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重残男子创办爱心社16年 市委书记当义工(图)

发布时间:2015-06-21 20:32 | 来源:人民网 2015年06月19日11:13 | 查看:1167次

王德林(前排中间)虽然身体重度残疾,仍经常和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工服务

人民网常州6月19日电(记者 杨胜利)一个从小因为车祸造成胸以下重度瘫痪的人,一个在不明就里的人眼中的弱者、废人,却凭着一股韧劲、一腔热血、一部电话,持续不断地给当地的孤老、残疾人带去温暖和福音。他就是中共党员、常州一加爱心社负责人王德林。

“0519—85331870”,十多年来,这个电话成了常州市民熟知的爱心热线。这根热线,一头连着亟需帮助的人们,一头等着视助人为己任的王德林。通过这个电话,已经有230多位孤寡老人受到照顾,593户重病贫困家庭得到长期帮助。在当地,这也被人们称为“永不消失的电波”。

王德林说,他平均每天要接到20个左右的电话。有的盲人分不清白天黑夜,深夜打来一通电话聊起来就是一两个小时;有的时候他一边打着点滴,一边撑起一只手听电话。16年来,他趴在床头接听了近10万个求助电话,“身体不由我支配,时间却任由我支配,这就是我的优势。我可以一天24小时守候在床头的电话旁,哪位需要帮助,打个电话,我们就有志愿者上门”。

行胜于言,他带头做义工的时间累计也达到65700个小时。在他的带动下,由他发起的一加爱心社在常州的注册志愿者已有8000人之多,就连市委书记阎立也加入到其中,时不时地与志愿者们一道参加扶危助困的义工活动。这种志愿者精神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也随着志愿者成员的脚步播撒到全国多个省市。像志愿者侯涛离开常州后,在就职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一加爱心社分队,现有会员600多人。

48岁的王德林,曾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江苏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近日,他又被江苏省列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拟推荐人选。日前,王德林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当初是什么促使你走上了公益这条路?

王德林:我当时肾炎比较严重,要靠自己挂水,生活比较艰难。后来我通过电台认识了一个贵州的朋友,他每个月给我寄100块钱,坚持了快一年时间。当时他跟我说自己开一个茶馆,经济状况还可以,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对方经济状况非常一般,知道之后我就拒绝了他继续给我寄钱,这件事对我触动非常大。我就觉得,我应该也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对社会发光发热。

我一直相信一点,这个世界有善良,有美好,有无私,这些群体这些人是存在的,只要给他们适当的环境、适当的空间,只要让他们知道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情,很多人是愿意参加到公益活动当中的,如果要评选道德模范,评选什么好人,他们真的不一定不比我差。

人民网:你发起的一加爱心社在常州有8000多名志愿者,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王德林:这些在册的志愿者都是在我床头登记的,高校的学生流动性比较大,不在我这里登记,如果加上这部分志愿者,人数还要更多些。1999年9月份,一加爱心社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爱心是可以彼此影响的。到2000年初,人数就达到100多人了,发展得很快。

我们最初只是给孤老和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比如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或者带他们出来走走,提供一些简单的义工。后来慢慢倾向于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我们现在有10个专业的服务分队,像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还有一些手工班、手语队教残疾人做手工艺品和学用手语等。这些服务分队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志愿者不能做,做不好的话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人民网:爱心社为什么取名叫“一加”,这里面体现了什么公益理念?

王德林:一加就是上面一横,下面一个“+”,合起来就是一个“干”字,其实就是行动的意思。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能干的事情也不一样,但前提是,不管你的能力大还是小,你都要有行动。像我们这个组织,每个志愿者都是通过你的行动认认真真地为孤老和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义工,而不是说仅仅去号召别人来做。包括我个人,每个月但凡我自己能活动,我都会去看望一些孤老。我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空闲时间,能接听电话,所以每个人都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虽然义工做的是一些琐碎事情,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去想,而不行动。

人民网:回顾过往十几年的公益经历,哪位服务对象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吗?

王德林:印象比较深的是照顾朝阳四村的一对母女,当时这家的情况是:家里只有母女两个老人相依为命,60岁的女儿中风去世,80多岁的妈妈精神受到很大打击,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志愿者去上门照顾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是正常的老人,志愿者在和老人互动过程中会得到感动和支持。如果是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志愿者要面对很多很多的挑战,直到老人去世,这一过程中她是分不清好坏是非的。有时志愿者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理解和友好的反馈。虽然得不到认同,志愿者还是一如既往地去照顾老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加”这个群体在做义工过程中相互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志愿者做的很多事情给我了动力和鼓励,我做好的同时也会影响和鼓励到很多志愿者。

人民网:去年,常州市委书记阎立也加入了一加爱心社,他是怎么参加义工服务的?

王德林:阎立书记是2014年加入爱心社的,他会参加我们的活动,这事让我感到自豪,也是对我们志愿者的极大鼓励。虽然他不是每个星期每个月都参加义工服务,但是有时会主动提出到一些服务点上做义工。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次,一次他跟我们爱心社的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工,现场跟几个义工一起商量如何更换纱窗,还有一次跟志愿者到一个患病老人家去包粽子。他有时间的时候就会提出到一些服务点去看看,虽然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我们志愿者有很积极的影响。还有,他每次来,都交代我们不要跟其他人说,也不要告诉媒体,因此阎书记参加的几次活动,外面都不怎么知道。

人民网: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王德林:我没有上过学,我刚开始识字是邻居家小朋友放学后教我的。我看的书比较杂,传统文化方面和小说都喜欢看,这一点我要非常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我要看的书,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满足我。受身体条件限制,平时没有什么爱好,我的很多时间都放在一加爱心社上面,我几乎所有生活都围绕这一块。

人民网:在你看来,投身公益给你带来了什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王德林:常州的爱心志愿者组织从没有到有,从刚开始的组织松散到比较组织化、系统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常州,志愿者公益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其实在很多方面,公益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参与它。因为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人与人之间的无偿关爱,被称之为“公益”,我想这就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象征。与其说这么多年我为公益做了多少事情,倒不如说公益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成就了我的人生。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