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4-04-05 22:11 | 来源:中国财经网 2013-11-29 01:53 | 查看:1083次

  什么是好人?或许,多数人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中国好人”魏松广的“好”却是具体的,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说出很多关于他的“好”,这“好”,全是肺腑之言,说者动容,听者也动容。

  除却魏松广,捡拾万元现金交还失主、多年义务捐资助学的成晓君、常年义务献血的杜洪涛、岗位模范杜立增等一个个鲜活的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个个叩击我们灵魂的响亮名字,无一不是诞生于莱芜供电公司。

  有人说,在莱芜供电公司,好人常在,好事常有,好人好事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层出不穷……

  也有人问,一个只有520余人的供电企业,缘何孕育出这么多好人?面对一个个好人形象,我们不能不深思,不能不从点点滴滴中寻找这些好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以德育人,道德之花开万家

  梦想穿上翅膀/再宽的海洋/也能越过/再高的天空/也能翱翔……

  我只想做那只小鸟/乘着梦想的翅膀/踩过浪尖/穿过云端/飞翔/飞翔……

  眼前的这本日记是一个叫吴燕的孩子写的,在泛黄的扉页上写着这首《梦想的翅膀》。作为一个孩子,有梦想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小吴燕的梦想却充满了凄凉,她出生后不久,父亲在南冶煤矿的一次事故中丧生,在她7个月的时候,母亲要带着她改嫁,爷爷坚持要留下她。2003年,在小吴燕面临失学的时候,莱芜供电公司员工王俊红和她结成了对子,圆了她的求学梦。那天,当一个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的小女孩走到王俊红面前时,那件不合身的衣服,她脸上透出的历经磨难的坚强,使王俊红鼻子一酸,一把把孩子拉进怀里紧紧搂着,从小就没有母爱的吴燕顿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2006年11月24日,当我在莱芜鲁能希望小学吴老师的陪同下去采访吴燕的时候,她已经升到初中,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提起孙女,70多岁的奶奶一边念叨这是个苦命的孩子,一面从抽屉中拿出一大摞奖状和喜报,言语中露出无比的自豪,眼角却噙满泪花,她说“孩子能有今天,多亏了供电局的好心人。”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13年过去了,鲁能希望小学100多名困难家庭的孩子很多已经升入初中、高中、大学,有的早已走上社会。但那些孩子的影子,一直闪现在每一位参与结对职工的脑海中。同样,在那些孩子的心里,也一定印证着一个个好心人的音容笑貌。

  “一两百块钱对我们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失学儿童来说,有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每一次参与,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王俊红说。

  有人说,莱芜供电公司如同温润的清泉,流出的每一滴水,都带着温暖,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善恶常在一念之间。公司党委书记张志明说:“人都有多面性,目前社会上各种新思潮、新事物层出不穷,对职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不用文明道德去占领职工的思想领地,就可能被其他思想占领。”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莱芜供电公司在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中,以构建家庭美德为基础,定期组织道德教育专题讲座,积极组织参与全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树立了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模范典型。

  “这么多年来,是什么支撑着你为5000多人治病疗伤?”当记者采访“中国好人”魏松广时,他不假思索的说:“公司每年都开展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一大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就在我们身边。受其影响,我就在想,自己作为‘魏氏接骨丹’的第六代传人,为什么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他人做点贡献呢?”有了这种认识以后,魏松广开始为身边人义务诊疗,今天同事打篮球扭伤脚,明天同事闪了腰,只要找到他,魏松广二话不说,随时随地诊治,并且手到病除。

  随着病人治愈率的增加,魏松广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上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也有患者登门就诊,他现在每月至少为80多人义务治疗,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至今,经他治愈的病人不低于5000人,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千家万户。

  道德建设,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早在2006年,莱芜供电公司就从最容易引起群众共鸣的职业道德抓起,组织评选了十大“岗位模范”、十大“安全卫士”、十大“创新标兵”等道德实践活动。今年他们又开展了“寻找最美青工”活动,在莱芜日报上开设《最美电工》专栏。一系列活动推动道德新风入心、入脑。近年来,莱芜供电公司爱岗敬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向善的新风在每一个部室、车间和生活小区荡漾……

  启示二:环境造人 凡人善举遍地开花

  莱芜供电公司多好人,是偶然还是必然?

  2012年3月,莱芜市文明办发起“寻找莱芜好人”活动后,《鲁中晨刊》记者接到了来自雪野镇邢家峪村付兰校老人的电话。在记者的跟踪采访中,成晓君捡拾万元现金等失主、连续6年资助困难女童等鲜为人知的事迹被披露出来。

  2012年2月19日上午,成晓君上班时发现楼道上有一个档案袋,捡起来一看,袋内竟装有1万余元现金。他立刻问遍了整个办公楼的人员,都说没有丢失物品,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有一个人匆忙来寻找。当失主吕修泉拿到失而复得的万元巨款时激动不已,当场抽出一沓钞票向成晓君表示感谢。“一件小事,不值得感谢,大家都会这么做的。”

  “大家都会这么做”,成晓君朴素的话语,阐释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养成,源自于他成长的这个环境,莱芜供电公司这个大家庭,在这里,中华传统美德已深深植入每一个员工的灵魂。

