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8 20:26 | 来源:羊城晚报 2013年11月22日 10:05 | 查看:1221次
围观
11月20日下午,广东惠州市南山学校小学部二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中考试,内容包括站姿、坐姿、集会排队、个人卫生等行为习惯。在站姿考核时,学生“顶碗”达到10秒钟才算合格。另一个有趣的考核项目是看学生是否洗手和剪指甲。据悉,该校从今年9月起试行“小学部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方案”,在一、二年级学生的考核中赋予“行为习惯考核”最大的权重,分数占比高达40%,而文化课成绩仅占20%。(11月21日人民网)
背景 借“减负”推改革
今年8月,教育部拟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引发热议,也成为南山学校开展课改的契机。其新方案规定,一、二年级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仅占其综合素质评分的20%,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运动特长三项分别占比20%、40%和20%,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多参加体育锻炼。不过,到三、四年级,文化课成绩比重上升至50%,五、六年级则上升至70%。
叫好 积极的尝试应鼓励
贱小仓:这个比做题好多了,终于开始教礼仪教做人了!
@环球时报:一次积极的尝试,应鼓励,而非谩骂挖苦。
武艳丽1972:我觉得比成绩还重要,现在小孩缺的就是这个。
借我一袭华美的裙:这才是教之根本,有效预防高分低能类学生的出现。
反对 干嘛这样折腾孩子
鬼域幽魂:弄得跟体罚似的。
慕海兰:凡事都有个度吧,过了。
卡落:干嘛要这样折腾孩子,又不是部队。
行者无疆:依然是在“培植盆景”,永远不会想到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临窗弄雨:这是培养礼仪从娃娃抓起么?这会消减孩子们的活力,抹杀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中立 培训虽好但别太过
清风缑城人:有意识地培训是好事,但不能过分。
格莱蒙的薯片: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方式有点怪怪的。
寿州村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素质培养应该鼓励,但不要耽误了学习才好。
调侃 这是为了上头条么
叔叔Lee:学校这是为了上头条么?
AMen系孟朝:老师宫廷剧看多了吧?
不吃喘气儿的:头顶尖的娃子们倒霉了!
Timescore:顶碗?这是要培养杂技演员的节奏吗?
思考 素质教育还需摸索
cozytips: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已经跑偏了,这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还要想方法找策略。
沪城学士:从小开始进行行为规范的塑造很重要,也许没有必要人人达到“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的标准,至少应当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样。
最后一颗子弹:学校的基本功能是教书育人,现在“教书”已经到了极致,但“育人”远远落在了后面,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书本上100分那么简单,更需要在生活中得到100分。
·专题整理 小正(感谢新浪网友)·
点评
何为“素质教育” 陷入“各自表述”
包括“顶碗”在内,所谓行为习惯培养,到底算不算素质教育?这本是一个有待细致分析的严肃命题,但在现实舆论场内,却被演绎成一道非对即错的简单判断题。太多围观者急急地给出了盖棺定论式的评断——诸如“简直恶搞”、“像演杂技”等。但很遗憾,这种情绪化、主观化的话语方式,在迅速表明立场之外,并未给出完整的、有逻辑的论证链条。
所以,当我们谈及“素质教育”,至少应该保持起码的耐心与思考。以“顶碗考试”为例,到底是好是坏、利多弊多,或许并非想象中那般显而易见。一方面,该做法旨在让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保持更健康的站姿与身型。就效用角度看,可谓好处多多。但另一方面,“顶碗十秒”等要求,所奉行的仍旧是某种驯化教育的思路,且其“考核设计”本身也未必科学。既然如此,又怎谈得上是“素质教育”呢?
南山小学的课改试验,一再遭遇漫天非议,根本原因还在于,全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缺乏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在此语境下,不少学校本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先行先试,而很多人则是以一种想当然、下意识的心态,来围观、解读、评判各种新动向。尤为遗憾的是,各地针对“素质教育”的零星试验所产生的正负经验,似乎并未被有序继承和系统归纳。其结果是,后来者总是摆出一副从头出发的探索姿态,来重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却不管它正确抑或错误。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大词流行久矣,只可惜未能就此形成一套明确的显学。于是,一次次以素质教育为名的粗糙讨论,因其无法积淀成熟的、令人信服见解,只能无奈沦为转瞬即逝的口水风波何为“素质教育”
陷入“各自表述”。·然玉·
(责任编辑:丁军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