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来了,中国很危险?(6图)

发布时间:2015-10-09 15:56 | 来源:腾讯网 今日话题 2015-10-08 第3306期 | 查看:1292次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虽然中国并非为谈判国,国内对TPP协议的讨论却热火朝天,悲观失望者有之,不屑一顾者有之,呼吁积极应对者亦有之。TPP为何如此牵动人心,又该如何看待TPP达成协议?

  一些“妖魔化”TPP对中国影响的观点并不可取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TPP,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05年签署时只有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个国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组织在美国加入后,名声大噪,此后正式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TPP。由于TPP不仅涵盖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还对劳工和环境、知识产权、国有企业等涉及国家主权的敏感议题进行了规范,协议质量较高,因此也被称为“21世纪的贸易协定”。

  “TPP让中国经济被孤立于世界之外”过于夸张

  对于中国未加入TPP,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的滑铁卢,甚至有脱离世界自由贸易体系,被动闭关锁国的风险。

  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虽然未加入TPP,可能导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下降,但影响究竟能有多大呢?在论文《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中,学者彭支伟曾做过估算,中国在目前的TPP格局下,每年的出口会下降0.32%,进口会下降0.53%,可见未加入TPP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中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三分之二的TPP成员国签署了自贸协定,短期内将中国孤立于世界之外并不现实。

数据来源:《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

数据来源:《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

  还有人把美国支持印度发展经济看作是孤立中国的一个表现,认为印度早晚也会加入TPP,对中国影响很大。但他们恰恰忽略了印度作为世界上的仿制药大国,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极不严格”,美国诺华制药公司就曾因为保护知识产权不力将印度政府告上法庭,败诉后还上诉至最高法院,仍遭失败。TPP的高标准之一就在于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印度几乎没有可能获准加入TPP。从整体上看,能够满足TPP高标准的亚太国家并不多,没有足够的帮手,又如何孤立中国呢?

印度的仿制药业非常发达,图为印度店主正在销售仿制抗癌药

印度的仿制药业非常发达,图为印度店主正在销售仿制抗癌药

  “TPP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工具”的阴谋论更不靠谱

  和上面的悲观失望不同,这种观点认为,TPP是“经济北约”,是美国想迫使中国在关键领域让步,中国应该适时用武力维护“势力范围”。

  这种观点对TPP的理解谬之千里。要知道TPP的前身在美国加入前就已存在,其框架早已定型,美国当年加入也经历了艰苦的谈判。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12国达成基本协议,花了5年时间。如果说TPP是以围堵中国为基本逻辑,完全可以尽可能吸纳更多国家,达成一项仅具有“抽象意义”的协定。现实却是TPP并没有大肆扩容,对每个问题也都有充分的耐心,保证协议是各方基本“满意”的。

  实际上,中国没被邀请加入TPP的原因,李显龙在接受财新传媒采访时已经说得非常实在,“贸易从来不是纯粹的贸易。贸易也是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盟友的一种表达方式。我希望中国把这些国家当做朋友,当做能长期合作的朋友。虽然我认为与日本需要很长时间建立这种互信。”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可见,除了对具体标准有异议外,中国与相关国家互信不足也是未加入TPP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加强合作能培养互信,还是天天叫嚣使用武力能培养互信,答案显而易见。

  TPP这一美国主导的“国际经贸新规则”,是否称得上“先进”也还有待商榷

  视TPP为“洪水猛兽”的观点,潜意识里还是把它当作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化身,生怕中国进不去就落伍了。但就目前为止,TPP还只是一种尝试,对于它到底能取得多大成就,还有很多怀疑论调。例如,TPP是否代表自由贸易,都还是一个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认为该协议与自由贸易无关,是“代表了每个国家最强大的商业游说集团,来管理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投资关系”,甚至认为TPP中的一些条款会限制公开竞争,阻碍自由贸易。

  另外,TPP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传统上这被视为一个高标准经济秩序中理所当然的条款。但在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看来,TPP涉及的知识产权可以被看做是“合法的垄断”。“暂时的垄断”是对企业创新的回报,但是否需要延长知识产权时间值得商榷,“对制药大亨有利,不一定总是对美国有利”。正是TPP是不是一件好事还远远不能确定,克鲁格曼发出了“TPP贸易协议不签也罢”的感慨。斯蒂格利茨也持类似的观点。他引用了美国经济学会的研究,称此类知识产权会令研究领域发展变弱。他还举例称,“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Myriad公司的BRCA BRCA(乳腺癌)基因不具备专利后,美国掀起了研究创新热潮,使得研究能以更低廉的成本进行测试。”

