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警:隐蔽战线上的较量(图)

发布时间:2008-12-19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01-14 17:32:05 | 查看:2835次

 图为:缉毒民警查获一起妇女带毒案件

  提要

  去年,是我国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决战之年。三年来,我国禁毒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毒品来源、毒品危害和新吸毒人员的滋生,禁毒斗争形势明显好转。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处在这场人民战争最前沿的青山区禁毒大队,走近办案一线,力图展示这群绝少露面的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的缉毒警风采

  寒冬夜 屋顶蹲守五天

  瓮中捉鳖 端了吸毒窝点

  2007年12月15日晚,青山区新沟桥派出所。时近零点,但办公楼内灯火通明,青山区公安分局调集的数十名干警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副局长陈贻明也赶到现场指挥,一场大战在即。

  “里面开始了!”晚11时许,在前方蹲守的干警,通过电台发了这一信息。

  “立即实施行动!”陈贻明当即下达了指令,数十名干警立即悄无声息的行动开来,分头赶到了位于青山区某宾馆音乐吧的抓捕现场——根据情报和5天的蹲守侦查,青山区缉毒大队确认这里是一个吸毒窝点,当晚有近30人再次聚集吸毒。

  10分钟后,民警们全部到达指定位置:一路民警携带破门工具到达音乐吧前门,准备破门;另一路民警绕到位于该会所二楼平台的一个隐蔽通道,随时待命。两分钟后,民警破门而入,音乐吧内28名吸毒人员束手就擒,警方当场收缴仿真手枪一把,麻果200多颗,新型烟枪一套。经过审查,警方将当天非法持有200颗麻果的犯罪嫌疑人周某刑拘,并强制戒毒5人,行政拘留12人。

  “我们当时破门进去后,里面的人还在疯狂摇摆,感觉我们是从天而降的。”回忆起抓捕场景,青山区缉毒大队大队长姚毅称之为“漂亮一仗”。然而,从他平静的叙说中,记者却分明感觉到这声“漂亮”背后的辛勤付出。

  5天之前,缉毒大队接到线索,称某宾馆音乐吧内有一个吸毒窝点,吸毒人数经常在20到30人之间。这是一个已经查封的娱乐场所,怎么会有人吸毒?接到线索,缉毒大队立即对该地点进行侦查。初步侦查发现,该音乐吧位于四楼,一楼的大门有两道门,平时都是大门紧闭,但晚上有人出入,四楼包房内还能隐约听到音乐声。但里面的情况究竟怎样,还有待查实。

  “蹲守!”为一探究竟,缉毒大队决定在现场设点侦查,两名年轻干警当夜赶到了现场。为了防止吸毒人员警觉,两名干警通过临近楼房上到达了音乐吧的楼顶。为了抵御冬夜的寒冷,两名干警只能轮流在楼顶“散步”驱寒。

  “有钉子!”然而,楼顶不时出现的“钉子”,让他们只好缩小阵地,翻上楼梯间的顶端,趴到冰冷的水泥平台上,直到凌晨两三点吸毒人员们散场。连续几天的蹲守,侦查员终于摸清了这一窝点的的活动规律:每天晚上11时左右开始,吸毒人员陆续聚集,在门口通过电话叫人开门,一般要“嗨”到凌晨两三点。同时,侦查员还化装成消防人员,查明包房内还有一条秘密通道可以直达二楼平台。

  随即,在吸毒人员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现场被严密监控起来。15日,青山分局集中数十警力,一举将这一窝点打掉。

  除毒务尽 堵源截流

  勾住小毒贩 揪出大老板

  其实,类似这样的守候,对于缉毒民警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

  “去年初的一起案件,就是守候了十多天,才让嫌疑人露出水面的!”青山区缉毒大队民警刘刚(化名)是全国缉毒英雄,曾经侦破过一系列有影响的案件。

  2007年8月中旬,缉毒大队接到一条线索:一个小型团伙正在向青山的娱乐场所渗透。根据线索,嫌疑人韩某进入了警方的视野:韩某,20岁,武汉人,种种情况表明,他只是这个团伙的一个马仔。

  很快,跟踪民警发现,韩某经常到一个固定的地点去,很可能就是拿“货”的位置。这是一个偏僻的居民小区,“出货”的房间在一个楼栋的三楼,韩某每次出货的时候都会先到这里来一趟,毒品出手后再回来一趟。缉毒大队决定,立即在此处蹲点守候,接连多天的监控之后,民警们锁定了一个嫌疑男子——“老板”刁某浮出水面。

