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31 18:0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5月31日 04 版 | 查看:1378次
没有合法身份、遭遇有色眼镜、缺乏专业人员
本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京京
蓝天救援队作为全国性的非营利公益服务组织,致力于山地、溺水、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急救援,现有队员两万人,覆盖全国108个城市。
“然而,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非营利性的自身特征,我们目前存在资金匮乏、非注册导致的不合法性、法律保障等问题。”沈阳蓝天救援队队长李云峰告诉记者。
这并非个案。在记者采访的不同类别的公益组织中,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时常遭遇误解,如何避免消失解散的命运等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与推动比资金扶助更重要
李云峰爱好户外运动、对救援感兴趣,在了解了蓝天救援队后便向总部申请在沈阳成立分队。自2011年沈阳分队建立以来,已有专业救援队员175名,实施救援上百次。
“要成为一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并不容易,需经过重重考核。”李云峰介绍,绳索、医疗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只是入门阶段,要参与救援行动还需经过六七项训练和考核。比如山地救援需完成1小时跑步5公里、水上救援需完成游泳1000米不停歇等,进入专项组还要完成四天三夜行进、两天一夜野外生存、熟练运用GPS等高线、模拟救援等任务。
通过严格培训考核的队员拥有十分专业的救援技能,从收到求救信息到制定救援方案只需半小时。在抚顺清源洪灾时,李云峰带队参与了17天的救援行动。
“洪灾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派出了20多名队员作为先遣队前去调查灾情,搜寻受阻、信息不畅的孤村孤镇并对伤亡人数进行统计。然后由第二队的50多名队员协调筹集物资,前往进行详细排查。”李云峰说,当时很多村镇因洪灾不通车,在确定了受灾地点后只能由救援队队员步行几个小时将物资背进去。在17天的救援行动中,蓝天救援队共转移100多万元的物资。
2013年8月在法库试飞表演的飞机意外坠湖,李云峰带队参与了水上搜索行动。由于第二天还要进行试演,搜救时间紧、任务重。搜救当天风很大,在水库中更是掀起了一米高的浪,几次出现翻船的危险。在行进过程中船里都是水,只能一边往外舀水一边开,确定了GPS点后只好暂时撤出。第二天出发时天空又起了大雾,幸亏预先定了位,不然根本找不到地方,当飞行员遗体被打捞上来时,距飞行表演仅剩1小时。
随着团队的日益壮大和救援任务的多元化,对救援器械及相关人力物力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非营利性的自身特征,蓝天救援队目前存在资金匮乏、非注册导致的不合法性、法律保障等问题。李云峰介绍,由于不能注册无法进行商业合作,所有救援设备、培训费用都是队员自己集资的。此外因救援行动危险性较高,保险公司大都不受理,队员人身安全问题也有待解决。
相比资金问题,李云峰认为政府的推动和公众的支持更重要。救援队就是城市救援的辅助力量,也是市民中自助互助的团队。推进民间应急力量、普及应急救援知识,获得合法的身份与法律保障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李云峰表示,由团辽宁省委组织的“志青春·创公益”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活动给予的资助的确能解救援设备更新的燃眉之急,但团省委领导的支持与推动、政策上的完善扶持远比资金补助的作用大得多。
企业公益常遭遇有色眼镜
作为企业公益组织,安利青年志愿者协会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安利中国共有213支志愿者服务队,其中成立于2006年6月的安利辽宁青年志愿者协会,在2014年年底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拥有志愿者4000多人,已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80余项。
安利辽宁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口号,提倡“一体两翼”,即以志愿者为主体,关爱儿童、关注环保为两翼,长期举办安利环保嘉年华、72小时志愿者服务、地球一小时环保等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会。
2011年至2014年,安利72小时志愿者项目连续4年在沈开展。与以往单一接受组织引导不同,安利辽宁使志愿者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提倡志愿者按自己的意愿去承担公益项目,开拓了志愿服务新思路,使志愿者参与积极性变得更高。
安利辽宁公共事务经理张丽告诉记者,“对安利志愿者来说,从事公益志愿服务不仅是向身边的人传递和释放善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安利能作为企业榜样,鼓励并吸纳更多企业一同加入到公益服务中来。现在社会公益更需要树立榜样,这种正能量的传递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做公益也同样希望被激励。”张丽表示,并不是说企业在此之中要得到多少回报和价值,我们更希望我们是被认同的,我们的志愿者是被鼓励的,这样才能带动更高的服务热情,感染更多人投身公益。此次团辽宁省委举办的公益计划其实就是一种榜样的树立,能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到志愿服行列中来,这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是很有益的,毕竟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
也有企业称,目前很多企业在做公益时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比如有企业参与的公益项目在最后呈现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带有企业形象呈现的画面常常以有为企业做商业宣传的嫌疑为由被略去。
东北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坚认为,企业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和其他志愿者一样付出了努力,同样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果因为带有企业标识而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这对企业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也是一种打击。同时企业具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在从事公益事业时往往能做出专业性很高、效果很好的项目,也能为其他公益组织提供资金或经验上的支持,产生榜样激励作用。因此政府应给予企业公益组织同样的支持与肯定,以带动更多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创造价值。
实现民办公益组织合法化是关键
据东北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坚介绍,目前辽宁省公益组织发展从总体上看还是不错的,不仅组织规模在逐步扩大,公益服务的类型、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已从“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粗放式公益组织逐渐分化为扶贫养老、环境保护、支教教育、弱势群体维权等不同领域专业性强的公益组织。官办、民办两大公益组织类型开始汇合,相互提供支持与服务。
李坚表示,创建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城市,建立和谐的地方治理秩序,使不同公益组织之间形成和谐互助关系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为了培育和展示一批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公益骨干和公益项目,加深全社会对志愿服务、对公益事业的认知,让更多怀有公益梦想的青年得 “活动以志青春·创公益为主题,将持续全年,通过现场展示、专业培训、项目评估、项目资助等环节,活动将以青年公益项目为结点,搭建青年公益组织与爱心企业、社会公众的合作平台,培育一批青年公益骨干。主要包括,高校大学生公益社团,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类社会组织,以及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非注册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志愿者骨干成员。培育一批青年公益项目。主要涵盖,阳光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扶贫开发、邻里守望、环境保护、文化宣传、应急救援及其他社会公益领域。”团辽宁省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人介绍说。
在李坚看来,与单纯的提供的物质性资助相比,该公益计划对公益组织表现出的心理上的支持更为重要。志愿服务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认可,这其实是一种激励。
辽宁省团校副校长孙昌增曾多次参与公益项目的评审工作,他表示现在辽宁省的公益项目总体上做得比较到位,项目的设计、可复制性较强,容易树立典型推广。就此次公益计划而言,它搭建的青年公益组织与爱心企业、社会公众的合作平台能够加深社会对志愿服务、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同时让有社会影响力的非注册公益组织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
孙昌增表示,民办公益组织不注册就没有合法身份,这对政府购买其好的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扶持来说都很不便。可一旦注册又会产生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成本上升、社会束缚等问题,这对于专业性不强的公益组织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但为了公益服务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是应鼓励注册,但可视志愿行为的专业性来考虑是否必须注册。放低注册门槛,成为合法组织后再进行严格的监管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无论如何,政府在行动上都应表现得更积极一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