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还有多少“黑心食堂”?(6图)

发布时间:2015-10-28 21:54 | 来源:腾讯网 2015-10-16 第3314期 | 查看:3325次

  近年来,与校园食堂有关的纠纷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不乏上千学生与食堂发生冲突的例子。就在上月,还发生了一起更为恶劣的事件,“南通大学食堂员工围殴大学生”:有大学生在校园内设点分售400余份早餐,却遭到学校食堂承包经营户的殴打,不少学生表示愤慨,称这些食堂为“黑心食堂”。校园食堂与学生们的矛盾,为何会如此之大?

中国的校园食堂

 中国的校园食堂

  近年来,与校园食堂有关的纠纷越来越多

  激烈纠纷层出不穷

  在与校园食堂有关的纠纷中,发生打砸事件自然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相信不少网友对近年发生的这类事件印象深刻。不妨稍微回顾一下闹得比较大的几次事件:

2010年11月,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发生上千名学生打砸食堂事件,校园大食堂被砸得面目全非,上千人参与,所幸无人受伤。学生们砸食堂的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在短期内就进行了两次调价。

  2013年9月,河南商丘市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也发生了一起学生打砸食堂事件,也号称是“千人参与”,原因则是“食堂比饭店都贵”。

  2014年11月,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人和校区,更是发生了“3000人砸食堂群殴校长”事件,不过其后有消息称对事态的描述有夸大,而事件的起因,依然是“不满学校诸多物价水平偏高”。

河南商丘永城三高学生砸食堂事件

河南商丘永城三高学生砸食堂事件

  2015年5月,又发生了一起河南商丘永城三高学生打砸食堂事件,原因据称是食堂经理殴打卖鸡蛋老人,校方不给予回复,食堂经理失踪。“上千名”学生强烈抗议,打砸食堂。这次最夸张的是,特警前来维持秩序时,连警车也被学生掀翻砸烂。

如此频发的大规模打砸食堂事件,足以证明学校食堂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多么普遍,矛盾的起因绝大多数与学生不满学校食堂价格有关。

一个不断蔓延的新矛盾:学校开始禁止外卖——这也往往被认为与食堂有关

  随着“互联网+”与O2O产业的兴盛,通过手机叫外卖成为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选择。大学生们自然也不例外。但检索社交媒体即可知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禁止外卖。如去年10月南昌大学就禁止外卖进入学生宿舍,今年9月江苏常州幼儿师范学校甚至发布通知称“吃外卖罚500元”。今年3月,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一则新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和周边小贩们,在校方严令禁止买外卖的情况下,“用生命”演绎了一把为了吃饭也是蛮拼的。照片里,买卖双方不顾学校竖起的三米高墙,爬上墙头传递着塑料袋包装好的食物。此情此景,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禁止外卖后,外送人员爬墙送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禁止外卖后,外送人员爬墙送餐

  学校禁止外卖,虽然往往打着为了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的招牌,但很多人都认为,这更主要是为了保证校内食堂的利益。因为外卖是如此风靡,去食堂吃饭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上月的“南通大学食堂员工围殴大学生”就与此有关,外卖性质的大学生分售早餐大大影响了学校食堂承包经营户的利益,从而引发了肢体冲突甚至是“殴打”。据报道,事发时附近就有学校保安,但保安并未阻止殴打行为。

  还未发生冲突事件的,学生也往往被食堂欺压,敢怒不敢言

  在那些未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学校,也不代表学生跟食堂之间没有矛盾。越是小地方,越是学生弱势的初中高中,往往发生学校联合食堂欺压学生的事件,有来自黑龙江肇东的网友就反映当地有众多学校在放学期间依然利用封门、处罚等方式让学生留在校内,强迫其在高价的校内食堂、超市中消费,从而“日进斗金”。

  四川仪陇新闻网一篇文章揭秘了仪陇县文星中学食堂黑幕:学校食堂被某教师及家属承包,而据在此学校煮饭的员工透露,他们在制作包子时,为了发面速度快,包子蓬松、雪白、卖相好,就使用了泡打粉,含有“铝膨松剂”这种化学成分,“他们自己也不敢吃自己做的包子”,有位煮饭员工说。还有一些学生反映,只要他们进入了校门就不得放他们出去,一切日常用品及零食都必须在学校小卖部购买。

  食堂纠纷的原因并不复杂——伪市场化

全国各地之所以频出校园“黑心食堂”,理由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其实就是“伪市场化”——学校把食堂的经营权外包给私人营业者,但其中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在监管方面又做的很不好。总的来说,大底有三种普遍的现象。

  学校与食堂、超市之间,经常有利益输送

据《读天下》的一篇调查性报道,在学校食堂承包招商过程中,最后保留的竞争者多为学校老师的亲戚、校门外门店的老板或其他关系人。报道提到,刘先生曾多次参加某学校食堂承包招商,对于招标,他深有体会。“当时学校定的标底是10万元,而招标成功的承包商投标 费是9万元,其他竞标者定出的投标费远远 高于学校标底,为什么学校看中低标者?” 当时的刘先生不明白,但没过多久就有“行家”点醒他了,“学校的投标就是一种走过场”。