  然而,经过近年来的多次打击,毒贩们已经变得非常滑头,只要下线被抓捕或者有风吹草动,上线就会销毁证据闻风而逃,这给抓捕带来很大的难度。随即,缉毒大队形成了一个妥善的抓捕方案。

  21日晚,蹲点民警报告,韩某再次出现在该处,很有可能当天要“出货”。时机成熟,缉毒大队决定收网。当晚,其中一路民警跟随韩某,对毒品交易进行现场抓捕,另一路民警在刁某楼下设伏,只等刁某感觉事情不妙而下楼出逃自投罗网。

  为防止意外,民警们在进入青山的几个通道上,设置了支援民警。凌晨,前方民警报告,毒犯已经进入青山区。当即,所有设伏的民警进入了战斗状态,并根据跟踪民警提供的最新情况,往一点聚集。凌晨2时许,毒贩韩某在建三路口停下,很显然这里就是交易地点。简单的接头后,交易开始了,民警们迅速出击,当场将韩某抓获,当场缴获新型毒品麻果200克。

  而另一路民警仍在耐心等待。凌晨1时许,仍没有等到马仔回来交钱的刁某,显然感觉到事情不妙,于是赶紧从三楼下来,准备连夜出逃。一下楼,就被民警逮了个正着。当即,民警从刁某身上搜出钥匙,返回刁某的租住地,当场查获冰毒、k粉等毒品2800多克。

  经查,现年25岁的刁某染上毒品后,承担不起吸食毒品的巨额费用,于是找到了汉口的贩毒渠道,做起了以贩养吸的“生意”。为了减少贩毒的风险,刁某先后拉拢了韩某等两个年轻人作为“马仔”,以分成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贩毒网络。

  这个案件在青山区破获的涉毒案件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青山区地形特殊,按照缉毒民警的话说,这里是一个死胡同,毒品进入青山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本区的毒贩自己前往西南地区,将毒品带回青山销售,而另一条途径就是武汉市其他区域的毒贩将毒品从青山区的西面带进来。因此,无论是哪种途径,只要守住了青山的西大门,毒品就无法进入青山。

  刁某利用的正是这条途径,企图打通进入青山区娱乐场所的贩毒通道。正是因此,缉毒民警在西面进入青山的几条大道上加强了盘查,对贩毒行为展开堵源截流。面对警方越来越大的打击力度,毒贩们开始和警方打起时间差。在对这两年毒品案件交易时间进行分析后,青山缉毒民警发现,毒贩们为了逃避警方的打击,交易的时间往往都往后推迟了3到4个小时,往往都安排到了凌晨之后。针对这一情况,缉毒民警加大了夜间盘查的力度,仅在去年初和7月份,缉毒民警就先后在凌晨出击,查获了分别从黄石、汉口两地贩毒进入青山的大案,两次缴获各类毒品一千多克。

  一月蹲守 打掉制毒窝点

  法律系高材生疯狂制毒

  正是在这种堵源截流、除毒务尽的战术指导下,缉毒大队力争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典”。仅是去年,青山区缉毒大队就办理了24起重特大涉毒案件,查获各类毒品一万三千多克。

  去年初,刘刚他们抓获一个小毒贩,在审查过程中,这名毒贩交代,辖区内有人不光自己吸毒还制造新型毒品。根据嫌疑人的交代,刘刚很快进行了调查,发现张某是辖区某大型企业的工人,而且还是法律本科毕业,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按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个人贩毒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但一个人一旦沾上毒品,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刘刚他们决定继续调查。没有更多的线索,刘刚他们能做的,就只能是跟踪守候,没想到这一蹲守就是将近一个月。张某经常使用的是一辆摩托车,摩托车非常方便,可以出入一些小街小巷,张某骑车经常进入一个小巷就没了踪影,这给跟踪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民警们自有对付的办法,刘刚是缉毒大队的活地图,因此他总是能抄近道,让张某重新进入视野。

  尽管这样,多天下来,案件并没有很大的进展,民警们只是发现,张某有三个住所,其中一个住所张某很少过去。起初,民警们认为这里只是张某和女友约会的地方。

  然而,接下来的跟踪,却让刘刚发现了蹊跷:连续两个星期,张某只每个星期到这个隐蔽的住所去一次,而且都是在深夜,在里面呆上几个小时后就骑车离开,让人疑惑的是,每次进去张某都将房间的窗户用不透光的窗帘遮住。

