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8 14:42 | 来源:甘肃法制报 2015-08-27 15:59 | 查看:2061次
8月24日,华西都市报城市读本记者从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了解到,达州曾扶老人被讹的三名男孩获“搀扶老人奖委屈奖”,奖金5000元,这距离三名男孩扶老人已过去整整26个月。据了解,此次三名男孩获颁“委屈奖”由某网站发起。8月22日,该网站志愿者专程赶往达州,为三名孩子颁奖。同时,为负责处理此案的两名民警颁发了“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3000元。
假摔、碰瓷、索赔……长期以来,扶人被讹的新闻频见各大报端,“扶与不扶”俨然成为了困扰世人的一个沉重命题。真摔的老人无人扶,假摔的老人不敢扶,“扶与不扶”仿佛陷入了无解的尴尬境地,以至于有人调侃到“不是老人变坏了就是坏人变老了”。
说白了,“扶人委屈奖”是以奖励表彰的方式来实现社会道德的自我救赎,尽管5000元的奖励与当初7500元的赔偿额比起来,似乎无法相抵相消,但却无损“委屈奖”背后积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对孩子个人而言,“委屈奖”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还孩子一个清白与公道,更为重要的是,暗示孩子扶助行为的正确性与不容置疑性,勉励教育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继续做好事、行善事。
其实,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此乃公德,天经地义,这不仅是每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道德追求,也是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为了避免扶人被讹的道德之殇,为了不让好人流血又流泪,弘扬社会正气,不少地方曾试水成立“扶人协会”,提倡“大胆扶人”,由协会出面为扶人被讹的赔偿买单,在本质上,这与“扶人委屈奖”并无二致,都是自发性的公益行动,都是发动民间力量来为“扶不扶”兜底护航。但话说回来,民间力量毕竟只是杯水车薪,“扶与不扶”不仅要有社会撑腰,更要有制度撑腰。一方面,立法层面不仅要加大对假摔现象的惩罚力度,比如行政拘留、罚款等等,提高讹人者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善行的坚持与肯定,加大对好人的鼓励与扶持,坚持正义。只有不让好人流泪,善行才能得以光大,才能在整个社会中传递一种正义和正气。
尽管“扶人委屈奖”只是一份安慰与鼓励,迟到了整整二十六个月,但来之不易,不管是对当事的三名小孩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扶人委屈奖”都同样弥足珍贵,值得肯定与正视,公众都别小看了“扶人委屈奖”背后积极的示范意义与价值。(杨兰)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