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专家金黎明:细小痕迹揭开重案谜团(图)

发布时间:2008-12-22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7-11-02 14:41:41 | 查看:2877次

图为:金黎明在网上比对有关证据。

  编者按  

  在刑事重案侦破中,有许多长期不为公众知晓的幕后英雄——刑侦技术人员,包括DNA专家、痕迹专家、测谎专家、毒品专家等。他们的故事,让记者深深感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今起,本报分三期推出“刑侦幕后英雄”系列,聚焦全省顶尖刑侦技术专家,揭秘疑难案件的幕后故事,有力震慑犯罪。  

  挖地三尺揭开失踪之谜   

  今年5月8日,五峰县傅家堰乡傅家堰村袁昌军家。痕迹专家金黎明正仔细观察:一幢2层新楼,旁边是一片菜地,菜苗还很小。  

  这是一个失踪现场。今年1月18日,傅家堰乡贩牛人覃孔奎失踪了。当地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并迅速锁定袁昌军有重大嫌疑。但是尸体在哪里?作案现场在哪里?一晃到了4月份,覃孔奎的尸体仍然没有找到。当地警方随即请求宜昌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援。分管技术的副支队长金黎明于是来到嫌疑现场指挥侦破。  

  突然,金黎明开口了:“新房是什么时候建的?菜地是什么时候开发的?”办案民警介绍,新房建在贩牛人覃孔奎失踪之前,而菜地却在案件发生之后。

  “如果真是袁昌军杀人,那么死者尸骨应该在这片菜地下面。那么,他最可能把尸体隐藏在什么地方,从而不被发现呢?”金黎明分析,农村老屋一般有下挖的茅坑和烤火屋,这两处的地形有利于藏尸。“找人了解菜地上原来的房屋布局。”他说。   

  很快,简单布局弄清了。金黎明随后安排用白石灰将布局在菜地上画出来,先挖茅坑曾在的位置。3小时后,办案人员在菜地下发现了一具高度腐败的尸骨,经过DNA鉴定,正是失踪数月的贩牛人覃孔奎。金黎明指挥人员,随后在袁家新楼的一间卧室里,发现床的一端有新打磨的痕迹,提取到微量血迹。经比对,与覃孔奎同一。   

  重大证据找到,袁昌军立马交代了作案经过。袁现年40岁,曾在1990年因盗窃罪入狱1年半。2003年,搬迁到傅家堰乡傅家堰村一组。他家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去年盖了新房后,更是欠下了一大笔债务。2005年,袁昌军在一次抓“飞狐子”(鼯鼠,可以做药材)时,经过覃孔奎家,在覃家吃饭、借宿,后常有来往,在外人眼中是要好的朋友。今年1月14日,覃孔奎贩牛经过,借宿于袁家。袁想到覃是牛贩子,身上应携带巨额现金,遂起了谋财害命之心。   

  次日凌晨4时30分许,袁昌军来到覃休息的房间,确认其睡熟后,用钝器猛击覃的头部,致其身亡,并劫得现金7504.5元。接着,他将尸体拖至旧屋废弃的茅坑内,用木棒推入池底,衣物则全部在火坑内烧毁。一个月后,袁将整个旧屋推倒,并在上面种了庄稼。   

  最干净地方找出芝麻大血迹   

  “如果我是一个作案人,我会从哪里毁灭证据?”金黎明认为:只有想不到的证据,没有发现不了的证据。下面这个案子虽然久了点,却是金黎明的代表作之一。案犯是一名执法人员,有相当的反侦查手段。   

  1999年5月初,宜昌某娱乐休闲中心老板到警方报案,称其女服务员阿芳(化名)和客人离开后,就没有回来,电话也处于关机状态,可能是被害了。

  根据休闲中心提供的线索,警方发现,当晚是宜昌某单位的罗某带阿芳外出的,随即将罗控制。罗某离婚后一直单身,住在单位家属楼内。罗称,当晚两人办完“事”,阿芳就离开了,自己也休息了。可是,当警方按时间询问有关细节的时候,罗某的回答却有明显漏洞。警方遂将罗某列为重大嫌疑对象。   