一些号称平价的校园超市,实际上并不平价

一些号称平价的校园超市,实际上并不平价

  报道还提到,在学校,商店(超市)是仅次于食堂的第二大垄断。 学校商店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经营:一是承包经营,将学校内或学校周边自有沿街房屋,以固定收取承包费用的形式交给 校外人员或校内员工经营,学校不承担经营风险,也不享有经营成果,只负责收取相关费用; 二是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经营,学校每年收取租金。 和食堂一样, 为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许多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外出消费,直接致使垄断地位的稳固。而结果是什么呢?曾有调查机构做过调查,学校超市销售的文具和食品的价格, 普遍高于外面超市 3%—6%。在这样的“高价”下,学校超市 还经常出现过期产品,为了利益最大化,超市经营者往往将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品摆上柜台,甚至销售“三无”和过期食品。

四川巴中在上月发出的一则专项清理整治通告,足以证明上述报道的说法并非虚言——“专项清理主要包括校舍使用、食堂承包、学校资产管理、闲置校舍管理等四方面内容。重点治理未经批准,学校擅自出租、出借学校校舍行为;将出租、出借学校校舍等资产收入设为‘小金库’,挥霍浪费、乱发钱物等行为。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由学校举办原则,重点检查学校将自有食堂低于市场价格承包给个人,食堂承包人又未对学生让利的行为;签订‘永久牌’食堂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期限太长明显不合理,造成学校食堂管理障碍,饭菜质量低劣,学生家长意见较大的;在学校食堂、小卖部承包中存在利益输送的。”

  由于学校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面对学生的不满,学校往往实行高压政策

存在利益输送,学校成为食堂、超市经营的直接利益关系人,那么这个本身应该作为外包监管者的角色,就完全不一样了。但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量,却是天然存在,并难以撼动的。有论者就发现,从一些跟食堂纠纷有关的学校公告就可以看出,在一些学校的管理者看来,学生就应该是“听话的羔羊”,不想无奈忍受而“造反”、“起义”的, 必然是“个别学生想挑起事端”。从一个例子很容易看出学校是否霸道:目前,不得强制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棉被等生活用品已被各级管理部门反复重申,但霸道的往往学校依然如故,有些学校要求每个新生入学都去领取一个大包裹, 里面包括几十件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军训服装类、生活用品类、床上用品类甚至还有收音机,都必须强制消费。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在很多学校大行其道了。前面提到的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人和校区“3000人砸食堂群殴校长”事件,很多学生之所以如此愤怒,仅仅是因为在这个比较偏僻的小区,“一瓶矿泉水外面卖2元,这里就要3元,易拉罐的可乐比外面贵5毛,塑料瓶装的可乐卖4块”。

学生对饭菜价格的不满,往往会发泄到打砸食堂上面

学生对饭菜价格的不满,往往会发泄到打砸食堂上面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学校经营水平低下,给垄断者可乘之机

除去“黑心学校”与“黑心食堂”勾结外,还有一些情况是学校可能并没有在食堂经营方面攫取多大利益的想法,但作为一个承包经营权的审批者,本身做得很差劲。有调查发现,某高校四个食堂承包给一个承包商管理,食堂提供的服务和食品价格都由承包商决定,根本没有其他经营者与其竞争,广大学生消费主体没有选择的空间,失去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在经营中很容易出现饭菜卫生不合格、食品价格混乱、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低等一些列问题。

  大多数学校食堂,并不是公益性不够的问题

  之所以无法制约“黑心食堂”,关键是学生们不能用脚投票

几年前的高校食堂济南会议就表明,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食堂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力度。要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分别按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执行;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食堂为学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学生食堂建筑设施由学校提供,按照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对服务实体实行“零租赁”,免收管理费。学生食堂的大型维修改造、大型餐饮设备配置和更新,空调、电梯、供暖等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由学校承担。

会议还提出,各学校要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收入等资金渠道,根据在校生数,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资金,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根据价格上涨情况,适时对学生食堂(包括社会企业经营的食堂)进行补贴,抑制饭菜价格过快上涨。同时,各学校要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临时补贴或提高资助标准。

相信多数高校并不是没有执行这些规定,学校食堂总体上还是体现了一定公益性的,但为何学生们往往还极为不满呢?

  简而言之,不在食堂吃饭的人制定食堂的规定,问题往往就难以避免

其实,校园里的“黑心食堂”之所以往往得不到有效监管,刨去利益相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很大原因是监管者根本不在学生食堂吃饭,又怎么去为学生利益考量呢?而学生作为食堂的利用者,在食堂经营方面毫无话语权,却往往必须在食堂就餐,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国外经验的很重要一条是,后勤服务往往有学生参与经营。英国高校食堂有学生会经营的餐厅;德国学生食堂设有学生品尝员、民意调查员,除定期向食堂领导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外,还将经营情况向学生公布。这自然能够使学生普遍感到满意。

英国校园的学生餐厅

英国校园的学生餐厅

所以,中国校园食堂的当务之急,是成立师生、家长共同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尤其要注重学生本身的作用,在食堂经营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达到经营者、学校、学生之间的利益平衡。并且,绝不应该强制学生必须在食堂、超市消费。

  而像之前提到的外卖问题,学生也应该有权利代表自己利益提出不该一刀切:第一点,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外卖平台本身会监控,现在的点评机制也有对商家的制约方法,大不了还有食品安全法来整治商家,何必那么怕?更不用说校内食品本身往往也不安全; 第二点,对于外卖人员进校造成的不安全,也不必那么害怕,集中管理,持证登记,都是解决办法,为何非得禁止外卖?学生理当为自己的权益进行争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