  狡兔三窟,这里面肯定有文章。民警们很快在张某的对面租下了一个房间,日夜不停的进行监视。同时,在房子的另一面设置了一个汽车蹲守点。接连一个星期,张某仿佛有所警觉,没有任何行动,但民警们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一天深夜,张某再次骑车到了这个隐蔽的住所,凌晨时分,张某像往常一样离开了租住屋。民警随即上到张某离开的房间,在房外,一股浓烈的化学气味证实了刘刚的判断。

  “立即抓人!”通过电台,刘刚下达了命令,刚刚离开不远的张某随即被民警截住,当即从张某身上搜出了制成的毒品。张某被带回了租住屋,屋里赫然出现的制毒设备和原料,让张某顿时低头认罪。

  案件的侦破并没有让姚毅他们兴奋,审讯的进一步情况让他们感觉到痛心。原来,去年26岁的张某虽然是学习的法律专业,但他从小就对化学十分感兴趣。一次朋友聚会后,张某染上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自己陷入毒窟,上班的工资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毒瘾了。于是,有化学知识基础的张某就想到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他在网上搜到制毒的方法,并在武汉的化工市场上买到了原料开始试验。几次试验下来,张某顺利地制出了毒品。为了维持自己的吸食,他又开始将制成的毒品拿到娱乐场所贩卖,准备过以毒养毒的生活。

  每一件案子都让干警们痛心

  让涉毒悲剧不再频频上演

  “每一个涉毒案件背后,都往往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剧!”去年50岁的周辉志,目前是青山区禁毒办公室的成员,对于毒品,这个从事缉毒禁毒工作10多年的老干警感慨颇多,而这也几乎是每一个缉毒民警的共同心声。

  “办了十年的贩毒案,最令我震撼和心痛的是一起利用儿童贩毒的案件。一名父亲,为了牟暴利,竟利用自己8岁和11岁的两个儿子贩卖毒品。”刘刚用沉重的语气,讲述着我省首例利用儿童贩毒案。

  2005年3月3日下午3时许,有群众举报称,一名中年男子正乘坐昆明至武汉的火车,准备贩运毒品回汉川。刘刚和队友们接到任务后,在武昌火车站蹲点守候。当天,在武昌火车站,汉川男子邓某与两个儿子被民警拦下。民警将他们一起带回审查。在审讯室,民警并未从该男子身上搜到毒品,这时,邓某也矢口否认自己贩毒。审讯的难度很大。

  细心的刘刚发现,邓某8岁的儿子不停地用手挠腿,好像很痒的样子。刘刚将孩子牵到身边,掀开孩子的裤脚一看,竟然是用4板避孕套包装的毒品,共267克。因捆绑时间过长,男孩已经腿部过敏红肿。

  经审查,邓某交代,2003年,他到缅甸的赌场给人看场子,之后萌生运毒的念头。为逃避警方检查,他想出了利用8岁儿子帮忙运毒的办法。

  刘刚和战友们为两个小孩买来饭菜和饮料,并为孩子清洗了小腿。令民警痛心的是,邓某的两个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们携带的海洛因是何物,两个孩子在缅甸的一所中文学校读书,8岁的儿子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一。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讲到毒品的危害,至今,大队长姚毅还对与嫌疑人张某的对话记忆犹新。张某,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工人,有着固定的收入,而且有较高的学历,就是因为一次朋友过生日,听信了朋友“这个不会上瘾”的说话,才第一次接触了毒品,这竟然成为这个年轻人命运的转折点。

  正是这一个个因为毒品引发的人间悲剧,让姚毅、刘刚他们感到了肩头的责任重大,他们知道与缉毒同样重要的是禁毒宣传,要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毒品的危害。

  这也成为激发他们在禁毒工作上不断创新的动力:为了便于对吸毒人员进行管理和帮教,老干警周辉志结合自己多年禁毒的工作实践,开发出了一套涉毒人员管理系统,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而去年开始,青山分局又开始探索社区禁毒“社工”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一支政府财政保障、公安机关直接指导的社工队伍,通过见面谈话、定期尿检、禁毒宣传等方式深入社区禁毒。目前,青山区31名禁毒社工已经开展见面登记吸毒人员585人,开展谈心612次,落实帮教解困268人,提供涉毒线索50多条,另外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正在打响。(记者蒲哲 通讯员余志浩)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