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5 10:33 | 来源:人民网 | 查看:1104次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博士生导师 吴潜涛 坚持德法并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作为治国方略的德法并举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对于我们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模式,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顺利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德治国”思想的特性 治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治国实践和治国理论中有许多宝贵的探索和经验,其中之一,就是以德治国的思想。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离不开人类思想的传承链条,但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性。 科学的德治理论。在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片面夸大道德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同时也充分地肯定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强调道德作为统治手段的功能。列宁非常重视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曾经发表过许多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中重要作用的论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还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国家的行政管理中,为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提供了伦理精神支柱。实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同样重视道德的社会功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他曾经多次强调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定“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要求全党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同时,要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种“不懈奋斗”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伦理精神。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江泽民同志德法并举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特别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治国思想的优秀成果,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从治国方略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道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是将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新结晶,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闪耀着里程碑的光彩。 独特的“道德”的体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德治思想早已有之。但是,德法并举中所说的“德”,既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道德,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道德,而是一种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前瞻未来,对改革开放的道德实践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从根本上同其它社会形态的道德区别开来;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体现了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为着力点,涵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道德评价标准,体现了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生事物,它顺应时代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愿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倡导、实践这种道德,能够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创新的“德治”模式。德法并举在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上,没有厚此薄彼的倾向。江泽民同志指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他还说:“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规范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德法并举的现实意义 德法并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对“西方社会病”作出的有力回应。二战以后,随着现代文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依据自身对现代文明的历史考察和切身体验,从道德上去寻找现代文明弊端的根源,对现代文明中存在的物质文明偏重和拜金主义、金钱万能主义进行了理论上的剖析和批判。 对于西方国家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出现了以“物质丰富,精神空虚”为特征的“西方社会病”,江泽民同志给予高度重视,他不止一次地告诫人们要注意这个问题。1997年1月24日,他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指出:“现在,就是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内的西方社会病,更应有鲜明的批判态度,更应自觉地加以抵制和防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的德法并举思想就是在洞察、吸取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由于道德缺失问题带来种种弊端的教训后而适时提出的,对于我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是应对新世纪国际局势下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自从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进攻,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我国赢得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但同时还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在新一轮的激烈国际竞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会利用他们在经济实力和新科技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上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会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们渗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的世界格局下,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我们实施德法并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断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能在意识形态领域构筑一道坚固的“围墙”,成功地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 是应对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从国内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处在重要历史关头: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人生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态势。我们实施改革开放,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就会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一旦遇到合适气候也会沉渣泛起。社会存在发生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我们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中来,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大量事实说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流是正确的、进步的,但也伴随着一些错误思潮的滋生蔓延,掺杂着一些人的信仰危机和道德迷惘。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坚持德法并举,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从党的作风的现状来看,主流和基本的方面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在党风建设方面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利己主义等严重的腐败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复杂矛盾,理想信念动摇,做了资产阶级腐朽的利己主义思想的俘虏。这虽然是支流,是非主要方面,但决不可忽视其危害性及其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因此,我们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方面要靠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另一方面还要靠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崇高道德人格。德法并举是与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从这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其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人民论坛》 (2002年第五期) (责任编辑:杨晓均) |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