  相比于经济,TPP的政治意义更为重大

  这是美国制定规则的一次胜利,意义深远

  既然TPP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属未知,为什么美国政府还是要力推TPP谈判呢?这是因为TPP虽然是经贸协定,但正如美国的一位高级官员所言,“很难把TPP的未来与我们为显示美国将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所做的努力分隔开来”。

  美国力促TPP达成协议也有打消盟友疑虑的需要。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竹森俊平认为,“如果协议失败,环太平洋国家会感到惊恐”。与日本的委婉相比,新加坡外长尚穆根更为直接,“如果达不成这项协议,你们展示实力的筹码是什么?”,“选择非常残酷:是想成为该地区的一部分,还是想离开该地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在强力推动TPP协议的达成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在强力推动TPP协议的达成

  此次协议的达成,不仅让美国一下回到了亚太舞台的中心,更让一套新的全球商业规则成为现实。虽然中美并非是敌人,但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是现实的,一方影响力的扩大意味着另一方影响力的缩小。由于TPP成员国还可能继续增加,这意味美国在亚太地区事务的主导权还可能继续扩大。

  在一些美国学者看来,当前的世界和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一样复杂,“中国试图改写规则,俄国破坏规则,美洲和阿拉伯的部分地区没有规则”,他们认为TPP这类经贸合作如果开展顺利,成员国形成良好的互助互信关系,合作范围可以从经贸领域扩大到气候变化、防止极端主义等方面。如果TPP这类组织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又迟迟不能加入其中的话,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倒是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应对TPP,中国不应只寄希望于双边自贸协定

  过多的双边自贸协定将导致“意大利面碗”效应,并非长久之计

  如何面对新规则TPP?很多专家都提到了中国可以通过和多个国家分别签署自贸协定。一方面是加强与TPP国家签署类似自贸协定,即“扛着小锄挖墙脚”的战略;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多签自贸协定,形成以中国为轮轴,多个签约国为辐条的轮轴-辐条自贸网络。实际上,中国也一直在这样做,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

意大利面碗现象在亚太地区并不罕见

意大利面碗现象在亚太地区并不罕见

  这种做法看似聪明,却忽略了一个后果——一个国家如果签署过多的双边自贸协议会产生“意大利面碗”效应。“意大利面碗”效应是由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所造成的问题。巴格沃蒂在1995年出版的《美国贸易政策》一书中最早提及这一效应。在现代社会,很多产品的不同部件多是在不同国家生产,因此就产生了关于规定原产地问题的规则。如按照增值百分比的原产地标准,一般会要求自贸区生产的商品中,非生产国原料或部件的价值不能超过总价一定的百分比,才能享受自贸协定规定的税收优惠。

  由于不同自贸区规定所规定的原产地原则常常是不一样的。一个公司在出口相同的产品时,可能在一个国家能享受到零关税,而在另一个国家却不能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各个自贸协议的不同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地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这种现象贸易专家们称为“意大利面碗”现象或效应。多个双边协定重叠会导致企业生产决策困难,不如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多边协定对企业贸易有利。

  “意大利面碗效应”现象在亚太地区并不罕见。2013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虽然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自贸区协议,但如果东盟一家企业要把产品出口到多个目的地,或从多个原产国(或地区)进口,为享受不同自贸区协议(FTA)赋予的优惠关税税率,企业不得不和多套自贸区协议的程序打交道,高昂的制度成本让不少商人放弃了申请关税优惠,东盟东亚经济研究院调查发现,东盟国家对FTA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中国作为出口大国也面临类似的问题。2014年11月,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少刚曾表示,自贸区数量多意味着规则多,碎片化程度高,最终导致“意大利面碗”效应,同一企业在与不同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时,花在适应规则、破除制度障碍上的成本远高于贸易合作本身,并号召制定“亚太交规”。

  由此可见,多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可解一时之急,远非长久之计。

  结语

  夸大或贬低TPP没有用,叫嚣使用武力没有用,靠小聪明也没有用。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规则,胡舒立的那句话——“以对WTO的态度对TPP”无疑是更为理性的态度。

(责任编辑:左浩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