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23 18:1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4月10日 06版 | 查看:1271次
本报记者 陈璐
“自打俺村开记《功德录》,谁不在上面露露名儿,不说脸上不光彩,恐怕儿子都寻不上媳妇,姑娘都没人保媒。这都30年啦,人人争着做好事儿,你说村风能不变好吗?”12年如一日照顾半身不遂公公的村民魏龙霞说。在河北石家庄藁城市岗上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31本《功德录》,上面满满地记载了从1982年至今的11万余件好人好事。
“意在善,贵在行”,自2012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开展“善行河北”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来,河北省涌现出一批好人模范。仅沧州市就有132人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燕赵大地好人多
在河北石家庄建南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这个“老人多、低收入人群多、弱势群体多”的社区增添了很多温暖,下设的11支志愿服务队做了不少好事儿,现已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的轨道。
在沧州青县,快乐阳光QQ群聚集了全县喜欢从事志愿服务的人。每天,群里都会热闹地讨论如何组织公益活动。助学、献血、关爱老人成为这些年轻人常聊的话题。从线上到线下,6年以来,青县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这些公益团体的足迹,并从青县、沧州延伸到青海、内蒙古、吉林等地。
在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2012年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普通农村妇女高淑珍依然在她的“爱心小院”里忙碌着,自14年前在家里办炕头课堂起,已陆续收养了近百名残疾孩子。
大孝闺女周汝珍、大爱仁医吴殿华、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最美消防员尹进良、最美乡村女教师王春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范振喜都是从百姓身边发现的“河北好人”。
机制保障“好人有好报”
“政府提供的平台和媒体相呼应提供了天时,河北的几次大迁徙所积累的包容和朴实的文化道德传统积累了地利,相关单位长期坚持倡导造就了人和,使河北道德模范不断涌现。”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永山认为,某个地方发现好人好事就要大力宣传,要“跟着好人做好人”。
在2013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的意见》中提到,要利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放大正能量的作用,挖掘身边鲜活事例,展示其中感人事迹,做到“天天有报道,月月有重点,长年不断线”。
为了让“好人有好报”,政府授予“好人”模范荣誉称号,同时提高政府奖励和资助的标准;组织“好人”参加重大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通过企业资助、社会捐助等形式,帮助众多“河北好人”解决困难。
目前,河北省依托志愿者队伍,在各地成立“河北好人后援会”,注册志愿者已超过500万人,不断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对“好人”开展常态化帮扶。
快乐阳光QQ群便是受益群体之一,由于组织活动没有办公地点,青县宣传部部长陈玉环用亲戚关系帮他们找到办公室。在2012年这个网络团体正式注册成立青县快乐阳光爱心协会后,县政府还租房给他们办公。如今,该协会已拥有成员近500人,建立了9个爱心基地、3个服务分队。
人心向善已成主流
据67岁的村民赵吉祥回忆,31年前的岗上村,小偷小摸司空见惯,粮食产量低下,村集体经济效益不好,“没人看见的东西就直接拿走”。转机出现在1982年,村民范振国拾到集体送公粮时掉在路上的一麻袋小麦,主动交到村集体。村党支部抓住这个契机,开始大力表扬好人好事,使之渐成村风。
从此以后,《功德录》越记越厚,大到拾金不昧的4万元,小到拾一串钥匙。刚开始是3年记1本,后来1年记3本,再后来,1年记10本也不够了。不仅如此,每次好人好事还会在广播里向全村宣传。
岗上村每年都会召开道德评议会,评出好媳妇、好婆婆、模范丈夫、遵纪守法光荣户,并颁发奖品。赵吉祥告诉记者:“刚开始做了好事的人觉得不好意思,现在没做好事的人才觉得孤立了呢。”这些巨大的变化不仅擦亮了岗上村“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也叫响了藁城市“尚德倡善,魅力藁城”的城市品牌,更成为善行河北活动中值得借鉴的榜样。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青县,快乐阳光QQ群负责人肖靖在刚开始为贫困的重病患者募集捐款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们是骗人的吧?”时间长了,该公益团体在青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去年8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河北省思想道德建设报告会上,肖靖还代表该团体做了典型发言。现在人们见到他们都会说:“我知道你们是干嘛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