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8 11:1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1月18日 10版 | 查看:746次
爱唱红歌,爱看打鬼子剧的刘春芝觉得,自己一生都在“战斗”,包括72岁的现在。
这场战斗就是:在北京北罗椅子山的桃林烈士陵园守陵。
2007年从村党委副书记岗位退下来后,她每日骑车往返于家与陵园之间,除草挖沟、照顾花树、清扫陵墓。
沿着陵园两边,种着象征着18位烈士的18棵油松,她挖出两道引水沟,还移来58株月季花,一株一株地栽种在陵园道边的花池子里。
陵园有4层48级台阶。每一次浇水,刘春芝需挑80多桶水,用扁担分40多次徒步挑上陵园。为此,她磨坏了一双崭新的解放鞋。
1年里,她连续锄草14遍才将陵园边的杂草除尽,身上被蚊子叮出成片的红包。
在守陵的8年时间里,当了义务讲解员的刘春芝接待过无数人。有时腊月三十,村委干部临时通知她去陵园扫墓祭奠烈士英灵,大雪天刘春芝没有丝毫犹豫就从家里骑车赶至陵园。
不论是什么情况,每一次,刘春芝都能慷慨激昂地连续讲解一个多小时。有时兴起,她还会唱《雷锋,我们的战友》。
在丈夫眼里,刘春芝身体“一直很好”,能吃苦。
年轻时,她干过妇女队长,总挑“最难最多”的活儿做。她曾带领全村妇女掏过厕所,给村里五间大库房抹过墙灰,还制服过令男人都头疼的倔骡子。
如今白发苍苍的刘春芝很爱看战斗片,尤其是《狼牙山五壮士》和《江姐》。
“那个年代不容易啊!他们人死了,精神应该代代相传!我的工作就是努力让英灵安息在美丽的环境里。”她说。
8年守陵,刘春芝每年只领村委给她发的400元。在此之前,干了30年的村委,每年也只有不到1000元的薪水。如今,时代早已变迁,村里早已通上平整的沥青路,但老人所住的房屋仍是30年前所建。
在刘春芝的记忆里,有一个场景一直在她心头挥之不去。她的父亲曾在当地的农会担任干部。一次为了给大哥盖新房,特意从村外拉回了几千块红砖。一家人正等待新房的建成时,村委突然派人来告诉父亲,说村里要集体修水库,现在正缺砖头。父亲二话不说,把存贮在家门口的几千块红砖全部拉给了公家。那晚母亲忍不住指责他,“什么东西都给公家,我们家孩子住什么!”父亲却语气很重地回了一句,“我的事情不用你管!”
年轻时丈夫常年在外工作,退休后丈夫又在北京昌平城区帮两个儿子照料家庭。刘春芝一个人在家,却一直都是忙着工作,很少照顾到自己。
一次她患热伤风,头晕目眩,还是坚持去陵园浇花。后来病越来越重,她扛不住了才在家里翻橱柜找到几包几年前孙子吃的“婴儿安片”,连保质日期都没看就喝口水吃下了。
2014年,刘春芝的大儿媳妇患上中风,大儿子只得把妻子接到老太太家里,让她帮忙照顾。
一直忙于守陵的刘春芝这才心挂两头。
躺在炕上的儿媳,一次轻声问老太,“妈,您真的不累吗?”
刘春芝给儿媳翻过身,说:“你妈我要是没有先烈的精神,早就趴在地上了。”
实习生 刘弼城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活在墓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