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善罚否 文明根基才更厚实

发布时间:2015-12-07 19:26 | 来源:铜陵文明网 2015-08-26 | 查看:870次

  近日,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颁发奖金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好人网负责人谈方认为,“给好人发奖就是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后,证明他们不‘傻’。”

  当人们依旧沉浸在扶与扶的困惑中时,近来又发生了几起扶人被讹的事件。而两年前的达州事件似乎得到了圆满解决,扶人的3名孩子受奖,两名办案民警也同时获奖,网友对此纷纷发表意见、评论。不论是说扶正了社会风气、彰显了社会温度,还是说为好人撑腰、托底,笔者对《人民日报》发表的《奖励“委屈” 更要惩治“失德”》尤为赞同。

  我们期盼社会和谐、人人向善,但假恶丑与真善美却总是相互较量。我们惟愿好人有好报,可现实却往往背道而驰,扶人反被讹、做了好事却找不到做好事的“感觉”等等,让向善之心屡屡受挫。虽然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事迹鼓励我们争做好人,崇德向善的氛围日渐浓厚,可对于不道德现象的听任、不文明行为的“放纵”,使得恶仍不觉恶、否依旧自行其事。而正如有评论所言,“委屈奖”也只能作为临时的镇痛剂,却不是治愈不文明和失德的长效药。唯奖励与惩治并举、赏善与罚否并重,才能让文明的根基越来越厚实。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金庸笔下的“赏善”、“罚恶”二使,令江湖人人生畏,何者?概因赏罚分明也,赏善不拘一格、罚恶追根溯源。我们的社会虽不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可比,但理却相通。丑陋现象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应该喊打;不文明行为、不道德现象如同社会之恶疮,需要良法善策的治愈。道德的谴责、舆论的抨击,固然会使一些人心生畏惧,但远不如法律对好人的护佑、制度对假恶丑的约束更让人知道敬畏。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同时对社会不文明行为也要敢抓敢管。一方面,我们人人都应有对不文明行为“拍砖”的勇气,在不良风气面前挺身而出、在好人遭讹时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确保好人有好报,更让恶的行为、否的现象有所收敛、行有所畏、不敢抬头,从而自觉远离不文明、不道德。如此,才能让善意茁壮成长、让善行喷涌如潮,也才能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让我们的文明根基更加厚实,使我们的道德建设生机勃勃、精神文明欣欣向荣。记者:师宣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