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09 22:23 | 来源:江淮晨报 2014年1月17日 第A07版 | 查看:1335次
对策分析:低待遇难留人,可“特制”补贴政策
“汤池镇两家公办敬老院,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但是要服侍共计一百多名困难老人,真缺人手啊!”对此,庐江县代表团的徐尧代表建议,政府应该提高基层养老机构待遇,留住人才。
“目前基层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拿汤池这两座养老院为例,工作人员的工资只有1100元,根本留不住人,也很难招来服侍人员。敬老院的老人们只能相互照顾,腿脚好的照顾不能自理的。”徐尧称,由于待遇差,根本没有办法聘请专业的护理人员。“另外,按照现在的政策,政府对‘五保户’的补助显得笼统。老人不符合补贴政策,但实际上生活很困难。应该给予这些困难群体制定灵活性更大、梯度更明显的补助政策。”徐尧称。
代表观察:居家养老券竟被“变现” 对策建议:发现就取消企业服务资质
2013年10月起,合肥市启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70岁以上低保、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月都能免费领取6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享受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助、家政便民等。
这本来是一件惠民的好事儿,不过,林建清等代表却发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商通过抵现金的方式,将居家养老服务券变成搜刮钱财的工具。他们建议,将居家养老的权限下放到当地社居委统一管理,建立由服务对象、社会专业人士、政府主管部门人员组成监督评价机构,把服务不到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机构、人员淘汰出居家服务养老市场。
针对现实中居家服务养老券抵用现象,林建清等代表建议养老券只能从相应的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不能够购买实物和兑换现金。如有养老券抵用现象出现,应取消相应企业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资质。
代表观察:养老事业发展缓慢
对策建议:规划养老用地建个“养老城”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而合肥市的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25%。
余超等市人大代表认为,老龄化日益加深的同时,老年群体内部高龄化也日渐显现,“空巢”和独居老人增多。近几年,合肥市的养老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真正能够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几乎没有,而传统的养老院又分布散,数量较少,配置简单,老年人生活单调。”代表们分析道。
他们建议,政府应规划出养老事业项目用地,在市郊规划出若干1000-2000亩养老用地,建成有规模的养老中心,集保健、医疗、超市、银行、公园、大剧院、老年大学、老年农场、活动中心等为一体,配套商业、住宅、幼儿园,形成以养老为特色的综合生态社区。
代表观察 少儿医保报销比例低、病种少
对策建议 普通门诊纳入少儿医保范围
合肥现行实施的少儿医保属于城镇居民医保,每年交30元,大病和住院才可报销,病种种类少,报销比例低。
“少儿虽然是患病较多的一个群体,但患大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几率很少,多是头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这些病在门诊就可以得到治疗,但每次治疗或购买药品,至少要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累计下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 徐其华代表建议,将普通门诊也纳入少儿医保范围内。
他建议适当提高少儿医保的缴付金额,财政再给予部分补贴,绑定社区医院和少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逐层减少,鼓励小病去社区医院看,减少居民负担。
大病救助“门槛”太高
对策建议 取消大病救助起付标准
“2013年,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只有9个大病患者符合条件,我所在的四牌楼社居委全年只有2名低保户享受了此项政策。”陈宗宝代表认为,目前,合肥市的大病救助申请门槛太高,而且设置2万元救助起付标准线不合理。
他算了一笔账:合肥目前的大病救助申请条件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738元,按照三口之家推算,家庭年度收入不超过26568元。假使全部用于治疗,减去大病救助起付标准线2万,剩余6568元,按照35%只能报销2299元,“剩下4000元左右,这个家庭完全不能生存。”
陈宗宝建议,以合肥市最低工资1260元作为大病救助申请的收入标准,取消救助起付标准线或降低标准,同时提高大病救助报销的比例。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