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6 09:44 | 来源:新京报 2014年12月26日 A26 | 查看:1226次
南阳“艾滋病拆迁队”主要嫌疑人被控制;驻马店艾滋病患者曾参与拆迁事件,平时常替讨债公司“收账”
昨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艾滋病患者尹某(左)和闫某在讲述自己的近况。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昨日,王向财讲述自己的近况,他曾参加过艾滋拆迁队
。尹小枫的儿子捧着父亲生前的照片。
昨天,河南南阳市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目前“艾滋病拆迁队”主要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具体案情正在调查中。
近日,一群自称艾滋病患者的人员住进待拆迁的南阳市三厂小区,恐吓居民。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艾滋病拆迁队”到三厂小区后,已有十几户人家因为害怕搬走了。
昨日,南阳一公安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早在十年前他就接触到讨债公司和拆迁公司雇佣艾滋病患者的情况。
他介绍,一旦接到讨债的业务,艾滋病患者就会天天跟着债务人,并且出示艾滋病病例卡。如果债务人躲在家里,他们会朝住户家门口吐口水,骂脏话。如果再不给钱,他们还会掏出一针管酷似血液的红色液体,威胁债务人。
该公安人士介绍,10年前,自称为艾滋患者的人多来自驻马店、平舆等地,现在他们被带往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讨债;如今南阳的“艾滋病拆迁队”,患者多来自南阳市南召县。
对于艾滋病患者做一些涉嫌违法的事,上述公安人士说,公安对他们这个群体也很难处理,如果抓了的话,连关押他们的条件都没有,要送到医院,而这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并不算处罚。
2010年底,新京报记者也接到河南一起雇佣艾滋病人参与强拆的举报,并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走近当地的艾滋病人群体,调查该强拆事件。
昨日,新京报记者回访当年采访过的艾滋病人群体,其中部分受访者已过世。健在的受访者王向财(化名)称,去年年中他还参加过一次拆迁。
“熟人介绍熟人”
王向财是驻马店汝南县一位艾滋病患者。
昨晚,王向财告诉新京报记者,因为地理位置接近,他和多名艾滋病患者此前在政府为艾滋患者举办的医疗培训中互相结识。
王向财称,他通过此渠道认识的“病人”不下300人。
所谓“互助”,就是艾滋患者熟人间相互介绍一些如收账、站队助阵的“生意”。
王向财说,患者之间并没有谁专门出来牵头组织这些生意,都是有需要帮忙时就临时打电话找人。一般是“熟人介绍熟人”。
去年6月,平舆县的尹小枫(化名)因无法忍受病痛喝农药自杀。
尹小枫家徒四壁,6只兔子是他的“朋友”。他舍不得吃,也没人愿意从他手里买走,就一直养着。
村里“兄弟”们也知道尹家的状况,在有“生意”、缺“人手”时喜欢叫上他。尹小枫每次去赖账者家里后,就只是默默坐着,也不动手,因为他根本没有力气。
王向财说,艾滋病患者是见不到这些生意背后的“大金主”的。“金主”不直接出面,由“喽啰”找人,酬金也通过“喽啰”支付。
肖三(化名)是驻马店平舆县的一位艾滋病患者,已于2011年因车祸过世。
肖三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他主要的生意就是收账,只参加过一次拆迁。
王向财除了2009年那次艾滋拆迁,去年年中,还参加过在正阳县的一次拆迁。他介绍,当时一天酬金400元,包吃。请了大约五六十个艾滋病患者,汝南的、驻马店的、平舆的、上蔡的各个县的都有;其中汝南县的有20多个人,坐了4辆面包车赶过去。
那次拆迁也是因为开发商和老百姓在拆迁补偿上没有达成一致,开发商想强行施工。
肖三一年会碰到三四次收账的生意,他就电话叫几个病友走一趟,他们不需要动手,到场就行。一般小账去五六个“病人”,大一点的十来个。本地不够的话,外县的“病人”多,“你要多少,就能拉来多少。”
肖三说:“法院解决不了的话,讨债公司就让我们去。对方报案的多呢,说我们欺负他们。”
王向财表示,不仅本地,北京、上海、广州,他们也去。
一次特殊的拆迁