  1996年6月6日晚,莱芜市血库缺血的滚动字幕在莱芜电视台播出,正在家中看电视的杜洪涛无意中发现了这条信息,当晚就联系血库,400毫升热血很快流进了患者的血管里。从那时起,献血成为杜洪涛雷打不动的义务,每年都坚持两次献血。如今,他在这条爱心道路上已经坚持了16余年,累计献血30次,献血量达12000毫升,是人体总血量的2倍多。“每次看到流动献血车和献血站的时候,我都感到特别亲切,因为那里流淌着我的血,也流淌着我的爱。”杜洪涛深情的说。

  也许,对那些患者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去想自己血管里流淌着谁的血。杜洪涛作为一个义无反顾的献血者,他想的却是如何用自己的一滴血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同样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境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一个充满正义、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很多人作了好事都习以为常,甚至把这些好事当成本职工作,从不认为是在做好事。相反,在这样的环境里,坏人坏事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莱芜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党群部主任吴远波如是说。

  1997年,为积极探索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明环境,莱芜供电公司创造性地开展了“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建立了好人好事评选推荐制度,大张旗鼓的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和职工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让好人好事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走进了公司每一个家庭。16年来,全公司共评出好人好事547件,其中突出事迹150多件,有75件好人好事被莱芜市文明办推荐到《国家电网报》《山东电力报》和《莱芜日报》上刊发。目前,这项活动已经成为莱芜公司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树立了一批职工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弘扬了“人人做好事、事事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当今社会分化日益突出,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为自己、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今,在莱芜供电公司,人人争做好人好事的风气已经形成,很多年轻员工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捐资助学、爱心帮扶行动中。正如副总经济师吴远波所说,“这是一个爱的大家庭,在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大环境中,人人见贤思齐、积极向善是必然的。”正是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莱芜供电公司涌现出了众多的好人好事,先后有4名员工当选“莱芜好人”,3名员工当选“山东好人”,1名员工当选“中国好人”。

  启示三:机制引领 道德建设常态运行

  纪荣柯是莱芜供电公司一名79岁的退休职工,去年1月5日一大早,天寒地冻、冷风嗖嗖,老纪和老伴去菜市场置办年货时捡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钱包里有1200多元现金,银行卡多张,还有一个年轻女性的身份证。市场上熙熙攘攘,老纪夫妇在市场上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失主,于是就把钱包交到了派出所。他还吩咐警察同志:“快过年了,人家丢了钱包肯定很着急,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人家。”

  出了派出所的门,老纪想起儿媳有个同学在口镇派出所,就把失主的信息告知儿媳,让她同学帮忙查询这个人。在确认失主的信息后,老两口一路打听坐公交车去了口镇,再从口镇一路打听找到赵家村,正好遇到有人在举办婚礼,街上人头攒动,老两口就上前去打听,终于找到了田某某的姐姐,老纪心中的石头才算放下来。

  一个个“平民英雄”,一桩桩“凡人善举”,他们就象一本书,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更像一面旗,为人们指方向、树榜样,汇聚了职工热心公益、孝老爱亲、爱岗敬业、崇善尚德的良好社会风气,展示了供电员工博大的胸怀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更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源自内心的良知。

  每一件好人好事虽然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大爱、大善和大信。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只有学习好、宣传好、传承好他们的精神,并使之常态化,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学典型,当模范,需要引导,也需要载体。莱芜供电公司从满足职工不同的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了职工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职工广泛参与,营造了强大声势,提升了影响力。

  早在1999年,该公司就以理论、道德、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六进家”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职工等系列创建活动,使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明新风、法律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进入寻常家庭。同时,他们还规定了九项否决条件,通过月检查、季评比、年终总评的办法,对文明家庭示范户和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了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小区内充满温馨和谐气氛,给职工营造了一个安全、洁净、优雅、文明的生活环境,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明家庭。这些文明家庭,孕育出一批爱岗敬业、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先进典型500多人次。

  16年来,莱芜供电公司领导先后换了七八任,但好人好事评选活动从未间断,从当初的每半年评选一次,到每季度评选一次,再到如今的每月评选一次,先后经历了几次改进,形式越来越灵活,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把活动推向深入,他们结合公司实际,逐步扩展评选范围,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只要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能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先进事迹,都可以参与“好人好事评选”。同时,该公司还多次修改表彰奖励办法,将“好人好事”评选与文明家庭、文明职工评选相结合,与创建文明部室、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挂钩,建立了好人好事评选的长效机制。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通过会议、简报、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方式,每月公布一次评选结果,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单位推荐和入选情况,通过宣传栏、大屏幕、局域网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公司还广泛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对道德模范事迹的宣传力度,从多角度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进行解读,宣传道德典型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公司主页开设好人好事评选每月一星,大力宣传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成就,对道德模范和先进事迹不断进行动态宣传报道。

  7月16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山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山东省委、大众报业集团等联合发起的“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山东大学举行,莱芜供电公司被命名为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这是对莱芜供电公司道德建设做出了充分肯定。

  9月3日,莱芜供电公司举行“善小·爱心彩虹”基金会启动仪式,基金会将秉持“汇聚爱心 奉献社会”的理念,倡导每名党员每天捐1元钱,鼓励公司其他职工自愿捐助,用于帮扶孤寡老人及其他特困人员。在道德建设上,莱芜供电公司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进一步深化道德实践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续资金。

  “善是美的基石,是人类最美好的精神品质,是莱芜供电公司道德建设的支点。只有把个人的道德力量一点一点的汇集起来,善与美才能得以放大和延伸,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莱芜供电公司总经理赵宝光如是说。(王宪才)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