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07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9-11-06 13:07:58 | 查看:2049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自费办起家庭广播室,坚持义务为村民发布多渠道信息,热心服务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广西容县农民杨万宗25年如一日,用小小的广播开辟惠农服务的大天地,谱写出一首传遍千村万落的人生赞歌。
在广西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6时30分就会准时响起悦耳的广播声。人们都知道:杨万宗家的广播开播了。
杨万宗义务办广播,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说起。1984年冬天,杨万宗和几位乡邻把他们烧制的石灰辛辛苦苦运到10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销售,原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可没想到那里的价格比容县本地还要低,结果亏了不少本钱。这让杨万宗意识到,在立垌屯这样闭塞的乡下,如果对外面的信息不了解、继续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还要吃多少亏。
“农村怎么能及时地获取外面的信息?”杨万宗说,“当时我们这地方也没有电视机,只有收音机可以利用。”喜欢尝试新鲜事的杨万宗说干就干,立马买了一台收音机。第一次通过收音机听到全国各地的新鲜事,他兴奋得难以入睡。
然而渴求政策知识、市场信息的农民又何止杨万宗一个!得知老杨“路子广”“消息灵”,很多人登门求教。杨万宗决定将收音机里的信息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与乡亲们一起分享。
杨万宗再次拿出积蓄买回了话筒,在村里的制高点上装上了高音喇叭,在家里办起广播站。从此偏居一隅、沉寂多年的祖立村立垌屯响起了热闹的广播声。
早上6时20分起床开机,6时30分准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接下来是广西新闻,最后是本地新闻。2007年1月立垌屯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杨万宗得到消息后迅速通过大喇叭召集村民赶到现场,及时扑灭大火,避免了更大损失。回忆起这桩往事,老杨至今自豪不已。
但杨万宗知道,简单的转播新闻,对农民的帮助还是太少了。很快他就悟出了新道道:他以前曾在县植保站培训过,学习了一些田间管理知识,于是,他在广播中加入了自编的农业知识节目;农民对天气信息很敏感,但经常误判导致损失,很多人又听不懂普通话,他便加入了方言预报天气,广播站又担负起了气象站的职责。
杨万宗后来学会了上网,广播站又成了信息“中转站”。水果到了成熟上市季节,老杨把他收集的收购信息及时广播出去,远近的客商知道了这个特殊的“大喇叭”,也纷纷主动找到杨万宗发布采购信息。
老杨对国家政策特别是涉农政策极为敏感,这么多年来国家下达的涉农政策和惠农文件他都要认真阅读,然后从中找出与农民直接相关、对农民有利的信息及时广播出去。
“从来闭塞是乡村,话筒唯求山耳闻。二十五年及时雨,民心树大广遮阴。”杨万宗的广播已经声声不息地持续了25年,真正成为当地农民的每天第一课。(记者刘伟、张周来、凌关胜)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