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7 14:46 | 来源:广州日报 2014年5月17日 02版 | 查看:621次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同时宣布,于今日起暂停乘客端的现金奖励。长达数月的“烧钱抢客”战宣告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给行业布局及民众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种创新?且听民众热议。
该用还得用,方便是第一位
@乐乐:免费的午餐不用永远都有,嘀嘀和快的取消乘客补贴早在意料之中,但是,用过的人都知道,这两款手机应用对于缓解打车难实在太有效了。优雅从容地用软件叫好车,当你走下楼时,已有的士等在门口,这种用户体验,实在是太妙了。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这样的好日子过,你再也不想回到当年那种站在风雨中伸长脖子,或是心急如焚赶飞机却打不到车的屌丝惨状了。哪怕取消了补贴,该用还得用。要知道,对于打车的人来说,能不能省钱肯定不是第一位,要想省钱的话早就选择坐公交或者地铁了,打车最大的烦恼不是兜里没钱,而是钱包鼓着,可是每次招手车里都有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宁可加价打车了。
取消后,让老人心情变舒畅
@王新:作为一个老人,对高科技的手机应用也不太在行,我好多老年朋友用的还是老人手机,根本不能下载打车软件,加上老花眼,在路边操作这些应用根本不可能。前段时间打车软件疯狂补贴,那时候不等上十五分钟,不多走几个路口碰碰运气都打不到车。这段时间打车软件补贴从15元跌到3元,我打车的难度系数直线下降,心情也舒畅多了。所以当我听到两大打车软件都暂停补贴,简直是“拍烂手掌”。的士行业也算是个公共事业,行业发展的时候不妨多点考虑各个年龄阶层人士的需要,比如增加些定点打车的地方,让老年人也可以轻松打到车。
打车软件革新了盈利模式
@大Y:两者的比拼给网络冲击下的行业转型带来不少启迪。以“嘀嘀”为例,花14亿元“圈地”,为嘀嘀赢取了1亿用户数量。在这场看似“利人不利己”的商业战争中,打车软件成功让男男女女拿起手机叫车,成功唤醒了沉睡中的“电招平台”,鲶鱼效应最终还是民众得利。移动支付模式成功植入民众生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此巧妙快速地建立,实在难得。而更令人佩服的是,这场看似烧钱的竞争,让软件方收集到用户的地理定位信息。地理数据有啥用?有人说过“谷歌的地理数据可能成为其最有价值的资产。不只是因为这个数据本身,而是因为位置数据让谷歌知道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同理,打车软件收集到的精准而庞大的数据库,是这场战役中的最大收获。想象下,你常经过的地点、喜欢去的地点一一被记录,个人的兴趣喜好被软件方准确把握。这样一来,广告可以精准投放,软件方还不坐地起价?对于这种盈利思维,只有一个字概括:高!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