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风险基金能否撑起倾斜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11-03-08 17:35 | 来源:四川在线 2011-3-8 14:36:42 | 查看:2327次

  “遇到老人摔倒,在搀与不搀之间,我们希望社会上可以形成搀扶帮助的正面风气。”7日,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中国好人网发起人谈方教授告诉记者,该网站已经从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起筹建“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基金将为搀扶老人受到冤枉者提供法律和经济援助。(据2011年3月8日《北京青年报》)

  谈及成立搀扶老人基金的目的和目标,谈方教授说:好人网就是要不让好人寒心,我们要告诉大家遇到老人摔倒放心大胆地搀扶,全国爱心人士做你的坚强后盾,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摔倒大家一起帮助,这应该是社会的主导风气。但愿这一美好的期待能够尽早成为现实。

  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因搀扶一位摔倒老太而被告上法庭索赔13万,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但彭宇表示不服,双方后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彭宇案”和发生在各地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案例对公众心理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价值导向的反思。此后,类似的案例又相继在河南和陕西等地上演。

  在一个社会里,当人们为了个人一己蝇头私利而不顾人间天理大德,无视社会公秩良俗,甚至抛开骨肉亲情于脑后,而昧着自己良心颠倒黑白的时候,不能不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倒退。悲剧的出现,暴露出了“好人”难当,“坏人”吃香的残酷现实。不错,当人们见义勇为所获得不是快乐,而是种种尴尬、无奈与冤屈,是不尽的麻烦、痛苦甚至是灾难时,谁还会做一个“好人”的呢?

  见义勇为,见危相助,助人为乐,行善多积德,好人得好报,等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亘古之理,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眼睁睁地看着虚弱的老人摔倒在地了,周围的人却谁都不肯迅速上前去扶起来,要么视不见,要么围观不助,要么躲而避之,人们为什么就“不敢扶”呢?目击者又为什么不恳去作证呢?

  我觉得,人们遇危之所以“怕”字当头,缩手畏脚,不敢靠前营救,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好人不得好报,害怕给自己招惹麻烦。实质上,它触及的是目前中国社会转轨换型过程中人们精神世界中伦理价值观念的失落问题。

  不可否认,如今中国社会见义勇为的道义与法制环境并不太好。可以想象,如果传统的伦理道德不再让人信服,现代思想观念也不具有说服力,社会道德舆论集体失语,法律援助机制缺失,“不敢扶”、“不作证”折射出了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全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重铸,使“助人为乐光荣,损人利己可耻”成为主流文化,才是最为重要而紧迫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三大领域,涉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个体道德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关联人的行为选择、行为修养、习惯养成等,需要通过构建道德实践的活动平台,依托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网络交流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和引导,进而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水准和道德认知水平,逐渐使敢于扶、愿意扶、主动扶成为社会风尚。而“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的建立,可以解决求助者的燃眉之急,但不可能包打天下。

  让见义勇为者得到好报,关键是不能让讹人者获得任何便宜。要确保法律的、行政的、教育的、舆论的、经济的援助之手全部到位,使好人不再孤立无助,尤其是在诉讼中实行反举证制度,并对讹诈者予以严厉处罚,使居心叵测者不敢妄动。 

  作者:徐云鹏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