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颦姐姐”的慈善日志

发布时间:2015-03-01 13:14 | 来源:荆楚网 2013-04-19 05:38 | 查看:1592次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春保 通讯员朱碧浩 郭占军

  有这样一个人,她利用网络发动上千名志愿者,收集各地贫困学生资料,寻找一对一长期资助人。

  7年时间,她在湖北16个县市建起爱心分社,532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和职业,只知道她是湖北爱心社发起人,孩子们的“葭颦姐姐”。

  昨日,记者来到武穴,见到正在走访第13批贫困生的“葭颦姐姐”——吴莺,武穴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一名普通干部。

  让我们从她的慈善日志中,聆听爱的故事。

  2010年7月27日

  花香袭人小茉莉

  上海世博行即将启动,我们将亲眼见到上海资助人“小小茉莉”(网名,真名陈洁)。

  在网上看见我们公布的第二批贫困生名单之后,小小茉莉成为爱心社资助人。

  兰永龙是小小茉莉资助的第三个贫困生。当时,工作极其忙碌的她跟我说:“葭颦,你帮我选一个贫困生就行,我直接资助。”

  兰永龙是孤儿,情况在网上一公布,就被武穴本地的一个女孩“慧眸一笑”认助了。慧眸一笑在深圳打工,爱好文学、心地善良。她在认助兰永龙后第二天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她的工作环境让她不得不选择放弃工作,回家养胎。

  得知情况后,我劝慧眸一笑退出资助,等今后有实力时再参加。她含泪说:“起码让我资助兰永龙一个学期吧。”

  我把情况告诉小小茉莉,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来续助。还有,告诉我兰永龙的身高,我买些衣服寄给他。”

  前几天,我在网上告诉小小茉莉:准备组织优秀贫困生去上海看世博,兰永龙被选上了。她主动提出要承担兰永龙世博行的全部费用,还说:“你们第一次来,我要请孩子们一起吃顿饭。”

  2011年12月18日

  拨动爱之弦

  今天,志愿者要去武穴中学给40名孩子发放资助款。

  电话中,我反复叮嘱校方:我们发放的是“爱心社优秀学子奖学金”,不是“贫困生助学金”。我希望孩子们轻松开心地接受这份爱。

  临行前,我把回访表发给志愿者:“要尽量自己动笔填写,若忙不过来,就守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填写。”

  初次参加这种活动的小翟,看见孩子在“是否愿意与资助人进行通信联系”一栏填的是“不愿意”,赶紧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给孩子压力了?”

  我笑了笑,走到孩子身边,抚着他的头,轻声问:“告诉阿姨,为什么不愿意跟资助人通信啊?”

  “我怕耽误学习时间。”他低声说。

  我记得这孩子的资料,父亲早逝,跟着妈妈和年迈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

  “对资助你的好心人说声谢谢也可以啊。”我微笑着鼓励他。

  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涂掉了那个“不”字。

  “记住电话,有事随时可以和我们联系。”他乖乖地点了点头。

  我告诉小翟,这些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身边缺乏能引导他们开朗面对人生的人,只要有机会和他们接触,就要努力让他们学会对外交往、交流。

  2012年10月27日

  赤裸裸立在这里

  这一段时间,赞誉加身,非常不适应,总觉得掠夺了原本属于大家的功劳。

  有不少朋友问我:如何看待公益爱心活动秀?我回答:不管作秀与否,有人做总比没人做要好。毕竟这世界需要温暖、需要奉献;毕竟肯投入金钱和精力来做这件事的人,所占比例还是很低。

  这些年来,除非是跨地区大型活动,其他日常工作,比如走访调查、联系资助、发放资助款、找学生谈心,我们从没想过要去惊动媒体。

  有人问:“不宣传,人家咋支持你们呢?”我也知道宣传很重要,但我们得先把精力用在做实事上。

  曾遇到一个县级民间志愿者团队,他们一个多月弄出了100多个贫困生名单。我们做不到,因为接受资助的贫困生需要经过仔细摸底、筛查、走访、审核。很多贫困生家在偏远山村,志愿者跑数趟也未必能收集齐一个资料。

  若是只要数字,随便找几个学校,可以弄出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贫困生”名单,可那样的话,爱心就会被亵渎,我们也不能心安。

  我们可以因为经验不足或是不成熟,犯一些错误,但这份做实事的心必须是真诚的,做事的风格必须是脚踏实地的。

  心,赤裸裸立在这里,是红色的还是杂色的?自己说了不算,目下之人说了不算,后人说了才算。

  2013年2月6日

  那眼泪看不见

  今天,走在街上,一个女孩子突然跑到我面前:“葭颦阿姨,真的是你?我在你后面跟了好半天,怕认错人。”

  “方梅,你好。”我一眼认出了她,这是我们的一个资助对象。

  看她冻得瑟瑟发抖,我骑车带她去武穴中学存放爱心包裹的地方,为她挑选衣服。

  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八九成新的棉外套,我让她试一试大小。试穿时,我惊讶地发现她里面只穿着一件很短很薄的T恤。

  “你没长袖内衣吗?”

  她尴尬地摇摇头。我心疼不已,赶紧为她找了几件春秋穿的长袖T恤、衬衣、打底裤、围巾,还为她12岁的弟弟找到了两套七成新的保暖内衣。

  她小声说:“阿姨,太多了,不好。”

  “没关系,这都是爱心人士捐给你们的,你们需要就是他们的要求。”见我把衣服塞进她的书包,方梅赶紧脱下了那件棉外套。我问为什么,她嚅嗫说不合适。一再追问,方梅说了实话,觉得拿多了,心里过意不去。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