肖三、王向财等人向新京报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在2009年参与的一次拆迁事件。
2009年11月18日早6点,老幺来电说,“生意”来了,某县有老百姓不让施工,施工方打算用十万搞定这事,让肖三多找点“带病的”去帮忙。老幺保证“只是去帮人‘协调’,不打架、不伤人,也不算犯法”。老幺也是金主的“喽啰”之一。
双方谈好了价格,找一个“病人”一天100元、一包烟,管吃。
肖三打电话通知了附近两个村的18名艾滋病人,他们分乘两辆面包车赶往邻县县城,其中有尹小枫。
当天上午9点,艾滋病人们抵达工地南边的拆迁现场。下车后,肖三给同伴们作了动员:“人家找我们的,必须出点力”。
一些“病人”喊着“我是带病的啊”,并举着双手,向阻路村民们出示艾滋病治疗卡。
这种治疗卡,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取药、治疗,并在需要救助时表明身份。
村民们后来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听说艾滋病,“当时就懵了”,不敢再反抗。
现场本来有村民们组成的人墙,数名“病人”向人墙作势走去,人墙立刻散了。“他们一来拉我,我就害怕,赶紧跑。”一位堵路村民回忆。
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只有三种: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行为传播。人们日常的活动则不会进行传播,比如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打喷嚏、蚊虫的叮咬等。
拆迁现场不止一批艾滋病患者。工地北边,有来自汝南县东皇庙乡的十二三个“病人”和七里店乡的五六个“病人”。他们也是被人用100元/天的价格雇来助阵的。
王向财和其中的几个人认识,于是加入其中凑个份子钱。
事后,老幺告诉肖三说,还有艾滋病人想来,但晚了没钱。
艾滋病患者生意经
肖三的房子是1991年盖的,盖好后就再也未曾翻新过,即便在艳阳下也昏暗无光。堂屋中间贴着观音像,肖三说,每月初一十五他都会烧香拜佛,不求身体健康,只求财。
上世纪90年代,河南驻马店地区出现大规模非法卖血活动,因而成为中国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最严重的地区。医学上,根据是否发病,分为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前者已出现艾滋病综合征,后者则处于无症状期。
肖三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卖血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2007年,肖三老发烧总好不了,验血结果为HIV阳性。他的堂哥因艾滋病于1999年去世,亲哥哥因艾滋病于2001年逝世,全系卖血感染。
朋友们瞬间消失,除了他的看门土狗。他新认识了很多朋友,大部分是附近的艾滋病患者,还有一些“道上的”。
肖三和他的朋友们自称“病人”、“带病的”。
2010年底,汝南县卫生局防艾办闫好宣主任介绍,当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到100人,其余400多人均为艾滋病人。
闫好宣表示,虽然目前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随着防艾知识的普及有所减小,但艾滋病人的就业及生活压力仍然很大。在治疗和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染领域,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县市级政府经常组织当地“病人”开会。
肖三等人介绍,会议大致就是医生叮嘱要吃什么药,以及该怎么保养等。
肖三介绍,许多病友身体虚弱,干不了重体力活,进厂当工人过不了体检关,做小生意没人敢买,做大生意又没资本,生活十分窘迫。
肖三也干不了重体力活,他花5000元买了辆小面包车,2010年时,他靠开车送村民进城赶集挣点生活费。
尹小枫唯一的工作,是有力气时开电动三轮车接送村民。
王向财平时靠打零工补贴家用。他说,利用患病身份帮讨债公司收账,或帮拆迁公司站场的活,既相对“轻松”,又能补贴生活,艾滋病患者们一般都愿意接这种“生意”。
□新京报记者 吴伟、涂重航 实习生尹瑞涛 南阳、驻马店报道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