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12 11:20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4年06月09日 第A12版 | 查看:1017次
招远城市雕塑
招远街景
事发现场每天都会有市民送花悼念逝者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会怎么做?”截至前晚9时,在百度招远吧,这样一则调查帖已收到1056个回复,成为招远“5·28”血案发生后的最热门话题。也正是这场血案让招远这个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城市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中。
5月28日晚9时许,因为拒绝向对方提供电话号码,37岁的吴硕艳在麦当劳内,被6名凶徒活活殴打致死。甚至在民警赶到后,行凶者还未住手。警方证实,6人均为“全能神”邪教教徒,其中包括一名未成年人。其间,多名在场人员报警并试图劝阻,但对方疯狂叫嚣“谁管谁死啊”。
事发后,这起震惊全国的血案,以惊愕、反思、自责、恐惧、委屈等多种情感方式,渗透进招远人的生活。一夜间,仿佛每个人都成了当事人。
生活之痛
血案后的招远 民众情绪复杂
轰动全国的血案,将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的“中国金都”带入更多人视野——这次与财富地位无关,事因被定性为邪教的“全能神”。
公开资料显示,招远是个小城,1433.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万人口。可以想象,当一名37岁的无辜母亲在繁华市中心被邪教徒围殴致死,这种不寒而栗的恐惧,将会以多快的速度扩散到城南城北。
“太可怕了,视频我看了两遍。”沿着麦当劳向北转入温泉路,早餐店老板齐飞(化名)低头刷着手机微信、微博。买包子的顾客,脸贴着窗口喊了两遍,他才把头抬起来。
5月31日,央视新闻重磅报道招远麦当劳血案,犯罪嫌疑人“光头男”出现在电视上,首次讲述行凶动机。在此之前,网友上传的一段现场视频,早已搅动招远。
齐飞的店,距离事发地步行约10分钟路程,但当时那个时间点,他早已关了店门。除了小街深处一家挨一家的烧烤摊,城市夜生活似乎相当贫乏,晚上9点,大部分商家打烊,包括该市高档商场金都购物中心——受害人生前曾上班的地方,距离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仅50来米。
事后,有政府人士分析,事发时在场人不多,应该与招远当地的作息时间有关。
6月1日早上,即该血案“上电视”的次日,两名在齐飞店里等餐的中年妇女,小声交谈新闻中了解到的案件细节。她们几次叹气,“太惨了!”隔壁桌的一名年轻男性加入讨论,尽管他们彼此并不相识。
齐飞会在妻子出门前叮嘱她,看到精神不太正常的陌生人,一定要离得远远的。有人上前问路,也要小心,保持距离。
类似的告诫,也出现在城东一名交警家中。这名交警还告诉记者,这些天,在罗峰路上,交警的执勤时间被延长到了晚上10点。
在餐馆、超市、商场、出租车上,谈论并关注案件进展,成为人们主要的交流内容之一。各种没有出处的“小道消息”满天飞。“那个光头男被执行死刑了?”在事发地附近的宾馆一楼大堂,旅行社职员小丽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她说,自己的朋友圈里,全在转这个消息。在被告知消息有误时,小丽还有点不甘心:“应该早点判。”
5月31日起,陆续有市民自发到麦当劳门前为死者献花,人们以这种方式祭奠无辜逝者,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比如无力感。还有献花者认为,麦当劳作为商家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彼时,麦当劳还在继续营业,靠北的角落里,已无生命骤然被粗暴夺走的任何痕迹。餐厅各处角落散布着食客,既有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如受害人生前的家庭,也有甜蜜的年轻情侣,举着圣代送到对方唇边。
6月1日起,麦当劳挂起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有带孩子来过六一的家长吃了闭门羹,驾车失望离去,更多市民前来向死者献花。一名年轻女孩明确告诉记者,她并不认识受害人,但谁能保证我们不是下一个受害者?
城市之痛
整个城市面临“危机公关”
当地政府也在经历着一场“危机公关”。在论坛、贴吧中,质疑与自责的情绪在蔓延。IP地址显示为全国各地的网友,与本地人在贴吧谩骂、论战,标签化“招远人”。
一名政府人士私下谈及,招远论坛的访问量最高时达到600万人次,而这座城市人口仅有56万。服务器一度瘫痪,网站方面起先还误以为是政府部门施压,很生气地打电话来质问。
为什么发生在招远?招远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招远人为何没能挺身而出?网友的追问一个接着一个。
对于第一个问题,本地人似乎颇感委屈。甚至政府官员一再强调行凶的以河北人为主,唯一一名山东籍嫌疑人吕迎春,老家龙口。有媒体报道中称吕迎春是招远人,该官员客气纠正。尽管吕迎春户籍于2011年已迁至招远。
“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们只是碰巧在招远的麦当劳要电话号码,去到其他地方,这个悲剧就不可能发生?”听说了网上的评论,一名市民情绪激动地反问。
现实中寻不到抓手的年轻人,在招远贴吧中发出捍卫招远人的荣誉的号召:“5·28事件没做好我们改,倡议大家见义勇为。”
远在北京的市民张先生是名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在网上实时关注招远血案动态。他比较反感网上不理智的地域攻击:“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谁也不能代表一个城市。”
在这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协助民警制服暴徒的附近商场保安,以“见义勇为”的形象被推送到媒体面前。事发后第4天,这名保安在政府安排下首次同记者见面。
多路记者曾到商场探访,工作人员均表现了警惕,统一口径——不认识。而6月2日,当地宣传部主动发布消息,称联系上了一名“见义勇为”目击者。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在他们做工作前,对方有顾虑。当晚这名保安出现时,为了确保其生活不受到干扰,记者被要求“不准录音、不准拍照”。
此前,受害人家属的影像被一家中央级媒体未做处理地发布出来,家属表示了强烈不满。
即使街头受访者,也要求匿名。他们的隐忧并非没有依据。招远血案,让人们看到全能神教徒的凶残。通过电视画面,嫌疑人张立冬释放出一种邪教徒失去理智的信号:“我不怕法律,我只相信神。”
情感之痛
真是社会冷漠?键盘侠的分裂
现场人员是否该见义勇为、上前制止暴徒行为,是热议的焦点。视频资料显示,当时至少有十来名用餐男女及麦当劳工作人员。那孤立无援的吴女士为何会被活活殴打致死?在场人员为何没有挺身而出?
