要送钱,否则你就得交流没有油水的位子上。没坐到好位的科长抱怨,坐到好位的科长也在抱怨,说今非昔比,以前怎么行怎么好,如今什么也不敢,就是自己掏腰包去娱乐场所也不敢。
再比如同是一个单位的副职,分管的工作不一样,差别也是很大的。一个镇里领导曾跟我说,镇里有副职十多人,分工不同,差别很大,比如分管计生、土管的就很吃香,分管维稳的不但不吃香,还压力大,帽子不稳,运气不好,碰到群体事件官帽就难保。分管维稳的能不抱怨?
失落感最大的是欠发达地区,对于有点权力的办事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平时收些茶叶、香烟、酒或土特产之类东西,至少家里不用买,加上小红包,也可补贴家庭,再加上节日收的礼品和购物卡,小日子过得蛮滋润的,如今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月工资三千多元,夫妻俩合起来六七千一月,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外活,生活力显然不小,加上物价上涨,经济就更加捉襟见肘,这怎么就不会抱怨?一个执法部门的中层干部曾叹气地对我说,以前的收入是现在的3倍。除了一些礼品什么的,仅单位发的一年就少了几万元,如今什么规范了,连朋友吃餐饭也要自掏腰包,以前一年的招待费经他的手就是10多万元。
一位处级官员给我算了一笔帐,他说,他扣除公积金养老保险等,每月到手的钱是6000多月,车改之后,他买了一辆20余万元的车,车的报废期限10年,一年就是两万,加上保险、油等,一年车子的开支差不多4万元,除了车补,也就是说每月也减少2000多月的收入。以前,车子是公家的,保险、汽油、修理费、违章罚款全是公家报销,还专门有一个司机服务。他说最重要的是出了事故,也是公家包下来,如今要是撞伤了一个人,可能要倾家荡产。虽然他说得严重了些,但不能说这不是实情。在家乡的一位前同事开车碰到的一位人,责任双方的,可对方要他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可后来听说他是局长,就要他再出3万元,不出就去他单位去闹,最后他被迫再给3万元。这位处级官员还谈到人情费用问题,比如去看一位亲眷,一般人给几百元可以,可到了这个级别的人就得给多些,否则就会被骂。再说以前收入高些,多给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可现在收入少了,礼金却不能少,要少给,面子过不去。这些讲的都是实情,如今送礼是随涨船高,却不是因为你个人收入减少了,礼金就少给。现实困惑:面子与里子的纠结,也都成了他们的抱怨。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官员占了便宜还卖乖,我们从来就没有享受过,正因为没有享受过,就没有这种纠结与失落感。换位思考,以前都是这样享受,突然间没有了,失落感也就难免。再说,如今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多。比如东巨野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因吃拿商户2个苹果未交钱被诫勉谈话,被纪委通报。
还一位官员对我说,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可上级是一刀切,这就增加了工作难度。有的地方不适合发展工业,可为了完成指标,多些政绩,折腾来、折腾去,经济还是发展不上去,还把环境搞坏了。还有一位基层的官员说,上级布置拆迁任务,总是说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任务,下面就得跑断腿,做思想工作。以前可以请村里有名望的人先吃餐饭,请他们做村民的工作,现在八项规定开支不了。任务必须要完成,就十分头痛,又不能强拆,出了问题,受处分首先就是他们。
但我说,官员有失落感这才叫正常,这说明中央八项规定起到了震慑的力量。
可以说,道理是阳光的,但现实是阴霾的。网上曾有一段精彩的话:我们鄙视“拼爹”,却又“恨爹不成刚”。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忙着找关系。我们痛恨收礼的,却盼着别人收下自己的礼。我们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我们抨击不良价值观,但又是不良价值观的实践者。前面讲到的企业主,却是盼望“公仆”收礼,因为人家不收你的礼,也不作为,让你想恨也没理由。《人民日报》有一篇评论叫《“精神懈怠”是改革大敌》指出:“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民谚为之画像:‘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群众讥之为‘庸官’,讽之为‘昏官’,既责其尸位素餐,更忧其贻误发展。”可谓一针见血,问题是如今懒政、不作为还没有寻找到一个好的治理途径,还有如何区分这懒政与不作为的问题,比如去盖公章,办公室找不到人,是不是?如果没有详细的细则,对审批环节流程、时间等没有予以公示,没有问责的措施,要他们勤政工作,就很难。
廉政有了成效,勤政呢?作者:洪巧俊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