  另一方面,警方也在积极寻找相关线索。当月中旬,有人在附近水库发现一袋被肢解的女性躯体。经DNA鉴定,正是阿芳。  

  尸体虽然找到,罗某依然没有开口。而根据侦查,阿芳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罗某家中,如果是罗某杀害阿芳,现场应该在罗某家里。可是,罗某家非常干净、整洁,找不出一点作案的迹象。那么,罗某会在哪里作案、分尸呢?经过十多天的侦查,案件没有丝毫进展。   

  6月2日,专班民警把金黎明请到现场指导。金黎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并不时用手指摸摸墙面和地板。在卫生间,金黎明动手挪开放在角落的洗衣机,手指往地板上一摸:“咦,好干净!”他站起来,问旁边的民警:“如果我们是犯罪分子,作案之后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特别是对方也是执法人员,他最可能干的事情是什么?”“打扫卫生?”“清理现场?”……大家说了很多答案。  

  “分尸现场就在卫生间!”金黎明分析,从各个房间卫生状况来看,卫生间和客厅最干净,而其他房间的可移动家具下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灰尘,而作为不经常移动的洗衣机下面,却干净得几乎一尘不染。金黎明认为,犯罪嫌疑人是怕有关证据喷溅到这些地方,而刻意清扫的。“打扫再干净,也会有疏漏。证据就在卫生间!”   

  金黎明随即和专班民警一起,细心在卫生间取证,并在砖缝里发现了一粒芝麻大小的血迹。DNA鉴定发现,此血迹同阿芳尸块比对同一。金黎明接着指挥民警撬开客厅的木地板和卫生间的地板砖,又发现了大量渗漏血迹。而经过技术鉴定,这些血迹都是肢解阿芳留下的。

  罗某在证据面前彻底垮了。他交代,他和阿芳为费用发生口角。阿芳威胁罗某将此事在其单位公开,罗恼羞成怒,将其掐死,并残忍分尸。  

  时针法比对指纹找出尸源   

  2003年2月18日,宜昌所辖的宜都市,一农民干农活时,发现一袋子被丢弃在田头,接着发现里面装着人的残肢。警方赶到现场,在附近又发现了另一个装尸块的袋子。   

  找到尸源是首要任务。办案民警一方面提取检材试图做DNA留存,入未知名尸体库,待以后有家属找来时进行比对;一方面将死者指纹按下来,准备同警方现有的指纹库里的指纹进行比对,查找受害人身份。同时,警方在附近排查失踪人员。   

  从1997年开始,宜昌警方就在金黎明的倡导下,开始大量搜集指纹,放在电脑里,同110报警系统装在一起,实行“一网两用”。到2003年,宜昌辖区已经有12%的人口进入了警方的指纹系统,特别是有劣迹的人员,几乎全都在指纹库留有指纹。如果死者是宜昌本地人,那么在指纹库查出身份的概率就相当高。   

  但是,一周过去了,办案民警却没有查找出死者身份。难道死者不是宜昌人?如果这样,案件的侦破难度就更大了。专班民警请来了金黎明。  

  金黎明发现,办案人员对死者指纹按捺不仔细,导致指纹有些残缺。他首先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比对,但没有发现库里有相同的指纹。随后,他决定采用时针法,对按捺的指纹分区进行识别,将按捺的指纹划分若干时区,在每个时区里确定最有特点的图像,再到指纹库进行比对。结果发现,死者同指纹库中吸毒人员陈某的指纹高度同一。接着,通过和陈某父母进行DNA比对,确认死者为陈某。   

  民警调查发现,案件发生之前,陈某已经失踪。而在遇害前,陈与一女子沉沉(化名)关系暧昧。沉沉被控制后,对杀害陈某并分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交代,沉沉也是一名吸毒人员,陈某早就垂涎其女色,一直想占有她。而沉沉却非常讨厌陈某。后来,陈某无意中发现沉沉和老公一起联手敲诈一名老板,于是认为机会来了,借此敲诈沉沉。沉沉怕事情败露,就顺从了陈某。到后来,沉沉开始厌恶陈某,决定除掉他。后来,其寻得一次机会,悄悄在陈某的水杯里下了安眠药,将陈害死并分尸。  

  多年来,金黎明共勘查各类现场2000多起,鉴定各类痕迹物证4000多起,成为全省知名的刑事技术专家。(记者姜远海 通讯员余涛 王昕 冯可)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