综合多名目击者事后讲述,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他们大多在事件开始时没搞清楚状况,以为是涉及家庭纠纷。至后来,看到凶徒的残暴,人蒙了。
比如一名目击者事后称,自己并非没有想冲上前去制止,只是还有些不明白情况,听人议论说这是遇到了小三。而女友则在一旁拉着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名目击者张先生则被两位女性朋友拉着没有上前,只是报了警。
很多在场人选择了报警——招远市公安局事后证实,事发后先后接到10余个报警电话。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被称作“旁观者效应”。当旁观者愈多,利他责任就愈分散,施以援手的时间也愈长,并不能简单以麻木无情、社会冷漠来衡量现场。
一名30多岁的目击者受访时称,直到现在,“心里还是怀着愧疚”。因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多名目击者不愿再接受媒体采访。
但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意见观点继续分裂。知名媒体人崔永元自问:“如果我在场我会冲上去吗?大概不会。”这种反省式自白,也遭到部分网友的谩骂与攻击。
事件发酵过程中,“键盘侠”(keyboard man)一跃成了饱受争议的新词。招远血案后,网友“变态辣椒”的一幅漫画在微博和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老太太摔倒在地,“键盘侠”听着歌飘过;小偷伸手行窃,“键盘侠”扭头当作没看见;小混混以多欺少,他闭着眼不闻不问。一回到家,打开电脑,“键盘侠”立马变得像另一个人,义愤填膺地敲下评论:“现场的都是孬种!还有男人吗?鄙视!”——现实中被压抑的善,在网上得以宣泄。
6月4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时评,题为《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文中提到,“ 一个社会最大的忌讳,就是有人设置出两套道德标准——一套用在别人身上,‘你怎么能不管?’另一套用在自己身上,‘我管了会不会有代价?’”
招远宣传部副部长于言伟说,据他了解,这次突发事件中,不少在场目击者表示来不及反应。他也注意到,“5·28”事件后,市民在贴吧、论坛上的各种反思与争论,这是好事。政府并未介入或干涉。
于副部长介绍称,各级政府一直鼓励见义勇为,每年都要嘉奖见义勇为者。悲剧已经发生,很多人会感受到无力,不光民众反思,政府也需要反思。相信通过这次事件后的反思,更多人会增强见义勇为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事件反思
鼓励见义勇为 制度保障须跟上
北青报记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对于见义勇为,其实不少人有所顾虑。
6月4日、5日,在招远市区罗峰路、文三路附近,记者随机采访20名男性青年市民。两路段距离事发地麦当劳餐厅均不足一公里。
“我应该会,那6个人里不就一个老爷们吗?”30来岁的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如此回答。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挺身而出,但需要其他围观者配合。但也有人担心,是否涉及防卫过当的法律问题。
“如果把对方打坏了,会不会算故意伤人?之前这方面的负面例子可不少。”在事发地附近执勤的交警王格(化名),参加工作十多年,还是名资深网民。
他理解当时目击者的顾虑。来自本职业的“见识”告诉他,有些见义勇为,在现实中缺乏法律保障,只能自己吃哑巴亏。
在网上,也有不少本地网友表示了类似担心:“如果我上,打伤了那几个畜生,我要不要赔钱?”
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解释称,如果旁人出手,制服嫌犯,或者直接把嫌犯打死、打伤,都是正当防卫,是见义勇为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问题是,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认定苛刻,往往会被认为“防卫过当”,甚至“假想防卫”而构成故意伤害罪等。这样,使得见义勇为者,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就如路上碰到老人扶不扶,扶了,怕反而承担冤枉的责任。
事实上,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只能根据当时的紧迫情况,根据社会经验,综合来认定。而这个防卫幅度是掌握在司法者手中的。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证据证明当时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司法者的健全社会经验以及良知来做判断。
丁律师认为,当前要鼓励见义勇为,司法要宽泛认定“正当防卫”,回归刑法本意。正如《人民日报》所呼吁的,国家和社会有义务通过制度、法律以及其他各种救助方式,让见义勇为得到最大程度的鼓励,避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丢掉了挺身而出的果敢。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善相关奖励与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百姓对见义勇为的顾虑,也有利于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受害人头七当天,是否要见义勇为的讨论仍在继续。一名网友直言:“说和做不一样,不亲身经历永远不知道你自己会怎么做。”
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 孙静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血案之后 招远疗伤》)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